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利
產能過剩,消費低迷,競爭激烈,直接導致各行各業的產品難賣!作為衍生需求的工業產品更是首當其沖。眼下心急火燎的工業品企業老板們紛紛想對策,找辦法,要從困境中走出來。
如何把產品和服務賣出去?大多數工業品企業老板第一想到的就是強化銷售。他們強化銷售的辦法,無非是兩種,一是給現有銷售團隊壓指標、壓任務,二是招兵買馬,擴大銷售隊伍規模。第一種方法很難實施,因為現有的銷售團隊多年來早就被高額的任務壓得奄奄一息,能夠保住原有業績已實屬不易,遑論更高的指標。于是老板們多采用第二種辦法,招收更多的銷售員,希望賣出更多產品。
可以發現這條路在實施中,也很難走通。因為,銷售員數量的增加,沒法帶來銷售額的同比例增加,卻呈現出明顯的收益遞減。我們知道,銷售是一種時間的積累,專業知識的積累,實戰經驗的積累,行業人脈的積累。銷售業績對銷售員個人的能力和經驗的依賴很大,那些有經驗、能力強的銷售員的業績,在總銷售業績中所占的比重相當高,符合二八法則。這樣的人才,非常稀缺,成為各家競相爭奪的對象,這種人才的培養是沙里淘金,增長非常慢,其存量是很有限的,不可能出現數量上的激增。而能招收到的銷售員,雖然數量甚眾,卻不但做不出業績,還耗費企業大量成本和時間,成為老板們的承重負擔。
為此,我們的建議是,作為老板的你,一定要將應對策略從上述加強銷售的思路上,轉移到強化品牌營銷上來;要依靠品牌營銷,創造新銷售機會,提高成交率,降低銷售成本,抵御產能過剩,以此增強市場競爭力。
下面,我舉一個實操案例來做說明。
2015年11月,博揚工業品牌營銷為一家物料供應鏈管理外包公司做營銷顧問。此前這家公司為沖上年初制定的銷售業績,招收二十多名銷售員,通過網上搜索潛在客戶電話,然后分區域和分行業,采用地毯式電話推銷和上門拜訪方式來做業務。為了快速“出貨”,老板制定了嚴格的KPI來管理銷售團隊。比如,每天電話量不少于50個,每周拜訪新客戶不少于5個等。該老板的邏輯是,只要無限增大與潛在客戶的銷售接觸機會,那么最終成交一定是可以實現的。
就在該模式推進過程中,老板隱約中覺得哪里出了問題,但又無從知曉。為此找到我們進行診斷和咨詢策劃。我們通過對該老板和核心團隊,以及他們重要的幾家客戶進行面對面深度訪談后發現,這種銷售模式注定是徹底失敗的。因為,我們通過調研和數據統計,了解到平均每一百個電話溝通,只有3個潛在客戶愿意接受拜訪,其中無效拜訪的比例又超過90%,而最終的銷售成交率更是驚人的低。這種模式勢必形成資金“黑洞”,在銷售員身上的投入(人員工資、福利津貼、差旅等)和產出已經嚴重倒掛,如果長期執行下去,將會給企業背上沉重的資金包袱。
為什么這種模式的銷售轉化率是如此之低?通過對客戶深度訪談,我們找到了答案。原來,客戶要與其合作,勢必面臨重新整合內部供應鏈的問題,其中涉及到部門職責的重新劃分、內部人員的轉移,以及長期合作面臨的風險等重要問題。所以該決策只能由副總以上級別的高層集體拍板,而不單單是一個采購部門就能決定的事。高層在做重大決策時,最看重的是品牌信任度和合作伙伴的成功案例。通過網絡搜索進行電話溝通和拜訪,根本無法接觸到決策核心,而接觸到的絕大多數采購人員對合作又根本無權推動。這就從本質上導致了該銷售模式的觸礁。
在搞清楚整個問題的癥結后,我們為客戶開出了以下藥方:
一、裁去大部分銷售員,只保留幾個有經驗的、能力突出的銷售老鳥。
二、完全摒棄過去缺乏經驗和能力的銷售員單打獨斗的銷售方式,采取以團隊為核心的專家型解決方案式銷售模式。
三、積極推進品牌營銷戰略,通過品牌策劃和傳播,擴大企業知名度,塑造強勢品牌,在目標客戶高層心中建立起放心可靠的信任感。
四、策劃編撰成功案例,并進行精準和有效傳播。
五、舉辦和出席行業高端論壇、峰會,獲取話語權,與目標客戶高層形成積極互動。
六、在行業高端媒體投放廣告和軟文,影響目標客戶高層的品牌認知。
要想完成更好的業績,人海戰術的作用十分有限。想要提高團隊的業績,行之有效的辦法是從應對策略上入手,強化品牌營銷以此增強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