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爾斯·沙比
【摘要】小學教育的任務是:為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公民,培養各級各類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尊定初步基礎。筆者通過這次調查和觀察中發現在小學課外活動中存在很多不可忽視的問題,課外活動在學校占有一定的地位。
【關鍵詞】課外活動;意義;作用
一、引言
課外教育活動是在課堂教學之外,對學生進行的多種多樣的有意義的教育活動,包括少先隊活動以及校外活動。課外教育活動是整個教育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兒童的身心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小學生正處于發育階段,他們精力充沛,活潑好動,富于幻想,對周圍一切都感興趣。筆者通過見習以及在對教學觀察中發現小學課外活動中存在很多不可忽視的問題。課外活動的設置,順應了素質教育發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大舉措,是新的教育教學觀,價值觀在課程教學領域的具體表現,是21世紀人才培養模式的一種新的探索。
二、問題的提出
國家教育局明確規定:“普通中小學、農業學校、職業中學每天應該安排課間操,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課外體育活動,保證學生每天有一個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含體育課)。”它有其自身的特點,有其更大的自由度。課外活動是結合作息時間制度安排在業余時間進行的,能促進課外活動生活化,在活動中可以培養學生自學、自練、自我評價,組織裁判,交往能力,培養學生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養成終身學習的能力和習慣打下基礎。因此,僅僅把課外活動看成是課外課的延伸和補充是遠遠不夠的。
三、課外活動的意義
小學課外教育活動的形式和方法比之課堂教學工作具有更大的靈活性、機動性與多樣性。其組織形式有三類:群眾性活動、小組活動和個人活動。小學生相比較中學生來說,由學生自由支配的課余時間還是比較多的。他們正處于發育階段,精力充沛,活潑好動,對周圍一切都感興趣。
1、課外體育活動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改變基礎教育單一課程結構
課外活動是相對于課堂教學活動而言的,它是指除學校有組織的課堂教學活動以外由學生開展或參加的各種課外活動。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相比,具有廣泛性、多樣性、實踐性、自主性等許多特點。總之,積極組織學生廣泛開展課外活動,對于增長學生的知識和能力,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和全面發展學生的良好個性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對班級管理和集體教育以及學生進行自我健康也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2、課外活動的充實性——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
小學生的身體正處于迅速成長的時期,他們有著衣、食、住、行的物質需求;同時,他們的心理發展和變化很大、很快,他們在集體中、在社會中,有著對友誼、情感、娛樂、審美、理想情操、倫理道德、人際關系、科學文化、藝術、體育等等日趨強烈的精神追求。課外活動不注重學科知識的邏輯結構,不局限于課堂學生的實踐和活動,讓學生走出教室,步入自然,融入現代生活,為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實踐開辟了巨大的空間。
四、在小學生課外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1、課外活動社會性意識單薄
筆者通過訪談發現,社團活動被忽視主要是由于學校難以把社團活動真正有效地開展起來。例如,某校長道出了學校開辦社團活動的難處:“現在的社團活動,我們想辦好也難,一方面師資有限、資金有限,許多班開設不起來,滿足不了學生的興趣需求;另一方面,我們的社團老師都是各科任課老師,他們并不擅長指導藝術類、科技類等社團,他們寧可上數學、語文、英語等課,而對于社團活動,他們教得沒興趣,學生自然學得無趣。”
接受訪談的學生反映,學校假期里雖然布置有社會實踐類作業,但是大多數同學并沒有實際去做,只是去社區或者一些單位在實踐證明上蓋個章,其他的都自己隨意填寫。公共文化服務場館利用率低,對學生開展的社會教育活動數量少、形式單一。通過對多地的走訪調查發現,青少年宮、科技館、博物館、圖書館、書店等場館對學生發揮的社會教育與文化服務功能十分有限。
2、課外活動“娛樂化”趨勢顯著
具體而言,在中小學生參與的課外休閑娛樂活動項目中,上網的人數占絕大多數(含部分學生幾乎每天上網);大多數學生上網是為了玩電子游戲,并且有不小比例的同學經常玩電子游戲;中小學生看小說漫畫的頻率也不低。為了進一步考察這一結果,抽取部分小學生,就“做完作業后,你最喜歡或最想干什么”的問題進行訪談調查,結果發現:小學生最愛做的就是打電子游戲,其次是看漫畫小說。在訪談中還了解到,沉溺這些活動不僅導致學生學習成績下降、損害學生身心健康,更有甚者,個別學生為了上網逃課、輟學,甚至導致違法犯罪現象的發生。
課外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和補充,對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開拓其創新思維,促進個性化發展,培養其興趣特長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影響。課外活動的有效開展則要依托于充分調動社會、學校和家庭通力合作,大力激發其積極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發展狀況,以學生為主,大力開展形式豐富多樣地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