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卿 任繼慧 黃俊華
摘要:指出了城市公園是一種為城市居民提供的、有一定實用功能的自然化的游憩生活境域。隨著社會的發展,其組成和作用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從而對公園的景觀設計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從城市公園的使用者以及公園的景觀特點、優勢劣勢出發,提出了將滿意度理論應用于紅山公園,希望能夠為公園景觀滿意度提供一個方便可行的測評手段。
關鍵詞:紅山公園;景觀;滿意度調查;評價因素;游客
中圖分類號:S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5-0160-02
1 城市公園研究綜述
隨著當今城市化的進程快速發展,城市公園通常被認為是鋼筋水泥混凝土沙漠中的一片“綠洲”。由于其滿足了游客對大自然的渴望、對人際交往的需求、對生態的日益重視和保護,城市公園在城市中理所應當擔任著重要的角色。
綠地是城市公園的凈化器,不僅具有生態的功能,還有著重要的社會功能。公園綠地的生態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吸收二氧化碳 ,釋放氧氣 ,保持大氣成分的穩定;增加空氣濕度,調節空氣溫度,有效改善城市小氣候;降噪吸塵,凈化空氣;有效預防并減少城市災害;使生態系統保持穩定,同時提高其抗干擾能力等[1~5]。 公園綠地的社會功能主要體現在對城市形象和結構的改變,對人們生活方式的改善,以及對生活質量的提高等方面[6~8]。殷紅梅、王金池、肖星等人分別以烏魯木齊城市公園、蘭州城市公園、南京城市公園、貴州黔靈公園為例,總結了當地公園游人的行為特征,并對其未來的發展和規劃給出了相關意見[9~12]。當前,我國各城市公園仍處于發展期,對城市公園滿意度的研究不但能夠總結出游客個人偏好和公園各個要素之間的相互關聯,而且還直接的關系到了公園中影響滿意度的必要因素,因此,對于城市公園滿意度測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2 烏魯木齊市旅游資源現狀
烏魯木齊為厄魯特蒙古部游牧地,在準噶爾蒙古語中意為“優美的牧場”。地處天山中段北麓,北為準噶爾盆地南緣,是世界上離海洋最遠的地方,著名的亞洲大陸地理中心就位于此,所以烏魯木齊又有“亞心之都”之稱。
紅山位于烏魯木齊河東岸,它像一條巨龍東西橫臥,高昂的龍頭伸向烏魯木齊河,因山勢險峻、氣勢雄偉,被視為烏魯木齊的標志和象征。紅山海拔910.6 m,是由二疊紀紫紅色砂礫巖構成,呈赭紅色,故得“紅山”一名。登臨紅山頂可遠眺烏魯木齊市全景,是中外游客到烏市觀光的必到之處。紅山公園于1985年正式建成開放,2006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 2007年5月1日免費向游客開放。
3 研究內容
(1)調查對象。調查對象是園內的游客,為了提高數據的全面性,所以選擇了正在園內游玩的游客,休憩的游客和準備離開的游客。
(2)調查方法。調查方法主要存在4種方法:實地調查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統計分析法。
(3)調查內容。調查問卷主要針對游客在游覽紅山公園后,對園內的景觀滿意度進行評價。選取14個指標,植物方面包括植株色彩豐富度、數量合理性、種類豐富度;景點方面包括建筑物的位置和數量、建筑物美觀度、景點可觀賞性、景點豐富度、景觀小品美觀程度、道路鋪裝美觀實用性、湖面總體感覺、水質清澈度、歷史文化感、對公園綠化總體印象、總體設計風格的滿意度分析。
4 游客對公園景觀的滿意度情況分析
(1)游客的人口統計學特征的調查。調查主要收集游客的性別、年齡、職業、學歷、居住地等基本信息。
(2)游客對公園景觀的滿意度分析。為了能對游客的滿意度有一個直觀分析,本次調查設定為五級評價,分別為“滿意(5分)”、“較滿意(4分)”、“一般(3分)”、“較不滿意(2分)”、“不滿意(1分)”這五項,通過對100位游客進行問卷調查,可以得到景觀滿意度中所包含的各個指標的滿意度百分比,均值=各個指標的滿意度百分比×相對應的賦值(5、4、3、2、1),再將所得的結果相加。例如綠化總體印象=30%×5+60%×4+10%×3+0%×2+0%×1=4.2。
4.1 問卷基本特征分析
(1)被調查者的基本特征。通過對問卷的分析可以得出,男性游客與女性游客的比例為11∶14,游客中以女性居多。年齡在30~40歲之間的游客人數最多,達到32%;年齡在20~30歲之間的游客次之,為28%;40~50歲的中、老年游客再次之,占游客總人數的12%。從職業方面來分析,私企人員所占的比重最高,達到31%;其次是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占到了21%;服務人員占到了12%。
(2)游客反映的景觀滿意度特征。通過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游客對公園的整體設計風格評價較高,說明紅山公園內的各項景觀確實處在相對較滿意的層次。在景觀滿意度所包含的因素中,排名在前3位的分別是:綠化的總體印象、景點豐富度和景觀小品的美觀程度。滿意度相對較低的因素是園區內的歷史文化感、水質清澈度。
4.2 景觀滿意度具體分析
(1)在景觀滿意度所包含的因素中,滿意度最高的是公園綠化的總體印象,滿意度均值為4.2。這些都是烏魯木齊市各族人民30多年挖山不斷,植樹不止,出大力、流大汗的碩果。從1958年開始,30多年陸續有40萬人次為紅山綠化義務勞動,挖石換土10余萬m3,是同類園林綠化工程所少有。
在紅山綠化之初,根據“適地適樹”的原則,主要種植了榆樹、沙棗、枸杞等能耐旱的樹木。隨著條件改善水源有了保證,又不斷增植了新的樹種。早栽的樹木郁然成林,開花的樹木已爭奇斗艷,現在的紅山確實是萬木崢嶸,一派生機,真正變成了理想的園林圣地。
(2)游客對園內景點豐富度評價排在第二位,為4.05。景點是引發游客出游動機的主要因素。紅山公園的景點非常具有古典特色,亦有仿古建筑和現代文化相結合的各種景觀,景點主要有:佛廟云煙、古樓攬星、石碑英烈、禁毒銅鼎、塔映夕陽、同心鎖、綠化石雕等。
(3)園內景觀小品的美觀程度滿意度評價為4,在紅山公園中無需太多修飾和雕刻的天然石材以及經過修剪的植物造型是主要的景觀小品,它們和整個公園的景色融為一體,別有生趣。
(4)滿意度均值排在后兩位的分別是園區內的水質清澈度(2.95)和歷史文化感(2.95)。游客對人工湖水質清澈度滿意度較低,這和5月份大量白楊和白榆的果實落入水中有關;游客對園區的歷史文化感評價較低,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挖掘紅山文化,以豐富公園的歷史文化。
4.3 相關建議或對策
(1)應該適當增加或嫁接更多新品種樹木來替換白楊、白榆,總體上減少這兩種樹果實的降落量,使水體的清澈度得到改善。
(2)針對游客對園區內歷史文化感評價較低的問題,園領導啟動了“百米文化長廊”項目,在圍繞遠跳樓138 m的長廊內制作文化墻。文化墻由四部分組成:紅山景點、紅山綠化、紅山文化、傳統文化,并配以人工寫意畫(紅梅),這項舉措不但給予公園職工充分展示自身才華的機會,更極大地增強了園區的歷史文化感。
5 結語
紅山公園在迎接來自世界各地游客的同時,也在不斷的提升著自身的承受接納能力。烏魯木齊正在加快創建全國園林城市的步伐,而烏魯木齊現代化、標準化的園林城市形象,更應該從提升城市公園的景觀滿意度這一基本點做起。高品位的旅游資源、高質量的導游講解和完善的旅游服務設施,這三者的有機結合,可以將有限的旅游資源發揮出無限的作用,使紅山公園在城市中的象征性地位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提升,并從客觀上提升整個城市的實力和品質。
參考文獻:
[1]張 浩,王祥榮.城市綠地的三維生態特征及其生態功能[J].中國環境科學,2001,21(2):101~104.
[2]祝 寧,李 敏,柴一新.哈爾濱市綠地系統生態功能分析[J].生態學報,2002,13(9):1117~1120.
[3]劉學全,唐萬鵬,周志翔,等.宜昌市城區不同綠地類型環境效應[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4,32(5):53~54.
[4]程好好,曾 輝,汪自書,等.城市綠地類型及格局特征與地表溫度的關系——以深圳特區為例[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45(3):495~501.
[5]王修信,朱啟疆,陳聲海,等.城市公園綠地水、熱與CO2通量觀測與分析[J].生態學報,2007,27(8):3232~3239.
[6]尹海偉,徐建剛,孔繁花.上海城市綠地宜人性對房價的影響[J].生態學報,2009,29(8):4492~4500.
[7]俞 曦,汪 芳.城市園林游憩活動譜研究——以無錫市為例[J].中國園林,2008,3(3):84~88.
[8]石憶邵,張 蕊.大型公園綠地對住宅價格的時空影響效應——以上海市黃興公園綠地為例[J].地理研究,2010,29(3):510~520.
[9]殷紅梅,許 芳.城市公園游憩者時空分布規律初探—以貴陽黔靈公園為例[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17(2):76~80.
[10]王金池.城市公園在旅游熱中的市場定位南京市城市公園功能定位調查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4):12~16.
[11]肖 星,李亞兵,王景波.城市旅游與城市公園—以蘭州市為例[J].甘肅社會科學,2003(1):151~153.
[12]張太美,王 哲,黃佛君,等.烏魯木齊市城市公園旅游客流人口學特征及旅游者行為研究[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4(1):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