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俊興
【摘要】環保部發布的2015年全國十大霧埋城市,河北省占據7席,河北作為京津冀一體化戰略的重要部分,河北省環境問題非常嚴重。但是生態環境問題在哪?本文通過分析環境及環境審計現狀,提出相關的解決對策,來達到推動河北省生態環境審計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審計
一、河北省生態環境現狀分析
1、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河北全省有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為5.43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積的近30%;有沙化土地面積2.72萬平方公里,退化和受到破壞的草場占據了天然草場的半壁江山。太行山地區、承德、張家口風沙危害,水土流失嚴重,僅承德市和張家口這兩地級市就有荒漠化土地1.84萬平方公里,占河北省土地面積9.68%,每年春季沙塵暴肆虐,并且土地退化還有加劇趨勢。現有林地面積365.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19.48%,遠遠沒有達到國家規定森林覆蓋率為30%的生態環境良性循環標準。
2、水污染嚴重,污染物排放量巨大
2015年全年河北省廢水排放總量約為14.9億噸,其中工業污水排放量約9.1億噸,生活污水排放量約為5.8億噸。由于廢水排放量巨大,致使水體的污染程度嚴重。河北省省七大水系共42條河流中,51.6%的監測斷面水質為5類、劣5類,14.6%斷面水質為4類,33.7%的斷面水質為2、3類。城市地下水和地表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且范圍在不斷擴大,其中地表水磷污染和地下水氟化物污染最為嚴重,部分水庫出現富營養化現象。
3、大氣污染嚴重,霧埋籠罩
生活在河北的人民都能切身感受到霧霾天氣給我們帶來的困擾,秋冬季節,霧埋籠罩,不見天日。穹頂之下的播出,更讓我們為之震撼。2015年4月環保部經過調查統計74個城市的空氣質量,包括京津冀、長江三角中工業帶、珠江三角洲地帶和中國另外兩個直轄市、其他的省會城市和國務院審批的計劃單列市等,空氣質量排名倒數前十的市分別是河北的唐山、保定、邢臺、石家莊、邯鄲、衡水、廊坊,河南鄭州、山東濟南、江蘇常州,河北省占據7席。可見河北省空氣質量確實令人擔憂。
二、河北省生態環境審計現狀分析
1、生態環境審計理論尚不成熟
從20世紀60年代環境審計誕生開始,至今已有50余年,國際上已經比較成熟,而國內尚處于初步發展階段,關于生態環境審計的概念,假設,目標,準則,原則,要素,環境審計的內容和方法都沒有權威的闡述,這導致了環境審計沒有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沒有可行的理論為生態環境審計實務服務。實踐的不夠深入,又制約了生態環境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國內學者對環境審計的研究過于零散,都是對其一部分進行研究,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
2、生態環境審計法律法規不健全,制度不夠完善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沒有對政府環境審計有關內容與職責做出明確界定,并且由于我國的政府環境審計工作起步較晚,省級以下政府審計機關單獨開展全面性的環境審計工作很少;雖然我國頒布了20多部有關環境和資源保護的法律法規,400多項環境標準,河北省也制訂了十幾部地方環境污染條例,初步形成了環境保護法律體系,為開展環境審計提供了一定的依據。但是這與國際的環保體系相比還相差甚遠,有許多領域存在空白或者不可操作性。
3、生態環境審計主體單一
目前河北省生態環境審計的主體主要是政府審計機關,會計師事務所和企業參與不積極。目前,環保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的財政支持,企業對環保問題缺乏重視,大多數生態環境審計的項目由國家審計機關審計,出現政府審計單打獨斗的局面。這就容易導致審計質量出現問題,也難以發揮環境審計應有的作用。
4、生態環境審計范圍和內容狹窄
當前,河北省的環生態境審計還停留在傳統的對環保資金使用的合法性、有效性、效果性進行審計,對于環境政策制定的可行性,環境政策執行的效果性,環境行為導致的環境后果所造成的社會影響缺乏有效的評價。2014年,河北省審計廳共發布23個審計公告,2015年發布33個審計公告,沒有一個是關于環境審計的,可見河北省在生態環境審計方面做的還不夠,也缺乏相應的重視。
5、生態環境審計財務基礎薄弱
河北省乃至全國尚未建立環境會計制度,不能為生態環境審計提供一套完整的環境信息,導致環境審計出現在“黑夜”中摸索前進的局面。除此之外,環境信息披露的理論制度不夠成熟,實務經驗匱乏;企業披露環境信息的數量少,內容簡單,形式不統一;現今的一些企業所披露的環境信息大都是比較空洞的,缺乏實質性內容;加上缺乏政府的監管和自身實力有限,許多小企業根本不披露環境信息,這也從一方面制約了環境審計實務的有效開展。
三、推動河北省生態環境審計工作發展的措施
1、加快環境審計立法,讓環境審計有法可依
國家審計署和地方審計局應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審計主導作用,詳細了解全國和本地區的環境審計基本狀況,推動全國人大和地方人大出臺生態環境相關法律及地方法規。加快生態環境審計立法一方面要擴大環境審計機關權限,使環境審計機構更具權威性,避免出現審計疲軟現象;另一方面要建立全面的可操作的環境審計工作細則,細化生態環境審計范圍和流程,提升審計工作的流暢性,避免出現審計依據空白。
2、建立環境會計制度,完善環境信息披露制度
河北省應頒布環境會計條例,明確環境會計主體,核算方法,環境會計要素、會計假設等,企業在傳統財務會計的基礎上,逐步引進環境會計,這樣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可以在避免大刀闊斧改革帶來的不適應和企業部門結構變動。關于環境信息披露,可以借鑒日本的經驗,詳細規定環境報告書的制作目的和方法以及報告的內容和對象,提供環境業績評價指標體系,規范和統一了環境報告書的格式,提高了環境信息披露的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環境信息披露具有強制性,不只是只有上市公司才對環境信息進行披露,其他中小型企業也要披露,為民間審計機構的參與做好鋪墊。
3、擴大生態環境審計主體
在堅持以政府環境審計為主體的模式下,要積極誘導社會審計機構和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參與進來,避免出現政府審計部門單打獨斗的局面。同時民眾日益增強的環保意識要求第三方機構參與到生態環境審計中來,這就大大刺激的民間環境審計的需求,民間審計擁有靈活,經濟,獨立等特性,能夠適應那些規模小的民營企業,彌補目前政府審計力量不足的缺陷和企業需要第三方鑒證機構鑒證來擺脫環境責任的要求。
4、豐富生態環境審計內容
改變目前單一的對環保資金使用情況審計的現狀,在環境政策制定環境就進行審計,以防止出現環境政策不符合本地區經濟發展和生態換進現狀的現象;增加審查企業是否完全的遵守了相關的環境法律法規,對其執行環境政策的的成果進行審計;企業是否進行了相關的環境內部控制建設以及環境內部控制是否實際運行并取得良好效果;進行生態環境績效審計,審查企業環保資金使用的效率性,效果性,評級企業由于環境行為導致的環境影響。
5、抓準主要矛盾,對重點項目加強生態環境審計
就目前形式來講,河北省的環境審計力量還是比較薄弱與環境問題突出的矛盾明顯。為了有效利用現有的審計力量,要分析清主次,對重點行業,重點項目進行著重審計。河北省主要的環境污染來源建筑業、鋼鐵水泥業、煤炭化工、危險化學品、汽車等高能耗高污染行業,對這些重點行業進行審計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對于一些污染小,耗能低的新興產業,審計機關可以適當減少對其審計。此外還要對一些地方政府以環境污染換取經濟發展的行為進行審計,“解剖麻雀,抓典型”,以此來警示這些政府行為。
參考文獻:
[1]朱可.淺談我國環境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西南財經大學報,2013(04).
[2]王翔.我國環境審計存在存在問題及對策探析[D].江西財經大學,2014(06).
[3]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規劃[S].2015年12月.
[4]范靜靜.基于生態文明建設視角的政府環境審計研究[D].安徽財經大學,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