尹暉
摘要:隨著我國對外經濟的迅猛發展,對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高職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搖籃,高職英語作為高等職業教育教學一門基礎課,強調基礎性、實用性、針對性。高職高專教育的目標是"實用為主,夠用為度"。面對我國高校英語教學的現狀與問題,不僅是英語教師,教育專家們也意識到了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主管部門也在積極探索教改方案。
針對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對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的出路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職英語現狀\教學改革\分情教學\行動導向考核辦法
一、高職英語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學生生源方面
高職高專的學生大多數來自職高和普通高中的中差生,特別是有一部分單招學生是沒有通過普通高考的,所以高職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英語基礎普遍不高,音發不準,單詞記不住,語法基本不懂。其次由于地域性差異導致學生初高中學習所在教學環境和條件有限,導致英語基本不好,這也帶給高職階段的英語教學有一定的困難。所以高職高專英語學生中差生占較大多數,尖子生相對較少。從實際教學中可以看出,高職學生普遍缺乏學習英語的主動性,英語學習偏科嚴重, 教材上的內容只能理解和掌握一小部分, 對老師的提問沒有勇氣回答。
2.具體教學方面
教師采取的是傳統的"滿堂灌",教師主講的授課方式。教師主要教授詞匯、語法等,普遍缺乏將各種教學法綜合的能力,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和教師―學生互動效。長期以來,高職專業英語教育的單一化,即大多數高職英語教學仍然以課堂、書本和教師為中心,教師長期以來,高職專業英語教育的單一化,即大多數高職英語教學仍然以課堂、書本和教師為中心,教師主要教授詞匯、語法等,普遍缺乏將各種教學法綜合的能力,這種落后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
3.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不高
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基礎差,課堂氣氛很是沉悶。缺乏主動學習的能力。其實和學生私下溝通交流發現:并不是他們不想回答問題,是不知道怎么回答。幾次課下來,學生覺得收獲甚微,甚至剛剛燃起的學習英語的熱情也在挫敗感中慢慢熄滅。對英語學習的方法和目的也不是很明確,感覺老師上課我也上課,下課就下課,沒有要求沒有目標,這也導致了學生學習英語的惰性。
4.考核方面
目前各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總的來說還是應試教育,英語考核方式太單一。這種傳統的考核方式也難以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難以滿足英語教學發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英語教學效率,阻礙了英語教學改革的進程。
二、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出路
針對高職高專目前的發展狀況,教育部頒發了《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要求高職院校遵循"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強調打好語言基礎和培養語言應用能力并重;強調語言基本技能的訓練和培養實際從事涉外交際活動的語言應用能力并重。高職英語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和英語水平,積極改革現有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1.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表明了興趣在促進人能動性地完成學習和工作任務中的重要作用。實踐證明對英語越感興趣的學生, 學習動力和信心就越足, 學習成績也會越來越好。有了興趣就能把艱苦的學習變成快樂的學習。所以改變教學方法勢在必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成為首要任務。
2.教學方法的多元化
2.1分情教學
主動走近學生,與他們聊天談心,增進彼此的了解,從而更進一步了解了學生的狀況。聽一聽同學們的反饋信息,多和他們交流心得體會。根據他們入學時的英語基本,進行分情教學。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好學生和差學生都有機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分享成功的樂趣。
2.2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法
行動導向教學法(HandlungsorientierterUnterricht)對德國職業教育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這種方法已經成為我國現代職業教育主流發展趨勢。世界各國職業教育界評價它是一種新的課程理念,一個完整的職業教育模式,一個改革的代名詞。
教師以簡潔的語言陳述這節課的任務,根據學生的學情分配任務。任務包括:主題、時間、注意事項等。教師引導學生掌握完成任務的基本思路、方法后,按學生的具體學情,化分學習小組,組內分工協作,逐步完成英語學習"任務"。"任務"貫穿始終,讓學生在討論任務、分析任務、操作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順利建構起知識結構。最后每組選代表闡述自己學習任務,學到什么,得到什么,對小組學習進行評價,找出不足和優點。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即學即用,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2.3采用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方式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中國,英特網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英語網絡化教學具有語言環境生動直觀、真實,以學生為中心,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和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交互性強等特點。這也要求英語教師要充電,多去培訓實踐,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在這方面的能力,實現由教學的主導者變為服務者、由教學的包辦者變為指導者和由為師者變為學習者的轉變。
網絡環境下的英語教學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提供了穿越時空的交流方式,為高職英語課堂教學和語言實驗實訓提供了一個十分優越的教學平臺。
除了正常上課時間以外,每個學生都可根據自己的水平、時間設定目標,進行自主學習。教師通過對網絡的不斷更新和維護,給學生創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出路在于網絡化,網絡教學是未來教學改革發展的制高點。
3.考核方式多樣化
根據筆者學校的情況,學生學習課程的考核模式還是筆試考試和考查。課程考核內容局限于教材、課堂筆記、老師劃定的范圍和指定的重點,對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考核普遍不足。根據高職高專教育的目標是"實用為主,夠用為度",應該把考核內容定位在對以往知識的理解和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考查上。根據每一門課程本身的特點、性質,靈活運用開卷、閉卷、平時考勤、作業測評、課堂作業、小組作業、課后閱讀等課外學習與測試方法,靈活的公平公正的考核學生的學業成績,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總結:高職高專英語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著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能否實現。因此,對當前高職英語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找出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辦法,有助于推動高職英語教學健康發展,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專門人才,這對于高職院校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