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艷 黎志彬 張家云 馬世貴



摘 要:為篩選出適合滇中地區種植的大棚夏秋番茄品種,對引進的7個番茄品種分2個播期進行品種比較試驗。試驗結果表明,紅果類型的7728、粉果類型的公爵果實性狀和產量等綜合性狀好,適宜云南省推廣種植。
關鍵詞:大棚番茄;播期;比較試驗
中圖分類號:S6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3547(2016)10-0047-04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適應性廣、產量高,富含維生素、番茄紅素等營養物質,用途廣泛,栽培方式多樣,近一個多世紀以來已發展為分布廣泛的重要蔬菜作物,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加快經濟發展方面起著重要作用[1]。
番茄是云南省重要的蔬菜作物,近年來在滇中地區發展迅速。然而,目前云南省番茄品種良莠不齊,品種更新過快使得種植戶用種盲目,當地缺乏主栽品種;此外,由于季節和地區的市場需求不同,各地對番茄品種的要求不同,選育綜合性狀優良的品種已成為云南省番茄產業發展的趨勢。
為篩選出適合滇中地區種植的大棚夏秋番茄品種,對引進的7個番茄品種分2個播期進行比較試驗,觀察、記錄、分析各參試品種的植株性狀、果實性狀、產量和抗病性等主要性狀,以篩選出適宜當地種植的高產、優質、抗病性強的大棚夏秋番茄品種,為夏秋番茄的篩選和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和參考,促進當地農業生產和農戶增收。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參試番茄品種7個,以本地主栽品種拉比為對照,紅果與粉果類型各4個。各番茄品種的名稱及來源詳見表1。
1.2 試驗設計
試驗于2014年分2個播期進行,第一批4月20日播種,5月16日定植;第2批6月5日播種,6月30日定植;2批試驗均在云南嵩明縣嵩陽街道辦事處倚伴村(海拔1 900 m)進行。
試驗安排在簡易大棚內進行,小區面積10 m2,每小區2墑,每墑寬1 m,長5 m,每墑種植14株,株行距38 cm×38 cm,單株定植,雙稈整枝。8個處理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整個栽培過程不疏花疏果,常規田間管理。
1.3 測定項目及方法
①物候期 記錄各番茄品種的播種期、始收期、末收期等物候期。
②生長指標的測定 定植40 d后,每個處理隨機選取10 株,對番茄植株的株高、始花節位、莖粗、葉片數、最大葉橫縱徑等植株性狀進行測量和記錄,取平均值。
③產量測定 每次采收時,測量并記錄每小區番茄果實的數量和質量,直至采收期結束。
④病害調查 在番茄盛果期(定植后100 d左右),對每個品種4種主要病害(病毒病、灰霉病、葉霉病、晚疫?。┑陌l病率和病情指數進行調查和統計。番茄病害的鑒定和統計方法主要參照《番茄種質資源描述規范和數據標準》[2]和《蔬菜病蟲害預測預報調查規范》[3]的標準進行。
1.4 數據處理
試驗數據采用軟件Excel 2010和SPSS 17.0進行處理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物候期
從表2可以看出,在第1批品比試驗中,7個番茄品種的物候期基本一致,其中東風1號和中研100晚熟2 d;在第2批品比試驗中,7個番茄品種的物候期也基本一致,其中東風1號、特盈和中研100晚熟2 d,公爵和哈特晚熟1 d。
綜合比較,7個番茄品種的物候期基本一致,其中東風1號和中研100比其他品種稍晚熟。
2.2 主要農藝性狀及產量
①主要農藝性狀 從表3可看出,第1批品比試驗中,最大葉葉長46.6~55.8 cm,葉寬45.3~56.6 cm,始花節位為6.2~7.6節;果形呈扁圓形或圓形,果肉顏色紅色、粉紅色各一半,胎座顏色多為黃白,硬度多為中等;心室數為3.2~5.9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2%~4.4%,其中哈特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達4.4%;果實橫徑6.3~7.2 cm,縱徑5.4~6.3 cm;單果質量介于128.0~188.5 g,其中公爵單果質量最大,為188.5 g,其次為東風1號,為171.0 g。
在第2批品比試驗中,最大葉葉長45.1~55.9 cm,葉寬37.1~49.1 cm,始花節位為6.9~8.9節;果形均為扁圓形,果肉顏色紅色和粉紅色各一半,胎座多為黃白色,硬度多為中等;心室數為3.5~5.4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6%~4.6%,其中哈特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為4.6%;果實橫徑6.8~7.5 cm,縱徑為5.5~6.1 cm;單果質量為156.0~196.0 g,其中東風1號單果質量最大,為196.0 g,其次為7728。
2批品比試驗相比,各番茄品種葉長、葉寬、果色、果面特征、果肉顏色、胎座顏色等均無明顯變化,第2批比第1批的始花節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更高,果實縱徑更大,單果質量更大。
②產量 從表4可以看出,第1批品比試驗中,有3個番茄品種的產量超過對照,分別為7728、公爵和東風1號,其中7728的產量最高,為6 720.3 kg/667 m2,比對照高10.52%,其余4個品種產量均低于對照。
在第2批品比試驗中,同樣是7728、公爵和東風1號的產量超過了對照拉比,其中7728的產量最高,為6 807.0 kg/667 m2,比對照高10.37%。其余4個品種的產量也均低于對照。
通過2次品比試驗可見,7個品種的試驗結果比較一致,產量排名基本不變,產量高于對照的3個品種為7728、公爵和東風1號;此外,各品種在第2批品比試驗中的產量普遍高于第1批品比試驗。
2.3 抗病性
病害調查結果表明(表5),4種主要病害在2批品比試驗中的8個品種上均有發生。
在第1批品比試驗中,病毒病發生最嚴重的為中研100,發病最輕的為特盈;灰霉病也均有發生,發病最重的為東風1號,發病最輕的為特盈;葉霉病發病非常嚴重,病株率均為100%,從病情指數來看,哈特發病最重,特盈發病最輕;晚疫病也均有發生,其中中研100發病最重,7728發病最輕。綜合可見,中研100的抗病性最差,特盈抗病性相對較好。
在第2批品比試驗中,病毒病中發病最重的為歐洲粉鉆,最輕的為特盈;灰霉病發病最重的為歐洲粉鉆,最輕的為拉比;葉霉病發病普遍嚴重,病株率均達100%,發病最重的為歐洲粉鉆,最輕的為公爵;晚疫病也發生嚴重,病株率均達100%,發病最嚴重的為歐洲粉鉆,發病最輕的為拉比。綜合可見,歐洲粉鉆的抗病性最差,拉比的抗病性相對較好。
2次品比試驗可見,在所有品種中4種常見病害均有發生,葉霉病發病情況均最嚴重;第2批中4種病害的發生均比第1批更嚴重,尤其是晚疫病的病株率高達100%;在不同批次中不同品種的抗病性表現不同,如特盈在第1批中表現出一定的抗性,在第2批中則發病嚴重。
3 討論與結論
本試驗結果表明,7個番茄品種在2批品比試驗中的物候期基本一致;產量結果也比較一致,7728、公爵和東風1號的產量高于對照,達到
6 000 kg/667 m2以上;4種常見病害(病毒病、灰霉病、葉霉病和晚疫?。┰谒衅贩N中均有發生,其中葉霉病發病情況普遍嚴重。
2批試驗相比,第1批番茄果實的收獲天數和生育期比第2批更長;第2批比第1批的始花節位更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普遍更高,果實縱徑、單果質量更大,產量普遍高于第1批;但第2批中4種病害的發生均比第1批更嚴重。
綜合分析認為,紅果類型的7728、粉果類型的公爵果實性狀和產量均較優良,可推廣應用;此外,第2批品比試驗的收獲時間在9月底,正值番茄生產淡季,市場價格高,經濟效益較好,但是需要重視病蟲害的防治。
參考文獻
[1] 李景富,徐鶴林.中國番茄[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171-178.
[2] 李錫香,杜永臣.番茄種質資源描述規范和數據標準[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
[3] 李惠明.蔬菜病蟲害預測預報調查規范[M].上海:上海技術出版社,2006.
Comparison of Greenhouse Tomato Cultivars Planted in Summer and Autumn
WU Liyan1, LI Zhibin1, ZHANG Jiayun2, MA Shigui2, BAO Rui1,
KONG Lingming1, ZHANG Chao3, GONG Yaju1
( 1.Institute of Horticultural Crops,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Kunming 650205;
2.Songming Bureau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3.College of Agriculture, Yunnan University )
Abstract: In order to screen out the greenhouse tomato cultivars suitable for cultivation in the central of Yunnan, the
comparative test of seven introduced tomato cultivars were carried out at two different sowing dat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d tomato 7728 and the pink tomato Gongjue had good fruit qualities and higher yield as well as good
comprehensive traits, and were sui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in Yunnan province.
Key words: Greenhouse tomato; Sowing date; Comparative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