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鳳鳳 邊寧
摘要:互聯網金融給金融體系帶來巨大進步,同時也帶來了風險。而如何進行有效的監管是促進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關鍵問題。本文從已出現的風險出發,在此基礎上提出互聯網金融幾點有效監管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風險;有效監管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中國也表現出了很強的活躍性,尤其近幾年出現了飛躍性的發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幾個主要的互聯網金融風險,從而根據已有的相關政策,給互聯網金融提出可能完善體系的方法和相關的政策建議。
一、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大致經過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05年之前,準確意義還沒有出現真正的互聯網金融業態。第二個階段是2005年后到2011年左右,互聯網金融從開始正式融入金融業務領域。第三個階段從2012年開始,互聯網金融出現新常態,是一個全新的階段。因此,越來越加強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研究,希望可以找到適合的方法與措施對風險進行控制,從而可以使互聯網金融新領域呈現一種有序的發展。
二、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的類型
(一)法律風險
目前的監管制度缺失,企業風險內控制度缺失,各國互聯網金融監管法規不統一等,使得投保資金來源難以追尋,洗錢等不法行為增加了互聯網保險業的法律風險。
(二)技術風險
互聯網金融的技術風險主要是指缺乏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和無先進的互聯網金融設備支撐的互聯網金融業存在的風險。例如所有的計算機操作系統本來就存在漏洞,這就出現了黑客盜取他人信息的現象。
(三)操作風險
互聯網金融主要是運營形式的進步,從面對面到線上運營,而且開放網絡操作的安全性對于行業發展來說至關重要,雖然有諸多安全協議的保護,但操作不當容易受到來自于外網的數字攻擊,很可能造成客戶的資金方面的損失。在客戶資料存儲方面也較容易產生操作性風險,客戶信息皆為數字信息,若存儲設備的物理耐用性能、系統的運行安全性不良,容易產生泄露客戶資料事件,從而暴發操作性風險。
(四)信用風險
信息風險主要包括違約風險、個人信用信息被濫用的風險以及欺詐風險。互聯網借貸業務目前因沒有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而債權的到期實現也依賴于債務人的信用,因此項目風險主要來源于違約風險。同時一旦用戶的信用信息被濫用,那么就無法對信用評估對象作出客觀公正的評估,信用風險就會隨之產生。如擅自挪用公款、篡改數據、私下接業務、第三方故意盜取、盜用用戶資金等。
三、互聯網金融的有效監督
(一)修訂、完善我國個人信息征信法律規范
監管機構在出臺監管法律法規以及相應規范時,應做到以下兩點:第一,無論互聯網企業抑或傳統性金融機構,從原則上來看,從事相同或相仿金融業務相關的業務或機構都一致監管;第二,對于從事線上線下業務的互聯網金融商主體,都應該做到無出入、一致的監管。對于個人信息征信方面建議:第一,建立信用信息數據庫,中國人民銀行為實現共享信用數據等信息,將個人征信系統與網絡平臺實現了嵌入式對接。第二,互聯網金融行業建立相互間的數據交換系統。第三,采取積極行動開發第三方個人征信系統,完善對信貸違約行為的嚴懲制度,擴展信息渠道,降低信用風險,推動網絡借貸市場的有效運行,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征信系統。目前,在立法者和監管當局的面前擺著一個迫切的任務,那就是怎樣使保護隱私與監管有效性相匹配,在有效的法律監管下,使互聯網金融主體之間建立起應有的信任。
(二)嚴格信息披露制度,透明市場操作
建立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是保護好投資者利益的關鍵手段,對于傳統金融在線化發展的互聯網金融及支付類互聯網金融創新,參與方只有用戶與金融機構,信息披露可參考現有的制度進行。對于借貸型互聯網金融,對融資方的信息披露可以就目前上市公司的監管要求的披露內容為參考從而建立。同時,要求提供互聯網金融服務的機構對融資方的信息披露有進行監督的義務。監管方應制定相應的監督措施和處罰手段,可以參照證監會的信息披露監督懲罰措施。
(三)建立誠信評價系統,完善個人信息征信系統建設
信用評價與監管機構應具備統一的信用管理辦法、評價方式,對支付平臺雙方進行信用評價、分級管理等。建立全國聯網誠信系統,記錄互聯網金融參與方的誠信檔案,系統能根據誠信檔案記錄對參與方誠信做出評價。對融資方,誠信檔案主要記錄信息披露的完成情況、到期履行債務的情況,違規處罰情況等。也可以建立信用信息數據庫,也就是把網絡平臺與人民銀行的個人征信系統建立一種嵌入式連接,簡單說就是一種信息共享方法,從而可以引出第三方個人征信系統,促進借貸違約懲罰機制的發展,由此大大減少信用風險的出現。
結語
想要徹底而精確地研究互聯網金融風險,必須進行一個復雜的和長時間的過程。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研究異常的重要,想要發展好互聯網金融,必須進行全面的、系統的風險研究,只有這樣才能使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更具有可行性和發展前途。
參考文獻:
[1]張曉樸.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原則:探索新金融監[J].金融監管研究,2014(02):6-17.
[2]張松,史經偉,雷鼎.互聯網金融下的操作風險管理探究[J].新金融,2013(09):33-36
[3]饒越.互聯網金融的實際運行與監管體系催生[J].當代財經,2014(03):56-63.
作者簡介:
孫鳳鳳(1992- ),女,漢族,江蘇省沭陽縣人,碩士研究生,河北大學經濟學院,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