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競敏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要實現高效教學,需要教師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通過對學生的引導,使他們掌握知識的量最大化,使教學任務順利完成,并使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要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實現師生之間的積極互動,實現真正的素質教育。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教學;實現
一、精心設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小學生對任何新奇的事物都有強烈的好奇心,能夠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但是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他們不能長久地保持興趣。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來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主動探究知識的過程中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并在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中把興趣轉換成對語文學科的喜愛,從內心深處產生學習語文的動力。例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時,我使用多媒體播放了一組西沙群島的優美風景圖片,使學生在觀看的同時對課文內容產生了興趣。之后,我讓學生閱讀課文。他們認真地進行學習,仔細閱讀對西沙群島的優美描述,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課堂導入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在進行導入時要使導入和學習內容密切聯系,使導入真正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使語文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二、以學生為本,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
1、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擺脫傳統教學中嚴肅的教學態度,親切耐性地和學生進行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把教師當成學習中的良師益友,讓學生敢于和教師進行知識探討,大膽發表對知識的看法,使課堂學習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進行。同時,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使他們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真正解決語文教材中的重難點,提高語文綜合能力。在學習時,教師要讓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使他們樹立學習主人的意識,把自己的學習和課堂活動聯系起來,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實現自我提高,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2、加強實踐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主動進行探究知識,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使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在傳統教學中,語文教學活動是教師向學生傳遞信息的單向信息流。而且,學生畏懼教師的嚴厲,在課堂學習中不敢積極發言,對不理解的問題沒有提出來的勇氣。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學習中,學生和教師的關系發生了變化,他們成為了學習上的朋友,在積極的溝通交流中提高了學習效率。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引導,讓他們自己來分析課文內容,總結語文知識點,使學生在學習實踐過程中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語文分析和理解能力。
3、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激活學生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激發學生的思維,使他們獲得高效的學習效率,教師需要運用教學智慧和教學經驗來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使學生在積極的探究中激發自身的內動力,對語文知識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在學習中,和諧的學習氛圍能讓學生的思維在自由環境中進行思考,能讓他們從知識的多個角度進行切入,在探究中獲得思維的發展。要使課堂氛圍和諧、活躍,抓住學生的閃光點進行表揚,激勵學生產生學習的內動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渴望獲得教師的肯定。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認真觀察學生的學習動態,了解他們取得的進步和優點對他們進行表揚,使學生積極進行學習,使課堂氛圍活躍起來。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把游戲和語文教學活動相結合,使學生在游戲過程中來學習和鞏固知識,從而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的思維活躍起來,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三、重視教學中的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教師和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地位發生了變化,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教師則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但是,在教學中,有些教師還沒有充分理解和把握如何對學生進行引導。例如,一些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給學生留下思考的時間很少,一些學生甚至還沒有理解清楚問題的意思,教師就開始找學生回答。這樣的教學只是讓一些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獲得進步,成績中等和較差的學生會失去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所以,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要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嘗試“教與評”。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若學生學語文知識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事倍功半。所以,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
總之,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是否對學習充滿興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興趣來進行教學設計,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感受到樂趣,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中積極思考,對語文知識具有獨特的見解,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綜合能力,使課堂教學得到優化,實現高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