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豪瓊 郭課 田坤 聶廣華 段翠芳
【摘 要】針對現(xiàn)階段高職高專院校中
【關鍵詞】proe課程;改革;教學
一、引言
Pro/Engineer(簡稱Pro/e)由美國PTC公司(參數(shù)技術公司)于1988年推出,將生產(chǎn)過程中設計、制造和工程分析有機結合在一起,是目前CAD/CAM/CAE應用軟件中最流行的軟件之一2。為了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
二、當前
首先在授課環(huán)節(jié),通常由于課時不足,老師通常采取整堂課不停講授,眾多命令逐一講解的方法授課1,這樣的授課方法具有讓學生了解熟悉每一個操作命令的好處,但是實際上學生對命令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對軟件指令的熟悉階段,仿佛學會了很多,動手去做卻無從下手,如果遇到復雜的問題根本不懂如何拆解;在授課環(huán)節(jié)還出現(xiàn)課堂講授在多媒體教室,上機實驗在機房,學生學習指令以后不能馬上練習的現(xiàn)象;其次
三、
針對以上問題,結合教學實際與企業(yè)對技術人員三維CAD技能的要求實際,探索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解決:
(一)學校適當增加學時,增加電腦數(shù)量,盡力做到在機房授課,這樣學生就可以邊學邊練;針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選擇授課的內容重點應該不同,例如針對機械專業(yè)的學生重點講授零件模型的創(chuàng)建與裝配等功能模塊,而對于數(shù)控、模具等專業(yè)的學生重點講授零件模型的創(chuàng)建與NC代碼的生成處理。除此之外,應該了解不同企業(yè)對學生的相同基本要求是什么,然后對這部分內容進行重點講授。
(二)采取傳統(tǒng)教學方法與案例教學法相結合的方式,緒論、PRO-E軟件基本操作與草繪模塊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上機實訓的教學模式;后續(xù)的課程采用案例教學方式。案例教學法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能夠代表各特征指令的模型為案例,以案例分析、課堂討論和課堂總結為手段的教學方法,所以在講授軟件的每個特征指令前都要選擇合適本特征的案例。案例教學法有以下4部分組成:
(1)案例導入:教師應該在課前給出案例模型二維圖紙,督促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要求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做好課前知識準備。
(2)案例分析:授課中,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整個課堂以問題為線索,帶著問題探索新知,使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將明確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對案例進行剖析,讓學生大體明確本案例牽涉那些知識,幫助學生建立學習概念,讓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找出完成任務的方法。
(3)案例實訓,學生上機實訓,老師現(xiàn)場答疑,同時采取過程考核,當場對學生所做的模型進行打分作為期末成績的一部分。
(4)案例總結:總結學生上機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通過案例分析總結,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課堂授課方式整體主要采取案例教學法,但是對于軟件創(chuàng)建過程中比較重要且學生容易忽略的特征指令采取局部重點講解的方式,為加深學生的理解還可以采取提問、學生實際操作的課堂授課方式。例如在學習螺紋加工中的螺尾牙型設置4時,如果草繪軌跡是一條直線的話,加工出的螺尾牙型不符合實際加工情況,因為在沒有退刀槽的情況下車削螺紋,刀具將近螺紋末尾時要遠離工件,所以螺尾牙型不完整;為了使螺紋收尾更接近實際,只需要模擬刀具改變掃描軌跡使其在螺紋末端多加一段指向螺紋外側的折線即可,改變后的螺尾牙型就符合實際加工情況了。
(四)成績考核方式改革:
(五)教材選擇的標準應該參考
四、結論
【參考文獻】
[1]辛順強、陳亮、秦飛 高職院校proe課程改革的探索[J].制造信息工程師,2014(8):151-15.
[2]吳迪 《PRO/E》課程考試改革與教學研究[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4vol22(2):99-100.
[3]翟芳芳、孟英奎、劉薇 高職PRO/E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09(33).
[4]劉梅英、李旭榮 PRO/E教學過程中幾個問題的探討[J].食品工程,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