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
[事件]
近日,RET睿意德與德勤中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聯合發布的《商業地產·中國活力城市40強》研究報告顯示,相較于2014年,2015年商業地產活力城市排名格局洗牌,重慶、杭州、南昌等7個城市突圍進入10強。
報告顯示,與2014年相比,商業地產開發商重回一線趨勢明顯,北京、上海、廣州開發商表現活躍,大型商業地產開發商均有新增項目;同時重慶、大連、南昌、青島成為商業地產開發新的熱點區域,不僅有新的開發商進駐,原有開發商也加快拓展腳步。重慶、北京、上海、成都、廣州商業營業用房投資額居于全國前列,商業地產市場活躍。
[述評]
自2015年以來,中國商業地產便進入了大變革時期,其中一二線城市尋求轉型,三四線城市設法去庫存已成為中國商業地產的常態。
在國內經濟繼續探底的背景下,中國活力城市40強排名在2015年發生劇烈波動。重慶排名異軍突起并不意外,它在連續8個季度增速第一的發力下拔得頭籌,其強勁的經濟表現也吸引了眾多品牌零售商、知名開發商的關注。隨著西部大開發持續推進,排名前10名活力城中,內陸第一次與沿海城市平分秋色,占據一半,形成兩足鼎立。
在產品業態方面,隨著人們對高性價比連鎖正餐的喜愛程度提高,正餐品牌發展迅猛。福州、揚州、煙臺、南昌的門店數量同比增加超過一倍,大連、長沙、合肥、鄭州、廈門的增幅也超過60%。快餐品牌加速布局二三線城市,西安、寧波、呼和浩特、寧波、南通增幅均超過30%。咖啡和甜品門店數量增幅19.5%,同比增速放緩,但呼和浩特、石家莊、煙臺、太原、蘭州和海口等三線城市增幅超過50%。
此外,隨著一線城市兒童業態趨于飽和及同質化競爭加劇,2015年北京、上海兒童業態門店數量小幅下降,但青島、長沙、鄭州、無錫、南昌、常州等新興市場大幅提升,多個品牌首次進駐,同時原有品牌加速擴張步伐,門店數量增幅超過60%。值得注意的是,傳統陪伴型、商品銷售型兒童業態正逐步向親子互動類、角色扮演類、寓教于樂類轉變。近兩年兒童零售業態比重下降至25%,寓教于樂型業態上升達到27%,新興發展業態品牌數量大大增加。
仔細研習報告不難發現,商業實體受電商沖擊的一邊倒趨勢已經快接近尾聲,實體的反擊已初露鋒芒。可以預見,在今后兩年,活力城市的排名將繼續發生不可避免的變化,而中堅階層的消費力在重新洗牌中扮演決定性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