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軍



習題課作為教師訓練學生思維、檢驗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一種常用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通過習題的講解能夠及時的解決學生的問題、困惑,既完成了教學目標也有利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以及形成良好的思維模式.然而,由于習題課不易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效果比較差,對此很多教師對上習題課感到棘手.下面我將從自身經驗出發,對如何上好習題做出幾點闡述.
一、構建平臺,促進學生交流
新課改要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所以在課堂檢測之后,我們不應該成為“演講者”急于糾正學生的答案,而是將課堂交給學生,鼓勵學生查閱身邊的資料、相互交流、探討、爭論以糾正錯誤答案,為他們構建交流的平臺,給予學生展現自己思維過程的機會.討論結束之后,我們可以嘗試讓學生來講解部分題目,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學生語言的組織和表達能力,而且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以更加飽滿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中來.我認為習題課上學生的爭論對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大有裨益.因為爭論不但可以讓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而且通過爭論解決的問題會使學生記憶深刻、不易忘記,對學生認清自己的錯誤觀念有著極大好處.這種記憶效果不是傳統“灌輸式”的講解可以比擬的.例如我在處理作業上這種類型的題目:
例1 有“2 A,10 Ω”和“3 A,15 Ω”兩個電阻,若將它們串聯接入電路中,為了使電阻不被燒壞,電路總電壓不得超過V.如將它們并聯起來干路上的電流不能超過A.
分析 批改試卷的時,發現有一部分學生的答案是5 A.分析原因,我認為他們只是簡單地將這兩個電阻各自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量相加,忽視了并聯后兩個電阻兩端的電壓是相等的,兩條支路電流的大小由導體的電阻大小決定.學生沒有真正地理解出題者的意圖.所以如果我直接給出正確答案,學生便會缺少重新思考的機會,這種被動接受,嚴重制約著教學效果.于是我響應新課改的號召:讓學生的交流合作,在必要的時候我進行適當的引導和提醒.這樣不但讓學生深刻理解并掌握重要知識,而且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上上之選.
二、注入情感,任務驅動
評講習題過程中,有些老師看到學生的解題效果達不到自己的要求便會指責、批評學生,其實完全不需要這么嚴厲.我認為注入個人情感是上好一堂評講課的前提基礎,作為教師我們應多多鼓勵、表揚學生以提高他們學習的自信心,要以發展的眼光從作業中去尋求每位學生的優點;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肯定學生的努力,鼓勵和激勉學生進步是衡量一堂好的講評課的重要標準.另外,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學生對知識掌握能力的不同,我們要注意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盡量從解題過程、書寫格式、運算結果各個方面去尋找他們的不足,對癥下藥以解決他們的知識盲區,使他們得到進步、增強學習物理的自信心.這樣注重個人差異,因材施教才能激發所有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達到所有學生共同進步的教學目標.因此,在講評課上,教師應注重個人情感的投入,用高漲的情感去帶動學生,并在這樣的前提下合理適時地向學生提出學習要求,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聽課,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比如:
例2 在某一溫度下,兩個電路元件A和B中的電流與其兩端電壓的關系如圖1所示.則由圖可知,元件B的電阻為Ω;若將A和B并聯后接在電壓為1.0 V的電源兩端,則通過A和B的總電流是A.
分析 講解這個例題時,我發現很多學生根據一次函數的性質來解決,故我請個別學生來介紹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并對其作出肯定的評價.在處理完這個問題之后,我及時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如:元件A的電阻是多少;從圖形中你還能看出哪些信息;你認為出題者的考察內容是什么等等.這樣學生不但可以透徹的理解這個題目,而且以小見大,以后學生可以很輕松的解決類似的題目.
三、適時提問,舉一反三
習題講評是學生鞏固已學知識、提高物理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但傳統灌輸式的講解以及習題課的枯燥無味,會使一部分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復習效果大打折扣.對此,在我進行習題評講時,我會適時的向學生提出一些變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不但可以鉗住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而且通過變式可以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問題的探究,發散學生思維.
例3 如圖2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保持不變.閉合開關S后,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動時,判斷電壓表與電流表的示數變化?
分析 此題是初中物理電學中經常見到的題型,一般的解題思路:先根據滑動變阻器滑片的左右移動來判斷電阻變化,而后根據電阻變化判斷電流變化,最后判斷電壓變化.該題當滑片向右移動時,滑動變阻器的電阻R變小,導致整個電路的電阻R總變小,根據歐姆定律R=U/I知整個電路電流變大則A的示數變大;由于總電壓不變,電流變大,故電燈的分到的電壓U變大,從而導致變阻器分到的電壓變小,即v的示數變小.
變式一 如圖3所示,電源總電壓為3 V且保持不變,R=20 Ω,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R′=40 Ω.當開關S閉合后,在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由A端移動到B端的過程中,電流表示數的變化范圍是.
變式二 如圖4所示,電源總電壓不變.當閉合開關S,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動時,電壓表與電流表的示數如何變化?
變式三 如圖5所示,已知電源總電壓為12 V,定值電阻R的阻值是6 Ω,滑動變阻器R′的阻值是8 Ω.當變阻器的滑片P滑動的過程中,問:電壓表示數變化范圍?(電壓表和電流表滿足量程).
總之,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已經過去,在習題課的教學中要做到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最大程度上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