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徳觀
【摘 要】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之本,也是評判優劣教師的準則。而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是教師在長年累月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和總結出來的。本文中,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就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提出了幾點見解。
【關鍵詞】教學質量 提高 淺析
良好的教學質量是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和成績的有效保證。具體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筆者提出了以下幾點看法:
一、革新教學傳統觀念
(一)消除以自我為中心的教學觀念
實際而言,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有的教師卻以自我為中心,沒有看到學生真正的需求點,而是自顧自進行教學,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相反,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消除高高在上的傳統思想,真正發現學生所欠缺的地方,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二)把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作為核心教學觀念
當今社會,教師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提高學生的分數成績,更多的是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如語言表達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等等。在課堂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不足之處,以便今后能點對點地提高其綜合能力。
二、發展學生學習興趣,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一)互動式教學,調動學生積極性
傳統“灌輸式”教育讓課堂死氣沉沉,每個學生都呆板地接受教師誦經式的知識傳授,導致的結果就是教師投入很大精力教學,學生反而收獲很少。互動式教學則恰恰相反,在投入相對較少的情況下,能達到明顯有效的教學效果,對于調動學生積極性,使每個學生融入課堂中非常有效。
例如,在進行《兩小兒辯日》這篇文章的教學時,不能簡單地讓全班進行朗誦,然后教師逐字逐句地翻譯字面意思;可以在保持原文意思不變的基礎上,適當地添加語句,改編成簡單的劇本,組織同學進行角色扮演。這樣,全班同學的學習積極性自然而然地被調動起來,增加了同學之間的溝通,課文知識也會更加深入到同學們的腦海中。
(二)促進教師與學生間亦師亦友的關系
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很微妙,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能很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反之,師生關系不好,則教學很難收到成效。所以,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極其重要。我認為,在課堂上,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舉止端莊,在學生心中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而在課后,應該給學生一種和藹可親的形象,與學生們打成一片;平時多向學生噓寒問暖,不僅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在生活上也要多關心學生。生活是學習的基礎,學生只有生活上無憂無慮,才會有心思和精力去認真學習。
舉個讓我感觸頗深的例子:有個學生,平時考試成績都名列前茅,有一次期中考試名次突然降到班級中等水平。一天放學后,我到她家家訪,才知道是由于她家里條件比較差,媽媽感冒發燒了,爸爸外出務工,這個月的生活費爸爸還沒寄到家里,媽媽為了節省看病的錢,一直臥病在床,沒去診所看病,所以她需要獨自照顧媽媽和弟弟,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了解情況后,我帶著她媽媽到診所看病,大概一周后,她媽媽的病好了,之后她的成績也回歸到正常水平。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不難看出一種亦師亦友關系的重要性,在學生需要幫助的時候,教師以一種朋友身份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學生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學習中,也保證了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三)有效管理課堂紀律
良好的課堂氣氛是學生有效學習的保證,因此,管理課堂紀律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針對一些影響課堂秩序的個別學生,教師要及時對其進行深刻教育。在這里要指出,一些年輕教師會因為各種原因,避免與那些有管理難度的學生發生沖突,往往回避甚至遷就他們的錯誤。這樣做其實后果不堪設想,那些頑皮的學生今后會更加囂張,不把老師放在眼里。對此,教師一定要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和相應的威嚴,敢于對強勢的學生進行嚴格管理,保證班級整體學習環境的和諧穩定。教師在班級管理中能夠做到明辨是非、公平公正,那么課堂紀律的和諧自然水到渠成。
三、因材施教,針對不同資質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不同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都是不一樣的,所以針對不同學生應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在課堂上應更注重基礎知識的講解,鞏固基本知識,再循序漸進、逐步深入;針對理解能力較好的學生,應注重更深層次的理解和突破;而對于一些天資聰穎的學生,要適當放任其自由發展,即遵循其個人愛好,去探究一些課外問題,并做一些知識擴展。這樣,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要求,學生的個性就會得到很好的發展。
四、小結
總之,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還有很多,以上僅是我個人對多年教學經驗的總結。每個教師應該在自己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思索、總結教學經驗和方法,提煉出適用于不同學生的教學方法,從而使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毛玉梅.淺析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溝通[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6).
[2]張東清,李棟民.師生關系中如何溝通雜談[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08).
[3]王宇航.淺析教師人格魅力與師生溝通的關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03):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