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慧娟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同時,課標也特別強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語言感悟能力呢?本文對此進行了相關探討。
關鍵詞:語文教學;感悟能力;培養;途徑;方法探討
良好的語感不僅能使人感受言語之精妙,洞見言語之精髓,把握言語之理趣,而且能使人步入豐富而又美妙的精神世界,受到諸如文化、審美的熏陶。那如何在語文課堂中,讓學生的語感有所提升呢?在我執教的《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時,與孩子們快樂的度過40分鐘,我也有所感悟。
一、精心設計課前導語,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俗話說:“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就如遇到了一頓美餐,讓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樣的道理,一段好的導語,能引起學生閱讀的極大興趣。移位教學,對于我來說是一種挑戰,對于孩子們來說是一種新鮮,他們對什么事物都懷有好奇心,有一種探究欲望,我牢牢抓住孩子們的這種心理,精心設計了課文的導語。
師:孩子們,喜歡釣魚嗎?(喜歡)當你好不容易釣到一條又大又美的魚時,心情是怎樣的呀?
學生們爭先恐后的回答:高興、興奮、快樂、愉快……
此時,我將聲音一沉,說:“如果此時,有人要求你放掉手中的漂亮魚兒,你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孩子們立刻充滿好奇的望著我,一雙雙渴求的眼睛在期待著我回答。
孩子們與老師相互的對話,勾起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大家深深沉浸在這情景中,這種貼近學生生活的導入,讓孩子們產生了深厚的學習興趣。
二、多途徑收獲文字感覺,提升語感的語像感
所謂語感的語像感就是學生頭腦中儲存的與文字相關的表象。為了培養學生的語像感,我向孩子們展示了一幅月光如水圖,伴著輕輕的音樂,輕柔地對孩子們介紹著多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孩子們隨著我的聲音,看著圖片,很快就將內心視像具體化,找到了課前預設的重點句子。
初讀的時候,學生顯得胡些生硬,沒有讀出那種柔美之感。這時,我給孩子們一點空間,讓他們先發現美:圖片美、音樂美。接著,我用自己的語言魅力感染孩子們:“多么寧靜的夜晚,多么皎潔的月光,多么美好的夜晚。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這個句子吧!”這一次,孩子們明顯有了進步。可是這還沒達到我預想的效果,我又和顏悅色地鼓勵她們:“可愛的女孩子們,你們知道嗎?你們的聲音就如同這月光如此柔美,如此動人,來展示出自己的風采!”激勵的語言激起了女孩子們表現的欲望,她們深情朗讀,情到深處,那聲音打動了男孩子們,大家情不自禁地鼓掌。
三、多種方式讀,提升語感的語情感
所謂語感的語情感就是學生以語言為憑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生發情感,在心理上建立語言和情感之間的聯系。《釣魚的啟示》一文,情感起伏較大,發揮教師自身的情感傳導作用,能把學生帶進課文,讓學生感同身受。教師指導朗讀,不是生硬地要求學生讀得高些、重些、慢些等等,而是讓學和用心去讀,讀出感悟,愛到感染。讀,也是理解。
為了讓孩子們感受到故事中小主人公心情變化,我先讓孩子們默讀,看看父子的收獲如何。通過默讀,孩子們很快找到描寫小男孩釣到大鱸魚的句子。這時,我調動情緒,想像著自己要是釣到大魚的驚喜,激情高昂地對孩子們說:“是呀,好大的魚呀,釣到這么大的魚,我和父親是怎樣的心情呢?”孩子們積極發言:“高興、驚喜、欣喜若狂……”接著,順理成章地讓孩子們從句子中找到重點詞“得意、欣喜”。當孩子們理解到重點詞后,再指導讀,就易如反掌了。男孩子們比較有這種釣魚的體驗,讓他們得意地讀一讀,讀出欣喜之情。當他們讀完以后,我也沉浸在這收獲的喜悅中,情不自禁地加入他們,我毛遂自薦,與孩子們合作完成這次初讀中悟。朗讀的層次性,油然而生,我們全體興奮的放聲朗讀出這份快樂,這份欣喜。經過這樣多形式的讀,學生們已經深深體會到文中小男孩的快樂心情了。
四、創設情境誦讀,提升語感的語音感
所謂語感的語音感就是學生對語音的綜合感受能力。為了讓學生對語言文字有自己的感悟,更好地揣摩人物心情變化,我給孩子們創設了情境,讓他們分角色朗讀,在讀中理解小男孩的心情大起大落的變化。
出示父親與孩子之間的對話,請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一次,孩子們用平淡的語氣讀出,根本感受不到小男孩與父親爭辯的那種急切與疑惑不解。第二次,我告訴孩子們:“老師會變魔術,請來幾個詞語朋友,幫幫大家。看看加詞語進去以后,效果如何。”于是,我將“急切、平靜、大聲爭辯”三個詞加入到提示語中,與孩子們合作讀。老師先調動情緒,把每個詞的味道讀出,讓學生在老師的語言魅力中感受到不同詞的不同讀法,孩子們很快理解每個詞在每句話中該用什么語氣,在我的引導下,他們找到了對話的感覺,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大家積極加入分角色的朗讀中,多次朗讀,以情帶讀,讀中悟情,學生既讀出韻味,也培養了提升自己言語的習慣,更提升了語感的語音感。
五、朗讀評價,培養語感
學生在朗讀課文的時候,教師的一句“好”“真棒”“好樣的”“讀出了感情……”這些會給學生帶來無限的喜悅,會給他增添百倍的信心,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朗讀愿望。當學生讀的不好的時候,我們不應該立即否定,要注意引導學生在練讀中揣摩、體驗,在聽讀中比較、鑒別,在模仿中回味、創新。朗讀的評價語也不要停留在表面,應該多元化,從學生的角度去評價,更詩情畫意地評,更人性化的評,讓學生久久不忘老師給予他們的肯定。
語感的培養是語文教學的中心任務。它有利于增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直覺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它非一朝之功,依靠長期所得的閱讀積累,經過接觸大量新鮮活潑的語言形像,才能逐漸形成良好的語感。
讀,是培養語感的一種重要手段,“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讓瑯瑯書聲在課堂飛揚,激活的不僅是課堂,更是培養孩子們語感的源動力!
參考文獻
[1] 王尚文,語感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 李維鼎,語文言意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