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山藥,相傳為“禪宗四祖道信”在鄂東雜交培育而成,道信圓寂后,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大醫禪師,將此種形似手掌的山藥稱為“佛手山藥”。佛手山藥只適宜在武穴、蘄春、黃梅三縣市交界的山區生長,適宜種植面積不過幾萬畝,其中以道信出生地梅川鎮橫崗山南北山麓周邊的品質為佳,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豐富的營養價值、獨特的口感風味和極高的人文審美意蘊。
橫崗山地處蘄春、武穴交界處,放眼遠眺,盡是竹海松濤、山花爛漫、百鳥齊鳴。周圍有碧波萬頃的梅川水庫與荊竹水庫環繞,連綿不絕的翠綠群山,依山而建的層層梯田,恰逢油菜花盛開,一派山水田園風光。而作為禪宗發源地,這里廟宇林立,香火繚繞,僧眾誦經禮佛,龜馱經書、龍頭石雕、舍身崖等自然景觀背后的神話傳說又為此撐起了極為寬廣的想象空間。
武穴市農二代生態農莊家庭農場(以下簡稱農場)便坐落于風景秀麗的橫崗山山麓,于2016年3月成立,前身則是創立于2015年5月的五谷豐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短暫時間里完成了兩次身份的轉換,歸因于農場主蘭志勇對經濟潮流的捕捉,既是為了發展觀光采摘,也不辜負這天然雕琢的美景。
油菜花田周圍便是農場的13.3 hm2佛手山藥種植基地,播種期從2月底持續到3月底,生長期長達8個月,直至10月后才能采收,產量約1 500 kg/667 m2。武穴規模化種植佛手山藥已有 300 余年的歷史,種植面積已突破667 hm2,漫長的歲月長河中,當地農民摸索出一些經驗,掌握了佛手山藥與水稻輪作的最佳模式。
然而,長期的無性繁殖,致使其產量低下、品種退化嚴重,加之種植密度過大,藤架茂盛,雨過天晴后,極易大面積暴發炭疽病與褐斑病。據蘭志勇介紹,農場每3~5年換種1次,以提高品種抗病性和純度,并聘請3名管理人員改良種植技術,統一種植技術規程。
“佛手山藥的種植更適合一家一戶的精耕細作,播種、除草、搭架、病蟲害防治、采挖各個環節依賴大量人工,雇人搭架的費用就是14 992.5元/hm2,簡直就是個無底洞!”對蘭志勇而言,規模化種植佛手山藥最好的出路還是與農戶合作,為他們提供所有農資物品,產品成熟后由農場報銷,既能節省人工成本,又能帶動百姓增收。
除佛手山藥外,農場還種有江西山藥、鐵棍山藥及十堰引進的野山藥。為了降低管理成本,2015年年末,蘭志勇前赴河南學習淺生槽栽培技術。“山藥在淺生槽內橫向生長,以后再也不用掘地三尺挖山藥了!”在山藥試驗田里,他徒手扒開表面的薄土,興奮地向記者展示剛移栽入槽的山藥。
武穴佛手山藥的歷史傳說可追溯至1 400年前,近年來,武穴將佛手山藥文化與匡山西游禪宗四祖文化作為民俗旅游開發的重要角色,開展系列文化活動,打造“千年佛國、西游故里、現代港城”特色旅游品牌。
緊抓這股潮流,2015年9月蘭志勇順勢注冊了廣濟印象
(武穴市原名廣濟縣)商標,組建了專業農特產銷售公司湖北農二代商務有限公司,1個月后便舉辦了《武穴市首屆廣濟印象佛手山藥文化節》,以“打造安全、放心、地道的佛手山藥”為主題,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佛手山藥文化展、文化論壇、商品交易展,還舉辦了挖山藥大賽、品山藥宴等活動,吸引了武穴市內外多家新聞媒體及當地農民、農特產品經銷商、游客等300余人參加。
文化節為武穴佛手山藥開辟出新天地、拓展了新空間,武穴佛手山藥微信平臺從無到有、官方交易市場從無到有、連鎖量販和網絡銷售從無到有、直接食用產品從無到有,實現了從出土原料到餐桌食品的華麗轉身。期間,消費者共訂購廣濟印象佛手山藥達42.5萬kg。
隨后,蘭志勇先后參加了第12屆武漢農業博覽會、第24屆中國食品博覽會、武漢市首屆吃貨節、武穴市第4屆禪宗四祖文化廟會……大力普及佛手山藥的營養價值,推廣廣濟印象品牌,營造市場氛圍,不僅與武漢小藍鯨、三五醇、湖錦、太子等酒店達成合作協議,更成功入駐潛江惠美家、黃石萬達廣場、明心超市等大型商超。
佛手山藥原本就是全國出名的中藥材,營養價值高出一般山藥,本該是熱銷市場的佳品,卻因去皮麻煩,不易儲藏、運輸,至今仍未在大流通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外界對其知之甚少。“農戶收購價格平均是5元/kg,再加上運輸費用,佛手山藥的成本價約為7元/kg,與其他山藥相比,在價格上完全沒有優勢,且貯存期短,常溫下只能存放15~20天。”蘭志勇也曾躊躇滿志地來到武漢白沙洲這樣的大型批發市場,最終卻是失望而歸。
由于佛手山藥本身的特性所限,蘭志勇一心開發訂單式銷售,成立佛手山藥官方微信平臺,年近40的他,開始在朋友圈里刷廣告霸屏,微商這一招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為了解決運輸難題,他沒少在包裝上下功夫,將報紙(油墨散發工業味道)、紙巾(打濕后易腐爛)、稻草(難以成團包裹)、谷殼(吸水性太強)、無紡布(不耐摩擦)逐一淘汰后,終于找到了最適合打包的材料——氣泡膜。
“主要是企業和團體來集中采購禮盒裝山藥,尤其是元旦至春節期間,訂單最多。”在朋友圈里淘到電商第一桶金后,蘭志勇趁熱打鐵,把網站、微店、淘寶店全都開了起來。為了保障品質,所有山藥都是接到訂單后便立即到地里挖出包好再寄送,從2015年11月“觸電”到2016年3月,線上共售出佛手山藥近
20 000 kg。
每年10月至翌年2月底是佛手山藥的采挖時間,3月后,若還不將其挖出便會發芽,以現有的保鮮手段,只能進行季節性鮮銷。為了延長銷售時間,蘭志勇開始延伸產業鏈條,開發佛手山藥深加工產品,成功研發出山藥豆皮與山藥鮮汁,當下正在進行包裝設計,預計2016年下半年上市,屆時廣大市民即可大飽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