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義
摘 要:人本管理是把人作為企業管理的中心,把人才看成是決定企業生存發展的特殊資源,用相關的機制來激勵人才,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進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以人為本 激勵機制 調動積極性 激發創造力 實現創業創新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05-245-01
一、企業創業創新,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以智力為本
在現代,特別是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發展要靠人才,要靠知識和智慧。俗話說,偉人創偉業,有什么樣的人才,就會創造什么樣的事業。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要素的組合,是由企業的發展戰略、人才、技術、資本、品牌、文化、管理、服務組成的。企業的競爭力首先是企業家的競爭力,首先要看企業家能否引領企業發展。俗話說,“投資如投入”,這個人就是居企業團隊核心地位的企業家。
實踐證明,企業的發展是企業家和企業員工共同奮斗的結果。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但人民群眾的斗爭必須有領袖人物的正確領導和指引。這樣,革命才能成功。企業家是企業的“領袖”,企業的持續發展首先是企業家發展思路的正確。俗話說,思路決定出路,腦袋決定口袋,企業家要不斷超越自我,實現管理觀念理性化、治理結構現代化、管理方式科學化。企業管理從人治向法治轉變,制度建設要克服小生產的局限性,保證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實施。
戰略選擇和行業選擇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舍才有得。戰略選擇更多時候是在做減法,堅持砍掉不宜進入的領域和不具備優勢的行業,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擅長的行業,咬住青山不放松,實施專業、專營、專注、專一、專營實業、堅守實業、做精主業、做強實體經濟。
二、企業創業創新,必須尊重人才,使用人才
尊重是馬斯洛人的需求結構層次學說較高需求層次要求。企業要進行創業創新,必須尊重人才、尊重人格、尊重勞動、尊重人的各種權益,包括知情權、參與權、平等競爭權、自由擇業權。人享受了以上各種權益,就會深深感知自己在企業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會增強企業的主人翁感,自覺地為企業作貢獻,自覺的維護企業的利益。
企業尊重人、培養人的目的是使用人,使用人要堅持人的能力和崗位職責對稱的原則。否則,能力強的人分配到崗位職責要求低的部門工作是人才浪費;反之,能力弱的人分配到崗位職責要求高部門,不僅不能勝任工作,而且會造成企業損失。企業家是企業的領導,領導的職責是出注意、用干部,把關鍵性的人才用在關鍵性崗位,確保企業發展目標的實現。
要堅持用市場評價判斷人才創業、創新效果。使用人才,一定要涉及到如何正確評判人才的創新成果,市場評價是客觀公正的,如新產品開發,是否適銷對路,必須通過市場檢驗才知道。我們強調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就是這個道理。這是企業創新和大專院校科研成果創新不同之處,大專院校的科研成果不一定要求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三、企業創業、創新,必須注重人才開發和人才塑造
企業創業創新靠人才靠團隊,人才和團隊的素質的高低決定企業創業創新的成敗。提升人才素質必須進行人才開發和人才塑造。激勵是現代企業人才開發行之有效的重要工作。人才的潛能能否發揮和能在多大程度上發揮,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于對人才的激勵的力度。要建立按職務崗位、工作任務的難易程度,工作績效的高低進行分配薪酬制度,鼓勵知識、技術、信息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最大程度地調動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實現企業的經濟發展和人才的素質提升兩者的共贏。
要營造寬容失敗的有利于創新的環境條件。失敗是成功之母,許多創造發明,都是經過幾十次、幾百次的失敗,最后才成功的。如果不允許失敗,就不會有后來的成功。人的主觀想象要符合客觀須有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這是規律。企業家對企業技術人才在創業、創新中遇到困難和失敗要持寬容的態度,鼓勵員工樹立信心和恒心。從精神和物質上給予員工更大的關心和支持。并積極創造條件,組織員工出國考察、培訓、學習、提升、這是人才塑造不可或缺的條件和過程。
企業在創造、創新中要實行“借力”政策,用高薪聘請高端人才,實現企業發展質的飛躍。在成功學中的“借”字意義重大,把握了“借力”這個核心,就把握了關系學的精髓。通過借力、實現從無錢向有錢,從沒經驗向有經驗,從沒背景向有背景轉變。人生許多事,講究一個借字,如借風騰云、借梯上樓、借船出海、借箏上天,都是“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溫州有家企業從美國請來一位高級人才,年薪500萬人民幣,是當地職業經理人年薪50萬元的10倍,高級人才,有高眼界,掌握高端商業渠道,為企業創造了高額利潤,企業季度利潤增長50倍,由200萬元上升到1億元。
參考文獻:
[1] 郜桭言等著.創業創新策劃新思路[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0。
[2] 劉冀生.企業經營戰略[M].清華大學出版社,1995
[3] 劉仍浩.試論民營企業人才資源管理之核心[J].現代商業,2013(5)。
(作者單位:浙江三星機電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溫州 325000)
(責編: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