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吳昊廓
【關鍵詞】 名師工作室;學習;問題;反思;總結
【中圖分類號】 G6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5—0022—01
教師既要滿足于課堂教學,還應樹立研究的意識、養成研究的習慣,這是時代對我們教師提出的全新要求。名師工作室聚集了各學校優秀的骨干教師,更應成為研究的表率,要讓研究成為工作室活動的一種常態。具體來說,名師工作室成員應將以下幾方面的研究常態化。
一、學習研究
名師工作室實質上是一個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組織的共同理念有:所有成員都有持續學習的熱情和學習能力,都想繼續學習;學習是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每個人掌握的新知識都能在組織中共享;把個人發展、自我價值的實現和組織的發展、組織的價值實現相結合。幾乎所有的名師工作室都對成員提出了加強學習的要求,如規定讀幾本教育理論專著,聽取專家講座,寫讀書筆記等,這都是提高教師素養的必要手段,但名師工作室的學習不能停留于此,還應樹立積極主動的學習意識。
第一,學習要有明確的目的,要圍繞自己研究的問題。我們學習各種理論、文件,既要把握其精神實質,更要找準與自己教育理念、教育實踐的結合點,找準落實在行動上的切入點。這樣的學習針對性強,更容易收到實效。第二,學習要呈開放的狀態。作為名師工作室的成員,既要學習黨的教育方針政策、現代教育理論,也要學習與名師工作室相關的成果,學習各類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的新成果,要根據實際與時俱進地學習。第三,要學以致用。學習是為了指導實踐,我們要將所學理論內化、發展為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主張,這樣的學習才是高效的學習。
二、問題研究
教育教學中的問題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缺乏的是教育者發現問題的眼睛、分析問題的頭腦、解決問題的手段。在問題研究中,我們首先要研究問題是否真實,是否對名師工作室發展、對成員發展具有全局長遠的意義;其次,要客觀分析自身的能力、精力、時間能否在一定期限內解決問題。問題研究的指向應該由研究“教”向研究“學”轉化。中小學教育的起點是學生,名師工作室的研究應以解決學生學習和學生成長中的問題為中心,而不是以研究知識和知識傳授中的問題為中心。
名師工作室成員的發展、進步,跟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息息相關,正是在不間斷的問題研究中,我們的能力才不斷得到提升。所以,我們不能怕研究中出現問題,不能擔心我們的研究沒能盡善盡美,而應積極正視各種問題,總結存在的不足,以便不斷改進。
我們應養成將問題研究的成果形成書面材料的習慣,或以報告的形式,或以論文的形式。一來是自己的成果小結,二來也可以為工作室其他成員及其他老師提供借鑒。
三、反思研究
反思是人類思維所獨具的功能,是一種思維的自省,是我們不斷超越自我的工具。名師工作室在教育教學研究中,應著力突出三個維度的反思能力建設。第一,鑒別能力。對當下流行的改革理念和措施,要敢于質疑,絕不盲從,要能認真鑒別。第二,自省能力。現在一般學校都要求老師們寫教學反思,有針對一節課的,有針對一個學段的。名師工作室的老師,更應養成寫教學反思的習慣,總結成功,找出不足。第三,評判能力。對諸如“怎樣才算得上一堂好課”“優秀教師的標準是什么”之類問題,應該在多次評議性反思中形成相應評判標準。
四、總結研究
“總結”在教育科研乃至所有工作中的重要性大家早已形成共識,我們都是在一次次的總結中不斷進步,名師工作室也應將總結研究常態化。
第一,要提升總結的價值。人類總得不斷地總結經驗,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這是“總結”的價值所在。我們不能把總結當成是完成任務,當成是向上級匯報工作,而應看成是提升自我的有效手段。第二,總結要從客觀實際出發,要實事求是,而不是從主觀愿望出發,把總結變成從外部找材料的“政績工程”。第三,總結要以文字的形式落實,要多次研討,認真修改。第四,要進行科學反饋。對一個階段工作計劃的完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要進行科學的反饋、實踐的檢驗。檢驗的標準是所教學生是否真正發展了、提升了。要用事實來證實,不能把主觀愿望說成是現實工作的效果。
總之,只有名師工作室將研究常態化,工作室成員成為自覺的研究者,名師工作室才能更有效地發揮其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GS[2015]GHB1172)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