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皞?張萍
摘 要: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立了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其中提出把全民普法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高職院校學生作為未來的國家建設者還存在法律意識淡漠的現象。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研究高職院校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成因并提出培養他們法律意識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 法律意識
課 題:本文為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2015年度社科一般課題《從憲法司法化看公民基本權利保障的路徑選擇》課題(編號:YYR2015055)主要階段性成果。
黨的第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會確立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其中寫道:“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高職院校學生作為未來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他們能夠做到懂法、守法,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具有積極意義。為此,筆者對北京電子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對問卷的分析發現,學生中還存在不少法律意識淡漠的現象,如何對這一現象進行分析和正確的引導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
1.高職院校學生法律知識較為匱乏
調查發現學生獲取法律知識的途徑單一,主要是網絡發布的法律事件,學生關注事件的新奇性勝過法律知識本身;對法律知識了解的廣度不夠,大多數學生知道憲法、民法、刑法,而不知道物權法、行政法、勞動法;對法律知識了解的深度也不夠,以憲法為例,雖然都知道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但對憲法中規定的國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的基本構造和職責都缺乏深入的理解。
2.對權利義務意識認識存在偏差
我國公民的權利義務意識的內涵包括“對權利的保護意識”和“權利義務相統一的意識”兩方面。高職學生社會實踐較多,在社會上遇到侵犯自己合法權益的事情,往往缺乏維權的意識和能力。同時,高職學生還要樹立有權利就有義務觀念。他們往往過多地強調自身享有的權利,而忽視了自身應盡的義務。
3.高職院校學生憲法權威意識較低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憲法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是通過科學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并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高職學生對于我國第一部憲法是何時制定的、為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對于憲法規定的國家基本制度和根本任務、國家機關的組織與活動的基本原則都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急需向他們普及憲法知識,幫助他們樹立起憲法的權威意識,幫助他們建立起對憲法的信仰。
二、高職院校學生法律意識現狀的形成原因
1.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
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效果并非立竿見影,而是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注重從事某種職業的專業知識,認為專業課是將來的立身之本,思想政治理論課對今后的職業生涯沒有直接影響。功利主義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影響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思想政治理論課課時少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涉及法律教學內容多,系統性和理論性強,一學期的課時只有約一半的課時用來講授法律知識,教師絕大多數講授都是對法律的概括,難以引導學生深入地了解法律的內涵。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目前,社會上還存在著不正當競爭、誠信缺失等現象。社會上負面事情都會對高職院校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受到不良風氣的影響,遇到了問題不知找法,解決問題不只靠法,還存在著出了問題找門路、托關系來解決的思想。
三、培養高職院校學生法律意識的途徑
1.要創新教育方式、豐富教育的內容
教師要增強法律教育的實效性,就要注重豐富教學內容,及時把我國法治建設的最新成果補充到教學中來;要切實改進教學的方法,可以結合生活中的法律新聞、熱點法律問題,進行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教學。學生掌握理論知識、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的同時還會增強法律意識。其中案例教學法,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講部門法時,案例的選擇還是比較容易的。但是涉及法理和憲法的講解時,因為會涉及民主、法治、法律監督等問題,教師在選擇案例時要謹慎,選擇的案例既要做到客觀、公正,又要充分考慮到為培養社會主義的法律意識服務。
2.加強新媒體新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提高教育的實效
教師一定要順應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潮流和高職學生運用網絡的發展趨勢,利用互聯網的發展普及快、信息傳播快的特點,嘗試進行網絡教學。通過網絡教學,突破傳統教學的時間、地點的局限性,創建動態、開放型的教學過程。從而提高課程的影響力、覆蓋面,增強法律教育教學的實效性。
3.重視高職院校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黨的第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那么,從這個意義上講,加強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傳統美德教育、職業道德的教育就十分必要了。
4.凈化社會環境,增強高職院校學生的法律意識
黨的第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召開在社會上形成了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氛圍,為凈化社會環境,增強高職院校學生的法律意識提供了契機。
(1)立法方面,做到有法可依。國家的立法機關要推進科學立法。不斷完善我國的法律法規,在全社會就會形成知法、依法和用法的社會氛圍。尤其是和高職院校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教育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要進一步完善。當他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他們通過拿起法律的武器保障了自己的權益時,筆者認為高職院校學生的法律意識一定會有質的提高。
(2)在執法方面,國家的執法機關要堅持以人為本,文明執法。在文明執法的社會氛圍中,高職院校的學生更容易受到感染和影響,他們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也會更加認同,法律意識自然會不斷增強。
(3)在司法方面,保證司法公正,提高司法的公信力。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是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重要表現。如果我們社會的每一個司法案件都能夠讓大家相信,只要合理合法的訴求通過法律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結果,那么高職院校學生的內心中自然會樹立起對法律權威的信仰。
5.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以適應素質教育對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的要求
可以利用法律頒布日、重大紀念日、民族傳統節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法律知識的集中宣傳。豐富的宣傳活動也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有效延伸。比如可以在“12·4”國家憲法日,教師可以組織開展憲法知識宣傳、憲法知識競賽、組織學生觀看憲法宣傳視頻等系列活動,大力宣傳憲法知識,弘揚我國的憲法精神。讓學生學習憲法、遵守憲法,在心中建立起對憲法的信仰。
(作者單位: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