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永蘭
【關鍵詞】 小學語文;情境;評價;方法;
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05—0092—01
優化課堂教學,打造高效課堂,既是推進新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筆者所在學校由弱變強的必由之路。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教師的首要任務。
一、創設和諧情境,激發學習欲望
沒有興趣作為學習的動力是學不好語文的。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應注重創設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環境,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達到學好語文的目的。一是精心導入,引起學習興趣。精心設計課堂導語,先聲奪人,喚起學生強烈的“樂知”、“樂學”的欲望。二是情感充沛,激發學習興趣。教師應把自己的激情完全融入課堂,把學生的情緒引入教師的激情當中,這樣讓學生和教師同興奮、同疑問、同激昂、同探求,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三是注重想象,提高學習興趣。想象是一切創造的前提和基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積極認真地為學生的創新創造必要的條件,并切實把其作為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與目標。四是開展活動,鞏固學習興趣。教師應注意挖掘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把這些內容組織到語文教學中,開展競賽學習,滿足學生的好勝心。
二、注重有效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而評價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環節。筆者把握發展性原則、學生中心原則、全面性原則進行課堂評價,并從以下四個方面改進。一是真誠的、發自內心的評價。這應該是教師課堂評價的出發點,也應該是所有教育行為的出發點。二是始終抱有期望的評價。學生是發展中的人,一切尚未定論,教師的期望是激發學生潛能的催化劑。三是抓住亮點,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應抓住學生的閃光點,用激勵性的語言作出恰當的評價,點燃學生心中的希望之火,使他們不斷奮進。四是抓住教育契機,因勢利導的評價。課堂評價具有即時性、突發性,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教師惟有具備一雙慧眼,敏銳地捕捉并牢牢把握每一個適當的教學契機,及時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課堂教學才會高潮迭起,精彩紛呈。
三、加強學法指導,培養創新能力
俗話說:“予人以魚,惠其一時,授之以漁,惠其一世。”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所以,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例如,學習《秋天的雨》一文時,分析秋天的雨有哪些顏色,先讓學生自己讀,然后勾畫,再體會,最后有感情地朗讀。要求學生依同樣的方法自學下一段,秋天的雨有哪些氣味。學生通過學法指導后練習學法,最后掌握學法,體會到學習是有法可循的。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來得出結論,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使學生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不斷進行創新。
四、運用信息技術,實現審美教育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可以看作是實現教學最優化的一個過程。實踐證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不僅可以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能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教學中的難點,還可以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現代信息技術集圖像、聲音、顏色、文字為一體,同時作用于學生的大腦,易于形成鮮明的表象,能為教師進行教學創設一個更生動、更有趣的教學情景。如,在教學《森林樂隊》時,筆者通過信息技術,展現了美麗的森林動態畫面,郁郁蔥蔥的樹木,五顏六色的鮮花、潺潺的小溪,加之優美的“動物音樂”,將抽象、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形象,真正把教與學的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寓知識學習、技能訓練、智力開發于生動、活潑和直觀、形象之中,從而引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注意,極大地實現了對學生的審美教育。
簡而言之,在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之中,追求靈動的課堂,沒有固定的模式,構建高效的課堂,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們要根據教學任務的不同,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不斷地摸索和積累,帶著激情走進新課堂,在漫長的課改路上,和學生一道自主、合作、探究。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