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潛
摘要:筆者通過對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的教學現狀分析,在對企業對英語人才需求現狀調研的基礎上,總結了目前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策略。
關鍵詞:高職;商務英語 ;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2-0158-01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的商務英語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學生在動手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尤其是在課程設置、考試模式、教材選取方面并不能直接與企業對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的職業能力需求接軌。因此,為了適應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的,筆者根據目前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設置的課程和教學現狀,在調查分析了學校周邊部分涉外企業對于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的需求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高職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模式必須符合企業對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
一、目前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的教學現狀
(一)課程設置方面。盡管許多院校根據不同的專業的培養目標,設置了相關的課程。但總體還停留在以英語語言知識為主,加上一些商務、外貿方面的專業課程。例如,在第一學年和第二學年基本都是語言基礎課程。到第二學年的下半學期或者第三學年開設一些與專業相關的課程。在課堂教學的模式上更是以傳統的傳授理論知識為主,即重學科知識輕實踐能力的現象十分嚴重。
(二)考試模式方面。目前大部分高職類院校采取終結式考核,即期末時,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的完成教師根據該門課程教學內容所擬出的試題,教師按標準答案進行閱卷,給出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結合學生平時成績,做出學生該門課程的期末總評成績。考試內容大多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論考試多,應用性測試少;標準答案試題多,不定答案的分析試題少,記憶性成份所占比重較大,善于記憶和努力記憶的學生可以獲得較好的分數。
(三)教材選取方面。目前高職院校使用的教材,有的是直接借用本科教材,內容理論性強,缺乏實踐性;有的是使用任課教師自己參與編寫的教材,但這些教材往往與勞動部門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鑒定標準缺乏有效銜接,難以滿足行業和職業發展的實際需要。
二、企業對商務英語人才的需求現狀
為了了解當前企業對高職商務英語畢業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具體需求,筆者特對有關企業做了企業需求調查。從統計結果來看,被調查的企業中有87%認為高職畢業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很重要,其中也有62%的企業認為高職畢業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能基本滿足企業的需求,只有37%的企業認為能滿足需求,企業普遍認為高職畢業生欠缺英語聽說和翻譯的能力,這說明高職教育在培養學生的能力方面有不足,學校開設的課程和培養方式不能完全滿足企業的需求。由此可以得出結論,為迎合市場的需求,高職院校應該注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才能滿足企業對高職畢業生的需求。
三、高職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思路
(一)課程設置方面。根據企業的需求及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即培養行業生產和管理第一線的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筆者認為有必要調整原有的思路,將原來的課程體系:專業基礎課+專業拓展課的編排形式改為:語言能力模塊+專業能力模塊+綜合能力實訓模塊。語言能力模塊:主要涉及語言基礎知識,旨在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使學生在英語聽、說、讀、寫、譯五個基本語言能力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和提高,為以后的專業學習和求職打下堅實的基礎。語言能力模塊中的課程設置要根據高職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大力整合教學內容,遵循“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精簡理論課,增加技能課的學時,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專業能力模塊:專業模塊主要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素養,它是面對該專業的整個崗位群,是培養學生適應某個職業崗位所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因此必須重視專業理論教學,以提高人才的適應性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綜合能力實訓模塊:綜合能力實訓模塊包括模擬、短期實訓見習和較長時間的實習三個子模塊。要改革傳統的將實訓放在最后一個學期的做法,讓綜合實訓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其中每個子模塊都要有不同的課程和實踐活動予以支撐。該模塊主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在模擬實際工作環境或真正的工作崗位上進行鍛煉,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和專業知識及職業意識,從而形成高職教育的特色。
(二)考試模式方面。首先,建立“四結合”考試模式,實行全面考核。即:a.實行平時、期末考試相結合。這一結合要側重平時多種方式的考試,根據課程特點,把該課程分成平時測試和期末考核兩個部分,平時測試由3次組成,每次測試占總成績的20%,期末考試占40%,每次考核結果都計入學生的期末總評成績。b.知識和能力相結合。這一結合要側重多種形式的會話訓練,加大聽、說活動的比重,使學生在學校期間就可以完成從一般簡單會話到就工作相關內容進行正常交際的跨躍。C.評價學生和評價老師相結合。這一結合要側重以學生考試成績的優秀率和合格率來評定任課教師的教學能力,和老師的課時津貼掛鉤。d.學校評價和企業評價相結合。這一結合要側重于學生在企業中的職業能力表現,使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前就要形成職業崗位能力。
其次,擴大命題內涵、突出高職實踐技能的考試。教師在命題過程中,要力爭使試題內容和范圍更貼近于社會實際和工作崗位要求。同時,規定有必答題和選答題,難易程度搭配,增加主觀試題數量,并在試題分數和時間分配上也要向主觀試題傾斜,提高主觀試題在總體成績中的比例。并且主觀試題的分數與時間分配應控制在65%~70%或以上,以此突出實踐技能的考試。
(三)教材選取方面。由于高職類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普遍都有基礎不夠扎實的現象,所以高職英語教學材料應該簡單易懂實用。應該選用高職類專用教材,或者是專業教師結合當地一些在某些專業領域富有實踐經驗的技術人員參與編寫應用性強,與職業資格掛鉤的,與企業實際需要結合緊密的教材。
總之,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建設必須體現“以就業為導向,以企業需求為依據” 的指導思想。在課程設置、考核模式、教材選取方面以學生的“能力本位”培養為目標,全面培養學生就業所需的職業能力,增強協商的就業實力,使學生真正成為深受企業歡迎的實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黃曉彤.論模塊式課程設置在高職英語專業中的應用[J]. 高等教育研究,2006,(03):49-51
[3]劉黛琳.高職高專外語教育發展報告.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