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寄托
興許是行業特性所定,他人脈廣泛,極具人緣,與他打交道的海內外友人,無不交口贊譽,打從內心折服他的學識才華與行為魅力。
在為民執言的民主政治建設舞臺上,他敢想敢作敢為,尤其是他常以仁愛之心,堅持不懈地為弱勢群體說話、辦事,為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鼓與呼,其公平正義之舉給人印象深刻,展現了別樣的時代風采。
他就是市人大代表、民盟市委委員、上海基督教青年會總干事吳建榮。
以樂為媒 辛勤園丁悄然投身新事業
在吳建榮的從業生涯中,曾先后在上海控江中學、上海新安職業技術學校、上海東升中學任教,是一位出色的音樂教師;他當過16年的學校團委書記,是當時圈內老資格的團干部;他又是富有經驗的學校政教干部,先后在上海新安職校、上海東升中學出任政教主任,勇于創新,力推教改。1990年,因其提出的音樂藝術課程教改的方案別具新意,廣受好評而榮獲市園丁獎,而后又被授予上海市優秀教師稱號。就在業內一片贊譽聲中,吳建榮卻悄然轉身,縱情投身于一項鮮為人知的新事業。
音樂藝術是世界共同的語言。酷愛音樂的吳建榮研究音樂的實踐中,不知不覺間對西方宗教藝術世界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加入基督教,自1991年起相繼出任上海基督教青年會行政負責人、副總干事、總干事等職位。對吳建榮來說,轉入上海基督教青年會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大考驗,要勝任這項工作,必須從頭學起。吳建榮在三年間采用半脫產的形式,奔波于滬寧兩地,攻讀金陵協和神學院教牧學研究生,取得教牧學碩士學位。繼而又遠渡重洋,歷時四年在美國柏祺神學院攻讀教牧學博士。
上海基督教青年會是一個擁有百余年歷史、秉承基督教核心價值的社會團體,其在新中國的建立乃至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吳建榮與他的同事們順應上海改革發展的新形勢,不斷交上出色答卷,向世界呈獻多元多彩的上海,也為上海宗教團體的社會參與和社會融入提供經驗。
“友情連四海,友朋滿天下”。上海基督教青年會與世界140多個國家與地區非政府組織廣泛交流,友好合作,影響深遠。震驚世界的“9·11”事件發生時,正值美國代表團到訪,吳建榮與他的同事們以寬容之心,第一時間送上同情安慰之意,代表團成員深受感動。
“走出去”工程成效不俗。2015年,吳建榮他們與北美、南美、中東地區以及非洲23個國家和地區的青年相約,在美國圣路易斯集會交流,重點推介宣傳中國“一帶一路”愿景宏圖,說明上海海納百川、改革開放的大政方針。
“請進來”舉措影響非凡。2015年5月,上海基督教青年會承辦東亞基督教青年會總干事會議。吳建榮他們根據紀念中國人民抗戰勝利70周年的大背景,結合抗戰中上海的歷史,在會上重點闡述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不忘歷史,熱愛和平的總基調,入情入理,反響較為熱烈。
“心系港臺,情暖同胞”。吳建榮他們連續十年推行臺灣、香港大學生來滬實習工程,以專家講座,到國企、外企實習,組織他們作客百姓家庭等形式,增強了青年學子的國家認同感。
以愛為銘 亮出新招助人一圓心底夢
這些年來,作為總干事,吳建榮善于圍繞上海發展大局,在熱忱服務社會方面新招迭出,并使之成為青年會服務上海的特色品牌。
著力構建富有海派特色的敬老項目。針對上海城市老齡化日趨嚴峻的新形勢,吳建榮他們重點在特色為老服務上下功夫,相繼在上海城鄉建立了5個老年人日托中心、1座老年護理院、10個分中心,并精心設立為老年人服務的特色項目。在強化為老服務硬件建設的同時,軟件建設同步推進。老年大學、音樂、舞蹈、書法、美術、家政培訓等諸多活動小組一一呈現,老年人感嘆“年少一夢終得圓”。
“公平正義,大愛無疆。”這些年,吳建榮他們不遺余力為包括農民工、下崗女工、自閉癥兒童、精神病患者在內的弱勢群體奔走呼吁,讓上海改革發展的陽光雨露灑遍城鄉每個角落。“世博會”期間,青年匯精心設計每個細節,配備了一支得力的志愿者隊伍,每2個志愿者服務一個“特殊游客”,幫助10多名精神病患者游覽世博會,受到上海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吳建榮與青年會的同事們坦誠以待,向農民工伸出熱情的援助之手。2012年起,青年會以科學知識幫困扶貧的形式,舉辦電腦基礎知識培訓,從最基本的ABC教起,通俗實用,幫助農民工掌握電腦打字、網上購票等技能。上海“世博會”期間,吳建榮組織100位志愿者,相邀100位農民工子弟“一加一”共游世博園。
以民為先 盡心履職坦誠建言獻良策
無論作為上海基督教青年會總干事,或是民盟上海市委委員,還是市政協委員,吳建榮在上海參政議政的政治舞臺上,可謂是一員老將。他曾連續四屆擔任市政協委員,為加快上海改革發展坦誠建言。由他提交的《關于加強高層建筑消防安全教育和措施》的提案,曾榮獲市政協優秀提案獎。
也許正是吳建榮在上海參政議政的政治舞臺上有作為、敢擔當,換屆選舉時,他當選為市十四屆人大代表。
吳建榮善于把人大代表、民盟市委委員、青年會總干事等各種優勢融合于履職實踐中,常常是事半功倍。顧村是近年來寶山快速發展的新興地區,尤其是隨著大居工程推進,人口迅速集聚。吳建榮感到,顧村在快速推進城市化的進程中,文化配套設施建設略顯滯后。于是,他帶著團隊深入顧村社區調研,并以“倡導文化、學習文化、享受文化”為原則,全力與顧村鎮合作,打造新型社區文化。在吳建榮的共同組織協調下,一個獲得三個人群居住區域共同認可的新型社區文化新格局得以形成,社區文化中心內,豐富多彩的學習培訓班、品種豐富的各類課程吸引眾多愛好者,新組建的社區弦樂團、舞蹈隊為社區平添歡聲笑語。吳建榮還經常邀請中心城區有一定影響力的文藝團隊到顧村社區演出,俄羅斯藝術家也曾前來獻演。居民盛贊,身居顧村便能分享學習文化的喜悅,享受有文化引領的現代生活。
社會養老是吳建榮始終關注的重要民生議題。他在代表建議中提出,以代際養老的模式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希望社會公共政策向低收入老人傾斜,政府向負有贍養老人責任的困難家庭子女發放適當補貼,鼓勵居家養老。吳建榮代表深知,建議落實存有難度,但事關百姓養老大計,他甘愿反復呼吁。
多年來,吳建榮對在滬打拼的農民工始終結有不解的情緣。在繁忙繁榮的快遞事業的背后,吳建榮敏銳地感受到從業者遭受的辛酸與不易。他呼吁政府盡快規范上海快遞行業,建議相關部門加強行業整頓,統一標準,強化職業培訓,提高快遞行業人員入行門檻,切實保障其安全與權益。為此,吳建榮還作客上海電視臺《兩會特別節目》,從代表視角闡明規范快遞行業的緊迫性、必要性,呼吁給予農民工更多包容和關愛。這些年來,吳建榮他們身體力行,傾力推行關愛農民工子女的“五個一”工程,即做一次體檢、聽一次講座、看一次動漫展、配一份健康檔案、送一份小禮物。迄今為止,寶山已有3000多位農民工子女受惠,全市已達30000余人。
盡心履職,坦誠建言,吳建榮圍繞城市安全、市民出行等諸多議題建言獻策,他建議適當限制城市大型燈光廣告,確保城市安全;針對“停車難”的議題,他提出可在城區一些非主要路段劃定部分停車位,亦可在特定時段適度開放學校、公共體育場以及社區等空余場地,緩解老百姓“停車難”。
在過往的二十五載歲月里,吳建榮感恩時代,讓他由一名教師精彩轉身,在與國際交往的大平臺上,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富有成效地向世界說明改革開放、海納百川的上海,也讓世界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和平崛起的中國。
在為民執言的民主政治建設舞臺上,吳建榮感恩選民的信賴與重托,不負眾望,坦誠建言,敢作敢為,善于為百姓解疑釋惑,勇于為弱勢群體排憂解難,讓人領略到他“仁者愛人,秉性依然”的寬廣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