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龍飛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小學數學教學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從學生的實際能力出發,對教學模式進行不斷的創新和改革。在新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要給學生營造一種積極、輕松的學習氛圍,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在充足的探究時間內對知識進行分析和理解,使他們把握知識的本質,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合作探究教學方式是教學改革的新模式,在探究中通過小組成員的合作來實現對知識的深刻理解,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發揮教師的組織作用,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隨著素質教育的進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知識基礎,根據教學內容來開展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的組織作用,給學生創設具有趣味性的學習任務,讓他們在合作過程中進行積極的探究,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的,在小組中,每個學生要有明確的分工。在合作學習中,由于小學生的自制能力不強,他們在討論過程中容易偏離學習的方向。因此,在開展合作學習時,教師要時刻關注小組的學習情況,加強對小組學習的指導和監督,使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討論中,使小組合作學習取得實效。
二、創設活躍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探究積極性
活躍的課堂氛圍能激發學生的活躍思維,提高他們在學習中提取信息的速度,使他們能運用已有的知識來分析和理解教師布置的合作學習任務。在開展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使他們擺脫傳統教學中被動、壓抑的學習狀態,積極地投入到合作探究中。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多種方式的合作學習,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引導他們進行深入學習。例如,教師在合作學習中可以打破傳統教學中的固定座位的安排,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圍坐在一起,方便他們討論問題和探究問題。在和諧的學習氛圍中,能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使教師順利地組織課堂教學,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指導,在遇到問題時對他們的思維進行啟發,使學生深入理解知識,提高他們的數學綜合能力。
三、選擇合作探究的時機,提高探究學習的效率
開展合作學習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通過討論,使思維獲得啟發,從而有效掌握教材中的重難點。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來有選擇地開展合作學習,在教學以下內容時,可以采用合作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
(1)產生認知矛盾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小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通常在已有的數學知識基礎上進行探究。由于他們學習的學習能力和知識積累有限,在探究新知識時,容易和已有的知識發生矛盾,給他們的學習造成一定的困難。這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能讓學生通過討論,思維獲得啟發和深入,有效解決認知矛盾。
(2)在教學重難點內容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教材中的重難點問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讓他們在小組內展開積極的探究。在探究過程中,每個小組成員都能發揮自己的作用,積極討論,認真探究。在相互幫助和啟發下,使他們有效掌握重難點知識。
(3)在操作探究活動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數學教學中,有很多知識需要學生動手操作來體驗和理解。在操場過程中,學生之間的合作能使操作活動順利完成,讓學生通過直觀的操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充分發揮了合作學習在教學中的促進作用。
四、鼓勵學生進行積極交流,提高他們的合作意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教師要充分激發他們的參與積極性,只有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合作探究中,才能使合作學習起到應有的促進作用。在合作學習時,教師首先應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獨立思考,等學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解決問題,這樣做就避免了只有好學生動口、動手,學困生沒有獨立思考的機會。合作學習要給所有的學生,特別是給學困生提供動腦思考、進步的機會,以使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在合作交流過程中,有兩種交流情形,一是小組成員間的交流,一是小組間的交流。前者是小組成員在獨立思考獲取個人想法后在小組內闡述各自觀點,傾聽他人,并對有疑問的地方進行集體研究。后者是小組內沒有解決的問題,可以提出來請其他小組幫助解決。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合作精神、融洽個體與群體關系的培養,使學生學會如何傾聽、歸納別人的意見,怎樣在別人意見的啟發下完善和發展自己的觀點,使他們在合作學習中提高數學分析、理解能力,促進數學思維的發展。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和探究中,讓他們通過討論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效率。合作學習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不是每個知識點的教學都適合開展合作學習。因此,在設計合作學習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選擇,使合作學習能真正發揮其對教學的促進作用,取得高效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