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 王新會 李杰
【摘要】:空氣質量關系著每個人的健康甚至國家的命運,霧霾防治迫在眉睫。目前,霧霾防治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國內外主要措施是制定和完善相關法規體系,控制大氣污染物排放。但是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這些措施并不能徹底解決霧霾問題。防治霧霾需要建立區域聯防聯控機制,全社會共同攜手應對。
【關鍵詞】:霧霾污染;成因;防治對策
【引言】
近年來,我國不少地區都開始出現霧霾天氣,霧霾天氣原本僅僅是在冬季到初春階段某些特定的區域內才會發生的一種現象。但是近年來隨著空氣質量的日益下降,污染越來越嚴重,越來越多的地區開始出現大面積的霧霾現象,尤其是一些工業城市以及發達城市,這些地區的霧霾現象極為嚴重,已經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產與生活。
1、霧霾污染概述
常見于報端的霧霾天氣主要是指大氣污染狀態,天氣預報中所說的霧霾其實是對空氣中懸浮顆粒物質超標的一種表述。而事實上,霧霾是霧跟霾兩者的組合。霧主要是指空氣中所漂浮的比較細微的水珠,是一種液體表征;霾主要是指空氣中說漂浮的硝酸、硫酸、塵粒物質、微小顆粒物質等等,是一種微小固體表征。兩者的存在使得整個大氣變得比較渾濁,能見度大大降低。常常說見的PM2.5主要是指霧霾顆粒直徑在2.5um之下的顆粒物,即:細微顆粒物,這些顆粒物在人體咽喉和鼻腔中勢不可擋,直接下行到人體的細支氣管和肺泡之中,再途徑人體的肺泡壁滲入到人體的毛細血管,最終進入到人體的整個血液循環之中。可見PM2.5是霧霾的一部分,其對人體身體的危害非常巨大,尤其對人體中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統有著極大的損傷力。
2、霧霾的危害
2.1危害人體健康
霧霾的長期存在會對人體帶來較多的負面影響,生理上而言,由于霧霾長期在空氣中懸浮停留,其中的細顆粒物表面吸附了較多的有害物質,導致細菌在其表面大量滋生,被人體吸入以后會對人體肺部造成嚴重的損害,導致肺部發炎等癥狀的發生,如果長期的在霧霾環境下吸收有害物質,甚至會導致肺癌的發生。從心理角度而言,霧霾天氣下一片灰蒙蒙的,長期無法得見陽光會導致人抑郁、脾氣暴躁,導致人產生焦慮的情緒,因此霧霾天氣對于人體有害無利。
2.2形成酸雨
霧霾中由于存在大量的懸浮顆粒以及化學成分,在遇到大量的水分以后就會冷凝形成降雨,霧霾中的化學成分在雨水作用下發生化學反應,形成酸性的降雨。這樣的降雨由于其中含有大量的酸性化學物質,因此對于環境以及建筑和人體健康存在較大的不利影響,會導致人體受到很大的損傷。
2.3影響生產生活
霧霾條件下由于周邊環境的空氣能見度極低,會影響人們的正常出行,一旦發生嚴重的霧霾工廠、學校均會休息,就是為了降低人們在外出路上發生事故的概率。霧霾天氣下車輛根本無法正常行駛,更不用說飛機了。一旦發生霧霾高速封路,機場停飛,工廠停產,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產生活。
3、霧霾污染的防治對策
3.1加強管制,嚴控霧霾污染源頭
首先,應該完善我國霧霾治理的法律法規,加強對重度污染企事業單位的嚴懲。通過法律法規對企業粉塵排放標準進行規制,違者采取超強力的執法手段,加大整治力度。對建筑工地的揚塵控制,應該合理規劃,規制他們架設圍蔽設施進行施工等行為。其次,完善目前的排污權交易制度,一些超標排放的企業可通過交易的行為向那些排放量較小的企業進行購買,利用市場行為來加大企業超排放的成本,促使他們進行節能降耗。再者,加強對工業廢氣、汽車尾氣標準的制定和完善,強化管制措施,對各種監管進行細分,將監管責任落實到具體的單位、具體的人,職責明細,明確各排污權。
3.2建立區域聯防聯控機制
中國當前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是霧霾天氣的主要根源,其產生的污染具有區域性特征,影響范圍主要是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等區域。大氣污染治理是多個環節緊密相關的系統工程,因此必須建立區域聯防聯控機制。首先,制定區域聯動法規、政策和更加嚴格的污染物排放標準,采用綜合手段實施跨省區和多部門聯動機制,例如調整產業和能源結構、優化城市公交系統等,政府和民間共同努力,使多項污染物協同減排。其次,各級能源部門要提高能源產品的質量,大力支持清潔能源的開發和使用,嚴格限制高污染能源的供應和使用。發改委要制定更加嚴格的不合格產品淘汰制度,防止高能耗、高污染企業排放大量污染物;交通部嚴格管制車輛;環保部加強企事業單位排污的監管,劃定空氣質量管理區域,并強制其在規定期限內達標;企業加大環保投入。
3.3開展霧霾相關的科研調查
在治理霧霾時,由一些專業的大氣環境研究人員組織成立相應的霧霾研究小組,針對霧霾發生的時間、區域以及霧霾的特點進行重點研究,利用氣象部門的相關技術,對于霧霾發生時周邊大氣的流動情況以及區域內的氣候變化情況進行調查,并對于霧霾的成分進行分析,詳細的分析其組成以及結構,從而得出具體的形成原因,從而有針對性的對于霧霾進行治理。對于霧霾出現的可能進行一定的預計與評估,對于區域內大氣污染物排放較大的項目進行實時的監控,觀察排放對于霧霾形成的具體影響。并設定觀察站,對于區域的能見度進行實時的觀察與記錄,從而來對于霧霾的形成作出有效的預計,以便于及時應對與處理。
3.4公益訴訟與行政責任并行
目前,很多大中型城市已經展開有關治理霧霾的政績問責制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對震懾玩忽職守的環保執法機關起到有效作用。但是,這種問責多半是上下級行政機關內部的監督,是行政責任的問責。我們通過環境公益訴訟制度將這種監督主體的范圍進一步擴大,由檢察機關代表環境權遭受侵害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作為訴訟主體,承擔外部監督職責,這種訴訟機制不僅有助于行政機關承擔起應負的法律責任,還可以借此建立起一系列配套的程序,例如環境行政信息公開制度、環境行政復議制度等。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同時運行,監督行政機關的執法行為的合法性。
結束語
霧霾治理最根本的困境在于我國尚未把握住霧霾治理的特殊性,習慣于將霧霾同大氣污染的其他表現形態混同治理,不能夠對癥下藥。通過理清霧霾治理的特殊性和復雜性,我們發現霧霾污染是一種復合型的大氣污染形態,容易反復發作,難以根治,因此它對常態化治理模式的要求較高,且需要多種治理手段并用,以法律手段為主,輔以政策引導,同時避免立法大而無用的情況,強化執法和司法的力度,全面治霾。
【參考文獻】:
[1]黃曉璐.淺談大氣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環境科技,2010,23(2):136-137.
[2]王彥囡.城市霧霾的外部成因及對公眾的影響分析[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