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摘 要:計量經濟學是經濟學科最重要的方法論課程,在當前高校建設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背景下,計量經濟學課程建設應朝著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方向發展。文章分析了當前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并提出以應用為導向的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措施。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 計量經濟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F240;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05-191-02
一、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經濟越來越朝著信息化和網絡化的方向發展,同時也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視實踐教學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近些年來,國內的諸多高校在教育教學的改革過程中,也紛紛將改革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上。只有通過應用性教學,才能切實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也是提高學生職業素養和社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計量經濟學是經濟學、數學與統計學的交叉學科,是經濟學最重要的方法論課程,在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和改革的過程中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筆者所在的仰恩大學是一所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普通本科院校,大部分學生在畢業后進入企業工作,這就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而計量經濟學作為仰恩大學經濟類核心課程,是應用型教學改革的重點。然而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對計量經濟學的學習普遍缺乏學習的興趣,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諸多待解決的問題,教學效果欠佳。為此,筆者通過向仰恩大學經濟學院2012級學生投放《計量經濟學課程調查問卷》調查問卷160份,其中回收有效試卷139份,通過問卷調查,獲得了學生對計量經濟學教學的反饋信息。同時,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分析了當前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提出了以應用為導向的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措施。
二、當前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計量經濟學的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缺乏學習動力。計量經濟學是通過數學工具來描述和分析經濟學問題,是經管類學生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然而,對于調查問卷設置的“您認為學習計量經濟學對將來的工作有用嗎?”這一問題,只有19.2%的學生選擇“對將來的工作有用”,70.6%的學生選擇“對將來的工作有一定用處”,還有10.2%的學生選擇“對將來的工作無用”。從調查問卷的反饋信息可知,學生缺乏學習該門課程的動力,在思想上不重視,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核心地位與重要性并未在教與學中體現出來。
2.課程定位不清晰。目前,國內各個層次的高校均開設有計量經濟學課程。不同層次的高校,學生的數理統計基礎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目前的計量經濟學教學資料、課程體系等內容,大多是采用重點高校的學生培養模式。這些高校的計量經濟學教學致力于研究型人才的培養。而仰恩大學作為一所普通本科高校,計量經濟學教學師資短缺,欠缺課程建設和課程創新的能力,在目前的計量經濟學教學實踐中,主要是采用了研究型高校的教學版本,因此,課程教學模式與人才培養目標不吻合,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
3.學生先修課程不足。計量經濟學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是以經濟理論和經濟數據的事實為依據,運用數學、統計學的方法,通過建立數學模型來研究經濟數量關系和規律的一門學科,是經濟學、統計學與數學的結合。因此,學生的數理統計基礎與該門課程的學習效果息息相關。要想學好計量經濟學,學生首先應掌握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同時還應具備扎實的數理統計基礎。然而,筆者所在經濟學院的學生是文理兼招的,根據調查問卷顯示,65.5%的學生在高中階段是文科生,這些學生在進入大學前數學基礎就相對較差,雖然在進入大學后對相關課程進行了系統的學習,但仍未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據調查,60.2%的學生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成績低于70分。20.1%的學生認為計量經濟學理論部分“聽不懂”,62.7%學生認為理論部分“難度較大”。根據問卷結果,學生認為,學習計量經濟學理論知識的過程中存在的困難排名前三的是“數學基礎差”、“內容抽象”、“數學公式多”。學生的數學基礎普遍比較薄弱,許多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時便產生了畏難情緒,影響了學習的積極性與學習效果。
4.教學內容重理論輕實踐。一方面,計量經濟學研究經濟問題包括模型設定、估計參數、模型檢驗與模型應用四個部分,在教學的過程中,授課者也將大部分的課堂時間分布在講解基本假設、參數估計與各種假設檢驗的理論與方法上。課堂中涉及實際應用的部分欠缺,比如如何根據經濟顯示建立計量模型、如何利用計量經濟模型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等。學生也缺乏這些方面的練習。對于調查問卷中“您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印象是?”這一問題,90.1%的學生認為是“理論的”,還有13.3%的學生認為該課程是“無趣的”。枯燥的理論知識影響了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積極性。
另一方面,在授課的過程中,還需要進一步強化計量軟件的運用和操作。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了解了計量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但是實踐操作能力卻很匱乏,不知道運用計量軟件進行案例分析。部分學生看不懂計算機軟件的輸出結果或者無法對輸出結果做出解釋,更有少部分學生在完成一個學期的學習,就連基本的數據輸入都無法獨立完成。問卷調查的結果印證了這一事實,8.5%學生尚未掌握EVIEWS軟件的基本操作,只有12.7%學生既能建工作文件,輸出模型結果,又能看懂模型估計的輸出統計結果和圖形結果。運用計量模型、軟件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需進一步加強。
二、以應用為導向的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措施
針對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當前社會經濟學發展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筆者認為應實施以應用為導向的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設計科學合理的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增加案例教學,增加上機實踐時間,改革現有的成績考核制度。
1.以應用為導向,設計科學合理的計量經濟學內容。以應用為導向的計量經濟學課程改革,目標是通過該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備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相應技能,能將所學習的專業知識與將來的具體工作實踐相結合,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與此同時,筆者所在的仰恩大學是一所培養應用型人才目標為導向的地方高校,在制定教學大綱和安排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就應該充分考慮到應用型高校的專業和層次要求。因此,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的安排應該以這一系列目標為指導,在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上進行適當的安排。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了解計量經濟學不是數學,數學和統計學只是一種分析工具,授課教師應該由淺入深,減少課堂講授中的數學推導部分,將各個單元銜接起來,讓學生了解將冗長復雜的數學推導背后的基本思路。一方面,讓學生明白統計分析和數理推導在計量經濟學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減少了因大量的數理推導給學生帶來的學習壓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讓學生理解基本理論的來龍去脈,加強了學生運用理論來指導實踐的能力。
2.以應用為導向,增加案例教學。以應用為導向的計量經濟課程應充分重視案例教學,將理論知識和分析方法付諸于實踐,而案例教學法則是最好的展示。首先,更新現有的教學案例庫,選取與社會經濟運行現實的案例。完整且具有特色的案例庫中應該包含一些“模糊的”或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計量經濟學的基本步驟:模型設定、參數估計、模型檢驗、模型預測貫穿在一個個生動具體的案例中,在這一過程中,計量經濟學基本理論和方法的學習不再是枯燥無味的,學生通過一些列生動而具體的案例分析,將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充分結合,同時也體會到定量分析的實用性與重要性。通過案例的學習,加強了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
3.以應用為導向,增加實踐上機時間。隨著信息時代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實際工作中的計量分析都是通過計量軟件來完成的。以應用為導向的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應將計量經濟學的理論知識與計量軟件,如Eviews、SPSS等計量統計軟件的操作貫穿到實際的經濟問題分析中,增強學生操作計量軟件的技能。因此,一方面,需進行課時的調整,以仰恩大學為例,仰恩大學計量經濟學學習時間為18周,每周3學時,共54學時。按照目前的教學大綱安排,利用這54學時講完所有的內容時間已經很緊張,安排上機的時間很少。因此,應該調整教學內容,增加實踐上機時間,將理論的學習與計量軟件的操作充分結合,學生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至少掌握一門計量軟件的操作,切實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以應用為導向,改革成績考核制度。以應用為導向的計量經濟學改革,在考試制度上,應充分考核學生的實踐運用和操作能力。而目前對學生的考核方式還是采用傳統的筆試方法,如筆者所教學的班級采用平時成績、期中成績、期末成績分布占比30、35%、35%,總成績為平時成績、期中成績和期末成績的加權平均。傳統的筆試方法要求學生必須記住大量冗繁枯燥的公式,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但是這些公式在實際分析經濟問題過程中應用得比較少。因此,應改革現有的考試方法,一方面,加大平時成績的比重,引導學生獨立的完成老師布置的研究項目,鼓勵學生參加課堂討論,讓學生掌握計量分析模型和基本理論并靈活運用。另一方面,加大實踐操作在操作中在考核中的權重,學生需在實驗室機房獨立完成計量分析報告,同時,在學期末,上課班級以2~4人為小組完成一篇計量經濟學論文,并進行論文答辯。同時,在進行傳統的筆試過程中,可以在試卷上附注相關的數學公式。通過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水平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南成,張衛東.本科階段《計量經濟學》教學與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J].統計教育,2003(6)
[2] 王立平,王健.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6(12)
[3] 李子奈.關于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的創新與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0(1)
[4] 李曉寧,石紅溶,徐梅.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與比較[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2(2)
[5] 李磊.本科計量經濟學“任務驅動型”教學改革探討[J].新疆財經大學學報,2013(1)
(作者單位:仰恩大學經濟學院 福建泉州 362014)
(責編: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