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摘 要:世界人口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老年教育是應對老齡化的重要對策之一。我國老齡人口絕對值為世界之首。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是挑戰又是機遇,因此在高職院校創新發展老年教育是我國高等院校開展老年教育的獨特形式。如何在高職院校中創辦好老年教育,使學校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是高職院校創新發展研究的重點。本文就高職院校創新發展老年教育進行研究探索。
關鍵詞:高職院校 創新發展 老年教育
課 題:本文系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課題“依托高職院校教育資源服務老年教育對策研究”(JG14ZXY09)的研究成果。
世界人口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已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國際性問題。開展老年教育是世界各國應對老齡化趨勢的主要策略之一。我國老齡化增速極快,老齡化問題極為突出。據國家統計局抽樣調查資料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60歲以上老人將劇增到2.21億,老年人口比例增加至16%,我國將面臨第一個老齡人口增長高峰的到來。據了解,當前我國老齡人口絕對值是世界之首,2055年左右峰值將達到4.72億。我國將步入重度老齡化階段。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是挑戰又是機遇,因此把握機遇積極發展老年教育任重而道遠。在高職院校創新發展老年教育是我國高等院校開展老年教育的獨特形式。如何在高職院校中創辦好老年教育,使學校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是高職院校創新發展研究的重點。
一、老年教育的現狀
1.國外老年教育的現狀
國外的老年教育起步較早發展較快。1973年,法國在圖盧茲大學創辦了“第三年齡大學”,這是世界上第一所老年大學。國外老年教育模式較多,如法國、瑞典、西班牙、德國等國家,主要由國家政府投資開辦老年教育,即政府投資型;英國和澳大利亞的老年教育則是由老齡群體自發組織成立,部分老人還可以任教于老年大學,即自治自主型;以美國、加拿大為代表的國家則是依靠社區將多所老年大學形成網絡,實行自我管理,這種模式稱為社區型。
2.我國老年教育的現狀
1983年,“山東省紅十字會老年人大學”的創辦標志著老年教育在我國教育發展的舞臺上正式拉開序幕。2009年10月,我國正式啟動了一項積極應對日益加劇的人口老齡化危機的戰略研究。
(1)城市老年教育的現狀。20世紀80年代的老干部退休制度是我國城市開展老年教育的根源所在。20世紀90年代我國很多城市相繼創辦了老年大學、老齡委、老年電大、網上老年大學、老年社區大學、老年活動中心等老年教育形式。我國城市老年教育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形成了獨特的體系。北京、上海、廣東、西安等城市在我國城市發展老年教育方面起到典范的作用。這些城市采取靈活多樣的措施應對種種問題,真正滿足老年學員的現實需求。
(2)農村老年教育的現狀。我國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齡事業發展狀況報告顯示:農村聚集了我國70%以上的老年人,農村老齡化程度大大超過城市。然而我國農村老年教育的發展較為緩慢,甚至有些偏遠地方對于老年教育一詞聞所未聞,農村老年教育重視程度嚴重落后于城市。農村辦學情況不容樂觀,城級與村級老年學校所占比例相差懸殊,有些鄉鎮老年學校數目為零。具體表現在地方各級政府對農村老年教育不夠重視,老年教育培訓活動組織不到位;農村經濟收入偏低,農村老年教育經費投入不足,辦學配套資源與硬件設施建設嚴重不足;最后表現為師資不盡如人意,師資力量薄弱,隊伍建設漏洞多。
二、老年教育的意義
1.促進老人成功老化
老年人要成功老化必須具備健康的身體、穩定的經濟收入、美滿和諧的家庭、良好的社交關系、終身學習的意識和很強的適應能力等等。這些都是老人最完美的人生境界。積極參與老年教育促進老人成功老化。
2.利于老人終身教育
現代社會是科技高度發達、信息暢通無阻、知識掌控的時代。老人必須有學習的意愿和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才能積極應對社會的快速發展,因此終身學習顯得尤其重要。老年教育恰恰給老人搭建了進行終身學習的平臺,不僅實現了老年人參與社會的需求,同時也滿足了老年人發展自我、實現自我的個人價值意愿。
3.重返社會的橋梁
老年教育為老年群體創建了終身學習的介質與重返社會的橋梁。老年教育不僅充實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高了自身素質,拓展了知識面,挖掘老年群體其他方面的潛能與特質,還增長了這一群體重返社會的適應能力,從而有利于老年人繼續承擔力所能及的工作。
4.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
隨著社會和醫學的發展,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對人的年齡段進行了不同的界定,新年齡段的劃分,將積極地影響人們的心理健康,增強抗爭衰老的意志。老年教育的設置與發展則為這些、身心健康老年人,創造了“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條件。
5.構建和諧社會的保障
老年人已成為社會發展的主要群體,成為整個和諧社會的構建影響因素。進行老年教育能夠提高老年群體的素質、改善他們的精神面貌,起到家庭示范效應和社會帶動效應,增強老年群體的穩定性。
三、高職院校發展老年教育的對策
1.建設與轉化一支專業的老年教育師資隊伍
專業的老年教育工作者是發展老年教育事業的重要保障:第一,在隊伍方面,成立專業的老年教育工作者隊伍,專門負責老年教育事業,還可以吸收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參與老年教育事業。第二,對從事老年教育事業的工作人員進行相關的專業知識培訓,使其具有老年學、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理論知識。同時,還要對其進行包括老年教育方法、教育技術、老年人突發疾病處理方法等技能培訓,滿足老年教育實際需求。第三,將現有的對老年教育研究有興趣的在職教師進行轉化,培訓一支針對老年教育的專職教師擔任的老年教學授課任務。
2.加強教育資源優勢建設
高職院校具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優良的硬件條件,如教學設備、校園環境、師資力量、師生管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高職院校將這些優勢發揮在老年教育中的同時,還要根據老年教育特點進行整合與創新,使老年人真正感受終身教育的獨特魅力;在軟件條件上整合學校理論研究資源,如圖書資料、校園網絡、網絡教學資源,組建并不斷完善理論研究隊伍,不斷發揮引領、示范、輻射功能。高職院校應積極根據社會需要和市場變化充分挖掘各方面潛力,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新的老年教育項目,為老年教育提供服務。
3.建立多元的課程體系
第一,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老年人可以開設普及班、興趣班和提升班等不同級別的課程;第二,針對不同年齡的老年人,可以開設心理教育、健康教育、老年生活方式教育、老年創業方面的教育等不同類型的課程,例如老年教育學、保健學、養生學、營養學、臨終關懷學等課程;第三,嘗試建立一種“老年教育超市”的課程選擇體系,老年人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需求選擇不同類型的“教育產品”,如書法繪畫課、音樂欣賞課、體育養生課、商務英語課、計算機課等。
4.搭建社會服務平臺
利用高職院校實驗室、實訓中心設備與環境優勢,將部分儀器設備提供給老專家們使用,還能以此來帶動在校學生的學習;利用高職院校的校園廣播站、校刊校報、校園網絡等宣傳機構,建立針對老年教育的校園廣播、校刊校報專欄,宣傳老年學員的文章以及科研成果,擴大老年教育的社會影響,做到資源共享;利用學院的現代遠程教育、電視、互聯網等技術設施手段對老年人進行空中和網上教育服務,為他們創造先進、便利、個性化的學習條件,加快與全國各地老年教育的網絡信息交流。 為老年學員搭建施展才能的舞臺與空間,也為高職院校樹立良好聲譽創造了有利條件。
5.創建質量評估體系
建立、健全老年教育活動質量的評估體系。首先,建立評估指標體系,包括辦學硬件條件、參與人數、活動內容、活動頻率、活動成果等多維度的評估指標。其次,健全評估方法和制度,實行實地考察、工作指導、學員訪談、網上測評等多種手段,保證評估的科學性和真實性。
6.重視老年人身心變化研究
一是,進入老年階段后人的身心會產生巨大變化。生理上表現為各種器官和各種機能的逐漸老化;心理上,容易產生頹廢感、孤寂感、絕望感、自卑感。二是,老年人從社會的積極參與者、奉獻者轉變為社會旁觀者、倚賴者。這種與社會互動關系的轉變極易導致老年人產生社會角色不適,心理失調等問題。三是,老年人面對健康問題、財產問題、社會變遷等一系列的問題也會產生身心變化,因此要加強老年人身心變化研究,促進老人“成功老化”。
7.積極開展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
國外的老年教育起步早發展快,因而,對于老齡化程度尤其嚴重、老人教育起步相對較晚的我國來說,客觀上其經驗值得借鑒與學習。積極參與國際化戰略,廣泛開展國際間的與老年教育相關的經驗進行交流與協作,為自身的良性穩步發展創造有意義有價值的外界條件。
四、小結
高職院校承載著對知識與文化的創新與傳播、進行人才培養和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功能和職責。在高等教育實施開放式辦學的今天,高職院校要積極主動地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變革的需要,把握大眾化教育階段發展的時機,擴大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內涵和外延,使高等職業教育進一步融入社會,滿足與日俱增的老齡群體終身教育的需求,真正擴展和延伸高職院校參與社會和服務社會的職能。高職院校要把握住機遇,使高職院校成為當代教育體系中老年教育的引領者,領引老年教育的發展和創新。總結經驗進行推廣,充分發揮高職院校發展老年教育的引領和前瞻作用,逐步擴大教育范圍,輻射至整個老齡群體。
參考文獻:
[1]張穎.老年大學電子琴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方法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
[2]岳瑛.外國老年教育發展現狀及趨勢[J].成人教育, 2007(9).
[3]楊利軍.我國城市老年教育現狀與對策研究——以金華市市區為案例[D].浙江師范大學,2012.
(作者單位:渤海船舶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