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占乾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我們應該把作文看成是一種自然的生命狀態,一種樸實的生活行為。
【關鍵詞】小學生 作文教學
一、搶抓生活契機,引導學生說真話,訴真情
生活是多彩的,喜怒哀樂,美丑善惡無時不在我們身邊發生,可是往往我們對此熟視無睹,忽視了他的存在,更沒有仔細去觀察,去想象,喪失了許多寫作的好素材。語文教師更應該具備捕捉教育契機和寫作契機的職業習慣,只有如此,才能引領學生去捕捉生活的具體情景。
1.關注自然。大自然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孕育學生靈性的最佳場所。因此我們創設美的情境,激起學生發現美、鑒賞美、表現美、描述美的熱情。例如,我在帶領學生上課間操時,感覺風特別大,這是學生都感受到的,于是抓住了風大這一天氣特點,引領學生進行說話訓練。首先神秘的對學生說:“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一位客人。”說著板書“風”,接著問:“今天的風與以前有什么不一樣?”“風特別大。”“你能說說風怎么大嗎?”有的同學說:“刮得我不敢睜眼睛了。”有的說:“刮的塑料袋都跑到樹上了。”有的說:“刮的我走不動了。”……“同學們,你能展開想象的翅膀,說說今天為什么刮大風嗎?”學生們稍作思考便紛紛舉手,有的說風伯伯喝醉了酒,有的說風爸爸餓了,有的說風爺爺生氣了……學生的想象力多么豐富,他們是天生的小詩人。自然界帶給我們花紅柳綠,送給我們風雪雨露,春天,我們走出校園尋找春的清新、贊美春的溫暖;秋天,我們在《美麗的樹葉貼畫》《秋韻》《落葉情》中,感悟“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冬天,我們和孩子一起站在雪地里,欣賞雪的舞姿,感受雪的快樂。
2.關注身邊小事。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很多,同學間的、師生間的,課上的、課下的,家里的、學校的,眼見的、聽說的……這些事情只要稍微留意,細細體味,都是學生筆下的好文章,教師經常地把這些瑣碎的小事作為寫作的素材,學生的思維才能擴散出去。例如,當我發現講桌上放著許多沒人要的鉛筆,就“講桌上的鉛筆”進行了一次說寫訓練。我指著這些鉛筆對學生說:“這些鉛筆怎么跑到這兒來了?他們是不是很喜歡我呀?”話這么一說,學生們都笑了,創作的靈感也隨之而來了。其中一名學生寫得挺有意思。詩中寫到“我的鉛筆迷路了/我好著急呀/鉛筆,鉛筆,你在哪/忽然/我看到了他/正在墻角邊哭/我急忙把他/送回了家”。這樣的作文還有許多,都是學生關注身邊小事的杰作。
3.關注媒體信息。在信息發達的今天,學生的生活無時不受到媒體信息的影響,關注媒體信息,感受國內國際事務對自身的影響,是學生親近社會,融入社會的好機會,也是語文教師進行寫作指導的最佳時機。在抗洪救災的一段日子里,許多教師把“說說救災中最感動自己的事”作為話題作文的素材,引導學生感悟親情,感悟愛。在“九三”閱兵的日子里,許多教師把“走近閱兵”作為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課題,讓孩子經歷了看電視了解,查資料深究、課堂交流深化、作文表達的過程。要求學生每天抽出時間收看有關建國以后的歷次閱兵節目,不僅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求知欲,還使他們積累了創作的素材,增強了他們觀察社會,認識社會的能力。
二、搶抓活動契機,教會學生說真話,訴真情
活動是學生樂于接受的教育形式,可是學生往往在活動中只注重熱鬧的情景和自身的感受,忽視了活動細節的感悟,語文教師的作用就是喚醒學生沉睡的思維,讓學生在活動中去觀察、去思索、去探究、去感悟。
作文是獨特的情感體驗和個性化語言的綜合結晶。真實的作文離不開細致的觀察,要想觀察仔細就要為學生提供合適的條件。引導學生通過親自觀察將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寫成日記。這樣學生寫出的日記就很真實很生動。春天的時候,我在教室養了幾個蠶,讓學生細致的觀察春蠶一生的變化。通過觀察,學生寫出了《與蠶相伴的日子》。我還要求學生自己種蒜苗,觀察蒜苗種植、發芽、成長的過程。活動鍛煉了孩子仔細觀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在過程中體驗到付出與收獲的幸福。
利用少先隊活動,進行體驗觀察。利用班隊會時間經常開展各種各樣的少先隊活動,對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端正學生的思想道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語文教師恰當的利用少先隊活動的過程進行寫作訓練,無疑是一項一舉多得的好事情。每年的春秋兩季,學校都要組織大型的系列社會實踐活動,這也正是語文教師大顯身手的好時機。例如:組織師生參觀“互助酒廠”之前,教師創設情境激發孩子對于釀酒工藝向往和好奇心,引導學生將參觀之前的喜悅、興奮和期待寫出來。活動結束后,老師們又引導學生寫出參觀之后的感受。這樣,很多學生寫出了情文并茂的好作文。
三、激活思維,標新立異,提高學生的想象力
作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想象力。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逐步提高學生的想象力。
(一)觀察生活,激發想象
無論哪一類想象作文都脫離不了現實,離開現實,作文就會顯得空洞。例如,童話式想象作文,它要求學生以動物代替人類形象的方式表達自己對世界的認識。這類作文實際上是對現實生活的再現。
(二)結合課文內容,進行想象
課文是學生寫作的范例,教師應充分利用課文資源,結合課文內容、課文插圖,讓學生練習改寫、續寫、擴寫。例如,學習了《凡卡》一課后,就可以讓學生想象,凡卡把信寄出去以后,故事又是如何發展的。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能點燃學生想象的火花。
(三)加強課外閱讀,才能不斷培養想象能力。
閱讀能力的提高必定有助于作文能力的提高。重視引導學生積累豐富的、生動的、有趣的寫作材料,在文章之外下足功夫,一要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課外多讀書、多觀察、多交流,廣泛涉獵歷史、科技、自然等方面的知識。這樣不僅可以開闊視野、增長見識,而且會產生描述、書寫的強烈愿望。
記的有這樣一句話:“聽說的,我容易忘掉;看到的,我能理解;只有親自做了的,我才掌握的很牢。”當學生感到有一滴圣潔的露珠滴落在靈魂深處的時候,當學生被沒膝的豐草所震撼的時候;當學生被蜻蜓的薄翼感動莫名的時候……憑借符號與語言、自然與生靈、真誠與熱情打開的思路就會一個個涌現出來,使學生的作文走向趣味與生動,走向豐富與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