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艷
摘 要: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需要將慢教育和快節奏結合起來,合理對快、慢講解的內容進行劃分,在提升課堂效率的同時,也能夠引起學生的思考,啟迪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方式.本文主要論述在農村初中課堂中合理把握數學教學中快與慢的方式.
關鍵詞:初中數學;農村;快節奏;慢效率
引言
在課程改革過程中,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數學教學時長在壓縮,而教師為了滿足教學要求,就在課堂上開展“短、平、快”的教學方式,更注重自己的講解過程,希望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大量的內容,這種形式上的高效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思考過程,使得學生對教學內容一知半解,基礎知識不扎實,這就不利于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培養.因此教師就需要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反思,要對課堂教學中的快節奏和慢教育進行協調,探究、分析以及總結評價的過程需要讓學生進行思考,這個過程要放“慢”教學進度,這樣才能夠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生也能夠夯實其數學基礎知識,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
1 課堂引入要快,探究過程要慢
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第三階段數學課標中提出,要注重數學知識與實踐之間的結合,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引入的時候,需要利用實踐化的例子來作為課堂導入,通過案例來引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思考,但是教師在進行案例引入的過程中,要注重情境導入快,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帶著案例對新知識進行慢探究,更好地吸收理解,這樣教學效率就能夠較快得到提升 [1 ].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數學“二元一次方程組”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數學上經典的雞兔同籠的問題來進行課堂導入.“現在一群雞和兔子放在同一個籠子里面,從籠子上面數雞和兔子的頭總數是35個,從籠子下面看雞和兔子的腿總數是94個,那么請問兔子和雞分別有多少只?”,學生以前學習的內容都是一元一次方程,只需要解一個未知數,而這道題目中需要學生求解兩個未知數,在進行快速的引入之后,學生就迫切需要知道如何來求解兩個未知數.然后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通過建立等式來引導學生進行列式,將兔子數量設成x,將雞的數量設為y,然后讓學生按照等式的原則進行列式,這樣就得到x+y=35,2x+4y=94這兩個式子.在接下來教師再帶領學生學會如何聯立解決這兩個方程.教師帶領學生對這道題目解決之后,接下來就是要對學生講解有關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論知識,讓學生從本質上來把握一元二次方程,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定義,然后給出一些學生的解答讓全班同學進行判斷,在判斷的過程中,學生就需要從定義上入手,在不斷的探究、分析過程中,學生就從具體到抽象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意義,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內涵,也能夠靈活運用到實踐中進行問題的解決.
在以上的課堂講解過程,教師在進行“雞兔同籠”的問題引入的時候,需要快速引入,學生進行短暫的思考以后,教師再帶領學生一步一步對這道題目進行解決.在解決結束之后,還需要將理論知識進行提取,這樣就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了升華,學生對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就不僅是某個例子,而是從理論概念上進行理解,這種將快速課堂引入和緩慢課堂分析、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能夠大大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
2 課堂練習要快,實踐分析要慢
初中數學學習是夯實學生基礎數學知識的階段,在對一些概念、定理的理解上需要學生進行一定量的練習來進行課堂鞏固,但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留出適量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練習,主要是讓學生發表自己對題目的思考,以及教師引領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樣的習題練習過程才是最有效的 [2 ].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數學“二次函數”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在上習題課之前,教師讓學生進行一定量的題目的訓練,在題目中需要將二次函數的各種形式的表達式、特殊點的意義、圖像等多方面的知識點融入進來,讓學生從多個方面理解二次函數.然后在課上的時候,教師讓學生挑出自己覺得比較難的問題,然后引領學生在課堂上慢慢進行分析.例如有的學生對二次函數圖像的平移問題理解不透徹,針對問題:“將拋物線y=x2+bx+c向右平移3個單位,再向下平移2個單位,所得圖象的解析式是y=x2+3x+5,請問原拋物線表達式中的b和c的值分別是什么?”在解決這問題的過程中,需要讓學生對圖像平移的基本原則進行了解,也就是“左加右減,上加下減”,這八個字需要學生正確理解,“左加右減”是針對x來說的,而“上加下減”是針對“y”來說的,學生理解了這一平移的規則以后,就可以順利寫出原函數經過平移以后就變成了y+2=(x-3)2+b(x-3)+c,然后將這個方程化簡之后和函數y=x2+3x+5的系數進行對照,這樣就能夠求得b、c的值.再比如在學習二次函數的時候,學會判斷直線和拋物線的位置關系、拋物線和直線在坐標系中的大致位置,這也是學生感覺到比較困難的題目,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引導學生對這類題目進行分析推導,讓學生從特殊點的位置進行判斷,把握直線和拋物線的特征,這樣就能夠順利解決問題.例如教師讓學生在坐標系中畫出二次函數y=ax2+(a+c)x+c與一次函數y=ax+c的大致圖象,教師帶領學生分情況進行討論,從x=0、y=c以及拋物線的開口、直線的斜率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慮,這樣就能夠很快解決這道題目,在詳細的講解、分析過程,學生就會鞏固二次函數相關的知識點,并且能夠將這些知識點靈活運用到題目的解決過程中.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課堂上主要是以重點、難點的習題講解為主要內容,引導學生從基礎知識入手,一步一步分析,這樣就能夠幫助學生養成逐步分析、條理清晰的數學思維習慣,知識的應用也會更加靈活.
3 媒體應用要快,總結評價要慢
現代媒體技術和初中數學的結合已經成為了目前課堂教學的主流,教師在進行媒體技術應用的時候要把握好度,了解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課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而不是讓學生欣賞花里胡哨的多媒體效果,多媒體的呈現過程要快,對一些重點的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尤其是課堂總結的過程,總結的內容最好是通過傳統板書的形式來進行,這樣教師在板書的過程中,學生又會重新對知識點進行思考,這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就更加牢固、準確、條理。[3 ]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數學“相似三角形”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為了讓學生正確理解相似三角形,就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一些相似圖形,例如大房子和小房子、地球和地球模型、大樹葉和小樹葉、地圖以及實際地形等,通過這些相似圖形的展示學生就能理解相似三角形就是相似圖形的一種特殊形式,通過多媒體展示以后,教師就需要重點給學生講解如何判斷相似三角形,除了通過多媒體展示以外,教師需要自己動手畫圖來幫助學生進行分析,這樣學生的觀察就會更加直觀,對一些容易出錯的地方也及時對學生進行提示。在最后總結的時候,教師不僅需要帶領學生對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進行總結,還需要與前面學習的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結合起來進行總結,讓學生了解兩種類型的三角形在進行判定的時候存在著什么區別,如何理解這些區別,學生理解了這些區別以后自己再進行判定的時候就能夠準確應用,避免混淆。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多媒體在課堂上的應用主要是起到直觀、形象、易理解的作用,教師還主要是以知識的講解為主,注重課堂的講解過程,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準確掌握課堂知識。
4 結論
綜上所述,農村初中數學在改革中面臨著多方面的沖擊,而此時需要教師準確了解究竟什么才是學生真正所需,然后對課堂的節奏進行合理調節,把握好快和慢的教學節奏,在張弛有度的教學中促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數學思維能力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陰朝群.海南省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海口:海南師范大學,2015.
[2]盧海濤.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快三”與“慢四”[J].中學教學參考,2012(31):87.
[3]郁洪興.初中數學有效課堂管理方法與策略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