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妙群
摘 要:朋輩心理咨詢是目前技工院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是借鑒外國朋輩心理輔導的經(jīng)驗,在技工院校進行大膽的本土化嘗試和探索的一種新模式。本文對這種模式進行了詳細的探析。
關鍵詞:朋輩心理 咨詢模式 問題改進
一、技工院校朋輩心理互助興起背景
朋輩心理輔導是一種積極的人際互動過程,也是非常適合技工院校的一種特殊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指由受訓或督導過的非專業(yè)人員給同齡人提供具有心理輔導功能的幫助過程,相對專業(yè)心理咨詢而言,被稱為“準心理咨詢”(Paracounseling)或“非專業(yè)心理咨詢”(Paraprofessional Counseling)。
朋輩心理咨詢首先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由于當時美國普遍存在學校心理專業(yè)人員缺乏的情況,而需要心理援助的青少年日益增加,因此一些接受過專業(yè)訓練的人員逐漸受到重視。技工院校朋輩心理互助的興起同樣是因為專業(yè)心理輔導師資力量的欠缺。
隨著國家關于技工院校農(nóng)村戶籍學生免學費政策的實施,技校生在校生人數(shù)與專職心理咨詢老師的比例明顯不合理,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咨詢的需求。另外,從技工院校心理咨詢的實際情況來看,各個學校的心理咨詢工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為學生需要的心理咨詢更多的是發(fā)展性的心理咨詢,對心理咨詢的專業(yè)性要求相對于社會上的治療性心理咨詢沒有那么高,因此,很多的心理教師從學校挖掘可利用的心理資源,利用一些對心理知識悟性較高。人格基礎好的同學進行專業(yè)培訓,培養(yǎng)他們成為同輩心理咨詢員,在學校大量開展朋輩心理互助。與專業(yè)心理輔導相比,非專業(yè)的朋輩輔導具有親情性、友誼性以及簡單方便操作等優(yōu)點,由身邊的同齡人擔任小小心理輔導員,相近的價值觀。類似的生活方式和經(jīng)驗等可以輕易地幫助學生們解決一些簡單心理問題。朋輩心理輔導既不同于一般性質(zhì)的聊天,又不及心理輔導的專業(yè)性,往往能產(chǎn)生專業(yè)心理輔導所不及的效果,從而打破了現(xiàn)有咨詢覆蓋面這個學校心理咨詢的傳統(tǒng)局限,開創(chuàng)了學校心理工作的新局面。
二、基本模式和具體形式
適合技工院校朋輩心理互助的基本模式可分為個體咨詢、團體咨詢和日常咨詢,其中這三種基本模式下有一些相對應的具體形式。
1.個體咨詢
通常是以一對一的形式出現(xiàn),一個來訪者對一個朋輩輔導員來進行心理咨詢,地點可能在學校專門的心理咨詢室,或者在操場、學生宿舍等讓來訪者覺得能夠敞開心扉暢談心事的安全放松場所。在咨詢形式上可為面談、書信、網(wǎng)絡、電話等。
2.團體咨詢
一般由學校的朋輩組織進行策劃,構建同輩咨詢主題團體,通過團體的交互交流溝通活動,并在活動穿插專業(yè)心理訓練,以達到主題活動的目的。形式上可表現(xiàn)為班級心理主題班會課、團體輔導活動課以及校園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等。
3.日常咨詢
朋輩咨詢員來自學生群體,與學生共同生活,通過組建配對朋輩咨詢對子,對于學生中遇到的一些日常緊急問題,可以不定時地直接得到朋輩咨詢員的幫助。在形式上可以表現(xiàn)為調(diào)解、伴讀等。
三、選拔與培訓
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常規(guī)工作中應該包含對同輩心理互助模式的宣傳。心理咨詢中心的老師可以在日常的講座或者心理培訓中,對朋輩心理互助這種模式進行解說,在心理協(xié)會及其他社團中安排聯(lián)系人物色和培養(yǎng)每一屆的朋輩心理輔導人員,利用班主任的力量,重點在學生干部中進行強有力的宣傳,為之后專門的招募工作打基礎作鋪墊。等招募開展時,就會吸引大批高素質(zhì)學生前來報名參加。
老師要這些熱情報名前來參加同輩輔導員的學生進行科學的篩選,一般以SCL90測量其心理健康程度,以艾森克人格問卷了解其人格基本特點,選取一些具有寬容、真誠、友善、樂觀積極性格特征并有較強親和力、善于傾聽、表達清晰、具備建立良好人際關系能力的學生作為朋輩心理輔導員。
對新招募的朋輩心理輔導員進行全方位的培訓,為其開展工作提供專業(yè)的心理知識儲備。培訓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學校朋輩心理工作的基本制度,心理咨詢的基本知識,朋輩心理輔導的主要技術:傾聽、無條件積極關注、共情、情感反射、自我表落、解釋、總結等。培訓的形式可以是講座、交流、主體性團體輔導活動等。
預備心理輔導員進行見習和實習。心理咨詢中心老師在做輔導時候,遇到一些不太涉及隱私但屬于學生共性心理問題的咨詢個案,在征求來訪者同意的前提下讓部分心理輔導員進行實地見習,感受心理咨詢的基本過程,知道在實際心理咨詢過程中作為咨詢員的合適反應。培訓見習完成后就可以接一些個案,或者結成朋輩心理輔導的對子進行實習,心理老師進行督導,有問題及時進行指導。
監(jiān)督管理,嚴格工作基本原則和紀律,杜絕一些學生利用朋輩心理輔導的名頭做一些不合適的事情。考察朋輩心理輔導員在實際工作中的表現(xiàn),是否具備感受他人、理解他人的能力,有無掌握心理輔導的基本技能,能否為學生提供簡單的心理輔導,化解學生的心理困惑。還有,定期接受心理老師的指導,積極清理和理清自身面臨的無法解決的心理問題,整合自身資源進行自我修復和調(diào)整。
四、常見問題及改進策略
1.朋輩心理輔導員的構成混亂導致定位不清
兼職心理教師在做心理工作時會造成角色混亂,定位不清晰,導致心理咨詢失敗。朋輩心理輔導員大部分是學生干部,可能同時是幾個社團機構的負責人和管理者,所以在進行同輩輔導的時候,容易角色定位不清晰導致咨詢不專業(yè)或者失敗。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在挑選朋輩輔導員的時候要注意選擇一些職位單一、熱心做朋輩心理輔導工作的同學。
2.同輩心理輔導實際工作中咨詢員容易出現(xiàn)偏差
由于同輩咨詢員都是經(jīng)過一些基本的心理咨詢常識培訓之后就上陣進行輔導服務的,所以容易出現(xiàn)咨詢員缺乏自信或者自信過度、太過封閉或者暴露太多、本身對咨詢有較高期望感導致的挫折感、咨訪關系處理不當?shù)葐栴}。這些問題的解決應該在出現(xiàn)的第一時間就由專業(yè)心理教師進行到位的指導,加強培訓,及時消除偏差。
3.同輩心理輔導有名無實
由于技工院校心理教師師資力量非常匱乏,心理教師應付日常的心理咨詢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還要花費大量的精力來組織系統(tǒng)的朋輩心理咨詢員的培訓和實際工作中的督導,所以很多學校的朋輩心理工作事實上是有名無實,表面上看學校是設立了朋輩心理輔導機構和建立了相關制度,但是其實沒有實際的開展工作。針對這一問題,學校的領導要給予高度的重視,盡量不要占用心理老師的精力,讓他們能夠真正去做一些有效果有益于學生的事情。
4.朋輩心理工作缺乏統(tǒng)一的實施標準。
由于朋輩心理咨詢傳入我國不過十幾年的時間,很多學校是在本學校的實際工作中進行簡單的模仿或者嘗試,國家缺乏在這一方面的統(tǒng)一制定標準和具體的實施細則。美國在1984年就成立了全美國的朋輩互助協(xié)會組織,致力于對朋輩心理咨詢的標準和制度的制定,對學校的朋輩心理輔導工作進行規(guī)范和科學的指導,而我國卻還在探索中,且每個學校的工作差異還很多。唯有通過加強溝通合作,期望在全國范圍內(nèi)成立統(tǒng)一組織,統(tǒng)一章程制度,這樣才可以形成統(tǒng)一的實施標準。
參考文獻:
[1]石芳華.美國學校朋輩心理咨詢述評[J].上海教育科研,2007(8).
[2]孫聽怡.朋輩心理咨詢模式述評[J].思想理論教育, 2003(9).
[3]成靜.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2.
[4]陳國海,劉勇.心理傾訴——朋輩心理咨詢[M].廣州: 暨南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廣東省城市建設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