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波
【摘要】隨著小學英語課程的普及,小學英語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實際上, 在當前小學英語教學中, 側重聽、說訓練而忽視閱讀教學的現象普遍存在。作為小學英語教學中重要一環的閱讀教學,一直是教師們研究的焦點之一,特別是小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更亟待進一步研究。
【關鍵詞】小學英語 閱讀教學 自主學習
2011年,我國啟動了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詞匯和語法知識的講解與傳授,改變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的關系,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英語課程標準》把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加強學習策略的指導作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首要任務之一,那么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發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一、選擇適宜的閱讀材料,萌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選擇閱讀材料,教師應注重“興趣第一”的原則,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的難易程度,努力開發教學資源,拓展英語學習的渠道,課內閱讀是基礎,課外延伸是補充,課內教材和課外資源相結合。選擇閱讀材料,要注重形式與內容的搭配,不強求內容的完整性,一個配上精美圖片的單詞、一句充滿生活氣息的話語、一篇瑯瑯上口的小韻文、一首詼諧幽默的繞口令,一篇深淺適度的小語篇……都可以成為學生們的閱讀材料。因為在閱讀中學生感興趣的不是故事中的詞語、語法,而更多關注的是故事本身人物、情節的知識性、趣味性。
筆者認為,英語繪本是一項不可或缺的閱讀資源。英語繪本,又稱為English picture book,是指以圖片為主,輔以英語文字說明的具有一定故事情節的讀本,畫面優美、情節簡單、句型反復、語言押韻、寓意豐富,對小學生極具魅力,讓他們更樂意去嘗試接受英語學習的挑戰。英語繪本的種類多樣,按系列分為單冊繪本和系列繪本;按功能分為科普類(自然常識、天文地理)、抽象概念類(勇氣、毅力、誠實等)、生活情境類(換牙、交友等)、自我認知類(自尊自愛)等。通過繪本閱讀,學生不僅增加知識面、開闊眼界,還能幫助他們建立健全的人格。更重要的是,中國學生在英語閱讀時,常常因為詞匯量不夠而大傷腦筋,加之他們缺乏相關的閱讀技能,從而直接影響到對整篇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而英語繪本中的圖畫與單詞、句子的對應關系都處理的非常到位,文字與圖形相互印證之下,學生能輕易明白文字的含義,明了語篇的大意,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萌發自主學習的動力,真正做到“學會如何閱讀(learn to read),在閱讀中學習(read to learn)。”
二、優化教學中的師生關系,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為了追求教學成績,多采用“填鴨式”教學,教師的角色是單一的,不少教師以權威者自居,課堂圍著教師打轉,教師指揮到哪里學生就走向哪里,學生只是機械、被動、麻木的接受,缺乏個性化思維,沒有想象和發展的機會。整個課堂教學的情景是: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學生在臺下默默無聲地聽。《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教學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和培養交流能力的,更為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去學習,強調教師要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終身發展創造條件,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教師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學會尊重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優化課堂上的師生關系,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面向全體學生,科學施教,構建和諧課堂。
合作互助學習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方略,也是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筆者認為,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既可以增加學生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在合作中發現各自的長處,互相啟發、互相借鑒、取長補短,人人參與,充分展示自我風采,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機會,又為師生互動搭建平臺。小組合作學習包括同位交流、小組研究和師生討論等幾種合作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貴在“合作”,即讓學生分工明確、職責清楚,各負其責地完成自己的任務而形成小組的合作成果。教學中要有效實施小組合作學習:首先,教師要合理組建合作互助學習小組,如何異質分組,如何分工明確,如何科學評價,如何保證活動的有效性,事無巨細都要認真籌劃。其次,教師要科學合理地安排學習內容,并給出相應的學習要求(Learning Tips),讓學生有法可用,有事可做。最后,教師要逐漸從講臺走下來,做站在學生后面的參與者,更多地參與到學生的小組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自學、對學、研學、互學,要把課堂上的時間和機會最大限度的還給學生。
當然,小組合作學習要經歷長期的磨合,才能加強合作能力,內化合作規則,養成合作習慣,提高合作效度,學習才能真正發生在學生身上,學生才會在英語課堂上有愉悅的學習體驗,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1.閱讀前預習。教師要有步驟、分階段教授學生正確的預習方法,對于三年級剛接觸英語的學生來講,培養他們的預習意識首當其沖,讓學生每天跟讀語音材料(磁帶、光盤、納米盒、網絡都可以),模仿單詞的發音。對于四年級的學生,要求進一步提高,除了繼續跟讀語音材料,遇到不會讀的單詞做好標記,課堂上與同學交流互學,還要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展開想象,大膽猜測課文意思。對于五年級的學生,要教給他們一些預習技巧,課前讓學生通過完成“導學單”或觀看微課,明確預習內容,把握教學的重難點,做到有效預習。對于六年級的學生,要教會學生查字典、讀音標,自行解決閱讀中的“攔路虎”,自己嘗試讀通課文;讀懂課文后圍繞文本提出相關問題,為進一步閱讀文本做鋪墊。只有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有效實行先課前預習后課內研討交流的“反轉教學”模式。
2.閱讀中學習。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是閱讀教學中一項不可缺少的要素。雖然在小學階段對學生的閱讀技能并沒有明確要求,但在閱讀中恰當地使用閱讀技巧和閱讀方法,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要嘗試建構有效的閱讀教學模式,教給學生一些必要的閱讀技巧和閱讀方法。
(1)導讀:在初讀課文階段可以教給學生兩種閱讀技巧,預測(Prediction)——引導學生嘗試從標題預測文章的大致內容,再抓住主題句(Topic Sentence)、關鍵詞(Key Words)整體上理解語篇內容,為獲得更好的閱讀效果作鋪墊。質疑(Question)——學生在讀懂內容的基礎上提出相關問題,帶著問題再讀語篇,既有助于理解語篇內容,又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活讀:在整體把握語篇大意后,引導學生從when, where, who, what, why等方面掌握篇章結構,精讀課文,抓住語篇的重要內容。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開展朗讀比賽訓練學生的速讀能力,在規定的時間內賽一賽誰讀的遍數最多,加深對課文內容的記憶,學生在比賽中讀出速度,讀出樂趣。為了直觀表現語篇內容,把語篇讀活,還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方式將語篇“演”出來,提高學生語的言綜合運用能力。
(3)促讀: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什么東西是比成功更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求成的努力”。教師的真情激勵和科學多元化的評價機制,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有效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培養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3.閱讀后提升。課外練習是課堂學習的延伸和提升,教師要精心設計開放性和創造性的作業。在學習單詞后,可以讓家長與孩子一起做“words tree”,把所學單詞貼在用卡紙畫的蘋果樹上,與家長一起比賽記憶;家長在手機上下載配音軟件,讓孩子為教材和經典小劇做模仿配音;自編英語兒歌、故事,自制英語手抄報,自繪英語思維導圖;利用網絡資源,閱讀英語繪本,觀看原版動畫片或電影,每周“英語角”定期交流;閱讀英語雜志,進行優美詞句摘抄,幫助學生不斷積累詞匯量,擴大閱讀面,提高閱讀能力。
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引導自主探索學習,是新一輪課程改革中的一個迫切的任務。在此背景下,教師應以課堂教學改革為切入點,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為先導,力求突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框架,從“教”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學”為重心,打破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宰,把學習的主動權還回學生手中。自主學習,任重而道遠,每個階段每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都是不同的。只要教師始終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放在第一位,那么學生定會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
[1]夏慧賢.當代中小學教學模式研究[M].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
[2]程曉棠,鄭敏.英語學習策略[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3]劉玉梅.肖肅.英語教學法:教學理論[M].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
[4]劉青.走進名師課堂——小學英語[M].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