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蓮
【摘要】閱讀與寫作都是提升初中生自身語文素養的有效手段,這兩種教學手法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都有著重要的地位。閱讀與寫作在教學中應當是相輔相成,在這樣的關系中,讀是一種基礎,寫可以是一種目的。本文將簡要分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讀寫并重的主要意義及做到讀寫并重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讀寫并重;初中語文教學;有效途徑
初中生想要學好語文,就要同時掌握閱讀及寫作的技巧,二者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個方面,都不會真正學好語文。在某一層面上來說,閱讀可以看作是寫作的基礎內容,寫作則是最終的發展目的。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讀和寫應當是地位相當的,教師不應對讀和寫進行區別對待。學生只有同時掌握了這兩方面的內容,才能更好地進行語文學習,真正領會語文教學的精髓。
一、讀寫并重的主要意義
閱讀與寫作這兩方面的內容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不能單純進行相互替換,但是二者作為兩種獨立的教學模式,是可以將其進行有機結合的。讀和寫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較強的差異性,但是這種個體差異并不妨礙二者結合,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讀和寫具有一定的互補性。正因為二者具有差異性,在結合的時候才能夠做到相得益彰。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是運用一定的技巧將外部文字轉化成內部文字,進行理解消化,寫作則正好相反,需要運用一定的寫作技巧將內部文字進行外化。沒有閱讀的積累,學生就無法進行寫作,相反,想要進行寫作,就必須事先進行閱讀。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樹立讀寫并重的觀念和想法,讀和寫應當被同等對待,學生才能更好地進行學習。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讀寫并重,并不只是因為二者具有互補性,更因為讀和寫在具體教學中有著共同的教學對象及教學目的。在教學中,讀和寫不單單只是讓學生掌握語文教材的文本信息,而是要利用語文教材中現有的文本信息,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進而讓學生熟練掌握語文教學中讀寫知識,提升語文素養。
二、初中語文教學讀寫并重的主要實現途徑
1、寫作和閱讀同時進行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同時進行閱讀與寫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閱讀的時候隨手進行批注和記錄,在進行批注和記錄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深刻體會到語言文本的中心思想及主要內容。學生帶著對閱讀文本的自我理解去進行相應的寫作,會讓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還可以將批注等方法運用到寫作當中,采用眉批、旁批等形式,進行寫作和閱讀的雙向訓練,這樣會使學生自身的閱讀技能和寫作技巧得到質的提升。
2、在閱讀基礎上進行寫作
在具體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先對語言文本進行一定的認識,讓學生對文本進行一定的綜合分析,去深刻領會文本的內在意義,體會文本作者的寫作感情,進而發展文本閱讀能力。學生在閱讀的時候,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對理解文本內容造成一定阻礙,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找到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在學生完全理解文本內容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關于文本內容的寫作,將讀和寫進行緊密結合,可以加深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也可以鍛煉學生的寫作技巧。
某初中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冰心詩三首》的講解時,讓學生自行閱讀這三首詩歌,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對于詩歌描繪的主要內容及主要寫作手法產生了疑問。該教師在這時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帶著這些疑問自己討論,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得出了幾個主要的結論。教師在這時結合學生自己的討論結果進行講解,解答學生的疑難點,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了這三首詩歌的精髓和內涵。最后,教師讓學生根據這三首詩歌的寫作手法,自己創作幾首小詩,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更加深刻地體會了詩歌的意義及作者的寫作角度。
3、在寫作之后進行文本閱讀
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根據教學的具體要求,從要講授的文本內容出發,確定好讀與寫的結合點。然后讓學生先進行寫作訓練,自己發現寫作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讓學生們自己帶著這些問題去進行文本閱讀,進行更有效率地學習。
某初中語文教師在給學生講解《北京申奧陳述發言兩篇》的時候,先讓學生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讓他們去展開想象,假如自己去代表中國進行申奧陳述,會怎么寫發言稿。學生在自己寫作發言稿的時候,會帶入自己的思考和感悟,這樣就會對教學內容有了整體上的感知和對內容的大體把握,使讀寫能力進行了結合和相應提高。教師在學生寫作后,對課堂內容進行講解,告訴學生標準規范的發言稿應該如何進行寫作。這樣,學生不僅提高了相應的寫作能力,還對教學內容有了深刻理解,在文本閱讀方面有了較大提升。
三、結語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讀和寫這兩個基本的內容很難完全分離開來,二者具有相同的教學對象及教學主要目標,對于教師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初中語文教學要注重讀寫并重,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同時得到提升。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均衡發展,提升語文素養,完善學習方式。同時,讀寫并重也可以促進教學,讓語文教學實現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