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
郵輪母港片區納入市級功能板塊加快推進,自貿區國際金貿中心功能定位進一步明確;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0家、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12家,被認定為國家科技服務特色產業基地;推進棚戶區改造工作,涉及居民6200余戶,超額完成市政府下達的3600戶年度目標任務,工作量占市內三區的72%……“落實推進”的市北在2015年交出一張亮眼的答卷。
2016年,面對“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勢,市北區將主題確定為“創新突破年”。認真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十三五”開局之年創新有為,實干擔當,努力實現“七聚焦七突破”,推動城區實現跨越式發展。
千億級項目帶動新突破
2016年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加快郵輪母港片區建設,集聚郵輪旅游和特色金融等高端服務業,打造郵輪母港國際金貿中心和郵輪經濟試驗區”。同樣的,市北區委書記劉建軍也指出,市北區“十三五”規劃中確定的“一帶崛起”的核心,就是郵輪母港國際金貿中心建設。毫無疑問,這個繼地鐵、膠東國際機場之后的第三個千億級項目,成為了市北區充分融入青島發展大格局,加快產業升級、結構優化、動能轉換的良好機遇。
緊抓機遇,市北區提出重點發展自貿金融、藍色金融、高端航運、文化旅游等新興服務業,努力把郵輪母港城建成金融體制機制創新區、自由貿易試點示范區和中國北方郵輪中心。
瞄準這樣的目標,市北區將借鑒深圳前海、青島藍谷等的先進經驗做法,高標準做好區域綜合規劃,不斷完善周邊基礎設施配套,實現首個項目青島港大廈開工,加快青島國際航運服務中心、青島航運發展研究院、青島港航聯合商品貿易場等一批藍色經濟項目落地。同時發揮好郵輪母港輻射帶動作用,深化對歡樂濱海城、總部大道開發策略的統籌研究,形成以郵輪母港城和歡樂濱海城為支撐的一體發展新格局,帶動老城區轉型升級。
托起城區品質
作為青島的主城中心區,沒有市北的宜居幸福就沒有青島的宜居幸福。“我們將牢固樹立‘精明增長理念,著眼城區功能提升,加快推進城區更新,增強城區宜居性”,劉建軍表示,將全面構建“一帶崛起、兩極引領、三區聯動、生態提升”的城市空間布局,打造市北經濟升級版,讓改革發展成果與民共享,全面建設幸福宜居現代化國際城市主城中心區。
在已出爐的2016區辦實事中,改造居民居住條件被放到了首位,涉及了棚改工程。事實上,作為市北區當前最大的民生工程,棚戶區改造到去年底已經啟動了1.9萬戶的棚改任務,目前仍有約3萬戶需要改造。抓住棚改工作的“窗口期”機遇,市北區2016年將全力推進長山路、甘肅路等16個集中片和部分零星片共計1.7萬戶棚改任務,力爭提前兩到三年全面完成棚戶區改造計劃。
在城區建設方面,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群調研時提出的“打造精品工程、亮點工程”要求,則成為市北區“做優做美東岸老城區”的重要標準。一個“潔凈市北”目標的實現,離不開的是市容環境綜合整治行動的深入開展和科學化、精細化的城市管理。老城區背街小巷、老舊樓院、排水管網以及物業管理等四個方面的改善,成為了市北區城區建設的重要著力點。
培育發展新動能
李克強總理曾表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際上是一個改革。”對于市北區來說,創新、創業的“改革”更代表著發展新動能。劉建軍認為,應依托青島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的創新資源優勢,加強產學研結合,在橡膠谷周邊規劃建設啟迪協信青島科技園,加快創新創業示范區建設,建設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創新高地。
同時,要積極落實“騰籠換鳥”戰略,大力推進老企業搬遷改造,在紡織谷依托中國色彩中心搭建職業培訓、信息發布和服裝展示綜合平臺,打造智立方國際科技文化產業園、天幕創想小鎮等一批新的創新創業載體。
值得注意的是,市北還將推行“互聯網+傳統商貿業”模式,加快推進騰邦跨境電商北方區域總部、頤高集團省級電商運營中心總部基地等一批貿易服務平臺。實施“地鐵+”行動,在地鐵沿線大力發展商貿業,不斷激活發展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