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碧松

摘 要:由于農村教育的物資缺乏,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不能充分地利用學習資源,從而使農村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不如城市的學生。因此,語文教師要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幫助農村的學生走出小學作文的困境,并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農村;小學作文;困境
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教學質量相對落后,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不能夠“對癥下藥”,致使學生的作文水平始終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師要加強農村小學作文的教學,使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本文將對農村小學作文教學困境進一步地分析和探討,并且提出了相關的突圍建議。
一、農村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知識面狹小
由于農村的教學物資匱乏,大部分學生在學習時只能局限于教科書,這使學生的知識面狹小。而且農村學生的生活條件有限,生活單一,沒有豐富的習作素材,又因為學習競爭力較小,往往養成了不愛看書、讀報的懶惰習慣,因此,也就缺少對語言知識的積累,并逐漸導致自身的閱讀寫作能力下降。
2.教師對寫作能力重要性的認知不足
近些年,由于國家對農村學校的監管力度不足,從而使大部分農村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夠對學生的學習負責,沒有意識到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把課本的知識教給學生,也不對其拓展延伸,這就無法啟發學生思維能力。教師的教而不啟,使得學生只能一味地聽從教師教學。
3.教師的教學方法陳舊,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于受到各種教學條件的制約,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往往只能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對于小學生而言是枯燥乏味的,學生在學習的時候無法對教師所教的內容產生興趣,從而在課堂中無法集中注意力,也就無法提升自身的寫作水平,久而久之,農村小學作文教學質量下降[1]。
二、針對農村小學作文教學提出的策略
1.教師應利用農村廣闊的天地進行教學
盡管農村的教學資源匱乏,但是農村卻也有著豐富獨特的教學資源,像農村的風土人情、自然環境、廣闊的天地這是城市中所沒有的,因此,農村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進行寫作教學,并在教學過程中貼近生活,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教學。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作文第一單元《寫景》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教室外面觀察景物,使學生能親身感受到景色的美麗,從而產生真實的思想情感,并將自身的感悟應用到寫作中。像秋天的時候教師讓學生去操場觀察秋天景色的特征,以及秋天事物發生的變化,久而久之,就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2]。
2.教師應加強學生的閱讀與口語交際的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加強學生的寫作能力,也要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只有通過閱讀文章,積累其中優美的詞匯,才能在寫作時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并能有效地將這些語句用到寫作中,從而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例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作文《生活中傳統文化》,教師要讓學生先搜集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材料,然后讓學生交流探討。包含在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很多,有民族藝術,如書法、國畫;有民間藝術,如木偶、剪紙;還有傳統節日活動,如元宵節鬧花燈、端午節賽龍舟等。通過交流,學生既鍛煉了口頭表達的能力,也豐富了習作的素材。
3.教師應培養學生記日記的習慣
要想使學生的寫作水平提升,教師可以在平時幫助學生養成記日記的習慣。學生會將每天發生的事情用優美的語言寫到日記中,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就形成了良好的寫作能力。作文形成的基礎就是日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使學生從生活中積累素材和詞句,以便輕松地應用到寫作中。在剛開始訓練學生記日記時,教師要使學生明確記日記的作用與意義,掌握日記的格式,每周都要寫觀察日記,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另外,讓學生選擇有意義的事情寫,不要讓學生每天寫的日記如同流水賬一樣。教師也要及時地批改學生的日記,改正學生在寫作時存在的各種問題,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總而言之,農村小學的作文教學關乎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影響著學生的綜合發展和教師的教學質量。因此,農村教師要充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要利用已有的教學資源進行作文教學,使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感受作文的作用與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也只有主動學習作文,才能夠逐漸地提升自身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宋玉華.如何在小學作文教學中體現創造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1).
[2]蔡喜清.小學作文教學淺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