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宏娜 李澤威
摘 要: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根據中國面臨外敵入侵的環境,審時度勢進行宣傳工作,并針對農民、軍隊等不同階層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圖通過思想的引導來激發其抵御外敵、保家衛國的積極性。對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內容進行闡述,對其基本經驗進行總結,概括其時代價值如下:有利于理論教育的實踐轉向;有利于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倫理觀;有利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5-0239-02
思想政治教育歷來是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在中國不同的歷史發展時期,我黨都注重以思想政治教育為理論武器。
一、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1.深入進行抗日宣傳工作
中國共產黨審時度勢,積極宣傳我黨必須獨立自主地領導人民進行抗戰的正確主張。洛川會議的召開,為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堅持獨立自主指明了方向。黨的六屆六中全會,再次強調中國共產黨必須獨立自主地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抗戰,并肯定了毛澤東同志在全黨的領導地位。在這期間,中國共產黨及時而有力地進行了思想動員與教育,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鞏固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2.對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對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體現在對他們進行政治動員上,動員他們積極參與抗戰。在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最需要做的就是領導中國人民打敗日本侵略者,因此,我黨非常明確在我國占人口80%的農民是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重要依靠力量。中國共產黨確立了各項民主制度,保障了廣大農民進行政治參與的權利和自由。廣大農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第一次獲得了民主權利,他們抗戰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各根據地也注重政治動員,動員廣大農民積極參軍,在各抗日根據地的每次擴軍運動中,都有大批農民子弟踴躍參軍,這都是我黨積極開展政治動員的結果。
3.對軍隊的思想政治教育
眾所周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之所以能夠在抗日戰爭中奮勇殺敵,為取得抗戰勝利做出巨大貢獻,主要原因就是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利用了適合中國特定國情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來積極開展政治工作和宣傳工作。例如,為了穩定廣大指戰員的情緒、堅定他們抗日的信心,我黨及時建立黨支部,深入群眾,強化紀律教育等等。在抗日戰爭進入戰略大反攻階段,為了確保大練兵運動的順利開展,我黨更是采取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利用墻報、快報來宣傳成績;利用文藝節目來鼓勵先進。
4.對黨的思想政治教育
遵義會議以來,黨內存在一定的思想意識問題,主要是由于王明“左”傾冒險主義所遺留不正之風的影響和黨內吸收的一批農民、小資產階級出身的新黨員而帶來的非無產階級思想的影響。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中國共產黨人認真分析了這些問題,提出需要進一步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延安整風運動順勢開展,在整風運動中,對歷史上黨內斗爭中存在的“殘酷斗爭,無情打擊”的“左”傾錯誤進行了矯正,提出了正確處理黨內關系的方針政策,對犯錯誤的同志采取“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延安整風運動,使全黨的認識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思想基礎上統一。這次思想整風,是全黨“普遍的馬克思主義的教育運動”和克服黨內教條主義的思想解放運動的偉大創舉,其歷史地位不可動搖。
二、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經驗
1.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性,從根本上說,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引導、領導、統領的性質、地位和作用。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的,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主導。毛澤東同志從中國革命曲折發展的特殊實踐中,逐漸認識到了教條主義、本本主義帶來的血的教訓,也深刻領悟到了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性。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為了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抵御外敵,注重對各方面力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導,注重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學習。中國共產黨在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學習中還能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
2.堅持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和方法的多樣性
所謂多樣性,是說事物的種類和表現方式多種多樣。大體上有兩種基本含義:一是事物的樣式、模式的多樣性,二是指事物的種類的多樣性。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革命和戰爭的實際狀況出發,針對不同的時代背景、不同的具體情況和不同的對象,用不同的形式方法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在鞏固和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統一戰線對象及成分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特點,采取了靈活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渠道和策略。建立抗日統一戰線小組,在廣大士兵中宣傳我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重要方針、政策;召開會議、發表講話,廣泛在人民群眾中開展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宣傳教育;發表文章出版刊物、印發宣傳資料,進行教育和動員。此外,還通過在職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形式,對廣大黨員干部進行系統的階級、政策和策略、時事理論教育。
3.堅持有一支專業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
毛澤東曾經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1]因此,我們黨要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工作能力。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對于我黨最終能獲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至關重要。抗戰時期,我黨注重加強建設專職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在黨、政府和軍隊內部都設有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構,配備了專職思想政治工作人員,為順利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保證。
三、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價值
1.有利于理論教育的實踐轉向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深入到廣大人民群眾中去積極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他們積極參與到抗日戰爭中來,同時在抗日戰爭這場偉大的實踐中,我黨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斷得到發展并走向成熟,有了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我們黨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馬克思主義哲學相關理論認為,實踐是理論的先導,是理論得以有效發展的根本動力,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理論是人們把從實踐中獲得的認識和經驗加以概括和總結所形成的知識體系。科學的理論可以有效指導實踐。不難看出,理論源于實踐又指導實踐。因此,“真正的理論在世界上只有一種,就是從客觀實際抽出來又在客觀實際中得到了證明的理論。”[2]當今世界,知識技術化以及理論的實用化已經成為理論發展的兩大主要特征,可以說理論的發展取決于它的實踐效應和實踐化程度,取決于理論的可操作性,而這離不開理論發展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它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的推動。但是,不容樂觀的是,與中國現在所處的時代背景、社會生活的具體要求以及理論的實際發展水平相比,理論在實際上與現實還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深入研究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理論教育的實踐轉向。
2.有利于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倫理觀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如我黨在政治上動員廣大農民參軍、參政、加入黨組織;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時,不少戰士有情緒,各級軍政領導能夠深入群眾,積極開展思想政治工作。而在我們改革開放的今天,我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離不開以人為本。所謂以人為本,就是要維護人的權利和尊嚴、尊重人的價值。中華民族的民本思想在中國數千年的宗法社會中源遠流長,一直是統治階級治人之術和牧民之道的重要方略,是“仁政”和“王道”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的以人為本思想,決然不同于中國古代的治人之術和牧民之道,它突出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凸顯廣大人民群眾的主人翁地位,目的是真正實現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保障人民當家做主權利的實現。
3.有利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發展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廣大軍民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政治覺悟大大提高,這其實是人發展的表現。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鞏固和發展,一方面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也是我國人民以大局為重和諧相處、共同努力的結果。這充分說明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人的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發展。因此,在當前歷史條件下,在改革開放的大好時期,研究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無疑更有利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發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包括個體價值和社會價值兩大方面,這兩大部分是密不可分的有機統一體,兩者相互促進、相互補充。思想政治教育的個體價值有利于個人的成長進步,有利于個人的全面發展,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價值則能夠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深入,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當中的一些失范現象也不斷出現,如一些人為了追逐物質利益,誠信缺失、肆意制造假冒偽劣產品;一些人價值觀錯位,他們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等等,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價值目標就是要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和整個社會的全面發展、和諧進步,所以說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國革命、改革和建設的各個歷史時期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們不容忽視。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2]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