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躍婷
【摘要】本文針對公民隱私權受到公共視頻監控侵犯這一現象,說明我國在隱私權方面的法律規范的缺陷,并對隱私權的權利救濟和立法做出建議,以便于公民的隱私權得到良好的維護,在隱私權被侵害時能夠及時維護自己的權益。
【關鍵詞】隱私權;視頻監控;權利救濟
1關于隱私權、公共視頻監控系統的內涵界定
1.1隱私權的界定
隱私是一個自然人擁有的與社會公共生活無關的個人生活信息,如個人數據和個人生活資料如身高、體重、年齡、三圍、收入、飲食喜好與性關系史等,隱私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一種人格權,而且權利主體對他人在何種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對自己是否向他人公開隱私以及公開的范圍和程度等具有決定權。2009年《侵權責任》第2條正式確定了隱私權的概念,這意味著隱私權已被我國法律所承認。隱私權主要包括這樣幾個方面的內容:個人生活自由權,情報秘密權,個人通訊秘密權,個人隱私利用權。
1.2公共視頻監控系統的界定
視頻監控系統大家都知道,那么我們這里強調的重點在于公共二字。何謂公共?即是在公共場所安裝的視頻監控系統。那么我們就要了解公共場所有哪些。根據《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能依法進行衛生監督的公共場所共7類28種:(1)住宿與交際場所,(2)洗浴與美容場所,(3)文化娛樂場所,(4)體育與游樂場所,(5)文化交流場所,(6)購物場所,(7)就診與交通場所。
2公共視頻監控對隱私權造成的侵害
公共視頻監控首先侵害了公民的私生活秘密權。我國的公共場所的攝像頭都是24小時全年無休,這使得人們生活被過度監控,監控的時間遠遠超過了維護公共安全的需要,當人們察覺到這種觀察,通常會導致安全感的缺失。甚至,保留監控的視頻的管理員可能會泄露和傳播監控視頻資料。這無形中就會給當事人帶來困擾。公共視頻監控也妨礙了公民的私生活安寧權,一旦視頻監控針對到了某個具體的人,很可能這個人的正常私生活將會被打擾,原有的秩序被破壞,這時候就會導致安全感缺失,私生活安寧不能再繼續保持。公共視頻監控不僅會侵害私生活秘密,妨礙私生活安寧,也可能限制私生活決定權。在公共場所安裝攝像頭,會造成這樣一種后果:人們處于一種被監視的感受下,當人們想做出一定的行為就會考慮到這是一個公共場所,什么行為可以做什么不可以,人們的意愿受到了制約。
3針對公共視頻監控侵犯隱私權問題的權利救濟與立法建議
3.1侵犯隱私權問題的權利救濟
在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定: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審理名譽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中強調指出:對未經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隱私材料或以書面、口頭形式宣傳他人隱私、致人名謄受到損害的、應當按照侵害名謄權處理。這些規定為民事審判涉及個人隱私侵害訴訟提供了法律依據,受害公民可根據這些法律提起訴訟。
3.2立法建議
首先是明確隱私權的主客體,隱私權的主體應當是自然人,不包括法人。隱私權的客體包括三個方面:私人活動、個人信息、個人領域。隨著社會發展,隱私權的客體是不斷更新豐富的,比如說我們在上網時登陸的賬號,填的信息資料,是否應當作為隱私進行保護,一旦被盜用或其它情況我們是不是可以認定其侵犯隱私。這里應當事先就在法律中對這方面的評鑒標準做個設置。
其次是明確隱私權的范圍,除了明確屬于隱私權范圍的情況外,當下社會存在許多可能會出現的模棱兩可的侵犯隱私權的狀況。比如公共視頻監控超過一定限度則侵犯了公民的隱私權,曝光或者轉載公共視頻監控也會侵犯公民的隱私權。當然,當隱私權與公共利益、他人合法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對隱私權應當有限制,比如對公務人員的財產狀況的公開。所以,對于隱私權所包含的范圍,應當做到不斷順應時代不斷加以豐富。
最后可以從視頻監控方面的行政措施保障隱私權,對于隱私權的保護,除了在法律上完善隱私權的相關規定,以便受害人尋求救濟。另外,也可以從視頻監控的安裝下手。首先,對于公共視頻安裝的主體應當做出限制,比如對主體資格的限制和發放許可。其次,在視頻監控的管理方面應當加強,杜絕工作人員違背職責,擅自復制監控內容甚至傳播、轉載。另外,公共視頻監控既然是為了維護安全而不是監視大眾,那么應當有具體的監控標志。
參考文獻:
[1]王利明.人格權法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季秀平.民法學簡明教程[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3]傅強,劉宇航.公共場所隱私權法律保護研究——以公共場所攝像頭的管理為視角[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
[4]高元.試論監控行為的立法規范[J].科技與法律.
[5]趙源.關于公共視頻監控系統與公民隱私權問題立法對策研究[J].中國安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