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夫
摘要: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中,將“科學探究”引入課程目標,并明確指出“科學探究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茖W探究作為一項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它的總目標很明確,就是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于創新的探索精神,通過科學探究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關心社會與關心生活的意識。
關鍵詞:初中物理;開展;探究式教學
在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習慣于“高效率”的教學,喜歡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把物理概念,物理規律平鋪直敘地、面面俱到地全部端給學生,教師致力于“講清講透”、學生致力于“聽懂聽會”課堂學習的主體,學生只是被動、消極地隨著老師的思路去了解知識,掌握知識,無法獲得知識的情感體驗,學生的參與意識較差。要實現“科學探究”這個課程目標,就必須注入新的課堂教學模式,那就是探究式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探究式教學,既是物理課程改革新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體現,也是落實物理課程改革新理念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從這一點來認識物理教學中實施探究式教學的意義,對于克服探究式教學運用中的片面化、形式化,對于走出誤區,深化物理課堂改革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何在物理課堂上做到合理地運用探究式教學呢?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通過創設情景,可以激發學生發現問題的欲望和熱情,使學生感受到獲得成功的喜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使新課標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達到和諧的統一。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可以采用以下三種方法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
1、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景。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課本內容提出一些常見而有趣的問題,一系列現實性的問題,從生活實際出發,極易引發學生的關注和思考,提高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通過問題促使學生回想到日常的生活情景并且產生強烈的“愿聞其詳”的心理渴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2、利用信息技術和多媒體,創設問題情景。我們生長在南方,學生沒有見過雪,在學習“物態變化”時,教師可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深秋山腰間的大霧,清晨草地上的白霜,北方的雪景、春天冰雪融化成水;干冰升華吸熱,形成大量的“白氣”;雨水形成、循環過程等現象,創設出“云、霧、露、水、霜、雪、冰是怎樣形成的”的情景,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在充滿情趣的氛圍中踴躍思考,各抒己見,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
3、利用物理實驗,創設問題情景。例如,在講“液化和汽化”時,我在上課的時候,從冰箱里拿出一瓶冰凍的礦泉水,上課時對著學生把瓶外的水珠用毛巾擦干,過了一會兒,瓶外又有大量的水珠,“這些水從哪里來,是不是瓶子漏水?”利用一些生活中情景,導入新課。于是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實驗情景中,激起了強烈的探究欲望。
二、精心設計,引領學生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自己的體驗,參與和探究為主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以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創造性人才為目的。因此,初中物理探究式課堂教學,必須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學生主體特征,教師影響學生,反過來學生又促進教師。教師備課時,可精心設計一些具有針對性和探索性的問題,編寫課前預習提綱,并事先印發給學生預習,使學生對要學習的問題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學
習的主動性,以便活躍課堂氣氛,這樣課堂教學才能引而有發,教有成效,學有所得。
三、分組合作,營造探究氛圍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提出,要“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創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圍,可以促進學生間相互學習和借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在現代社會生活和科學工作中,個人之間和團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干出一番大事,要想有所發明創造,只有依靠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在教學中只有充分發揚民主,使學生在尊重、平等、信任、理解和寬容的氛圍中受到激勵的鼓舞,得到指導和建議,才能形成有利于學生主體參與的人際關系氛圍。一般情況下,初中物理課的探究實驗可根據“組間同質,組內同質”的原則,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合作小組,對問題進行共同探究,每個組內成員都有不同的探究任務,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教師應以一個合作者的身份出現,尊重學生的感受,保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的作用就是組織學生發現、尋找、搜集和利用各種有利于進行探究學習的資源,組織學生營造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等,從傳統的“帶著知識走向學生”轉變為“帶著學生走向知識”。
例如,在講到滑動變阻器的接法有多少種,我讓學生分組,合作探究,鼓勵學生勇于猜測大膽操作,讓他們各抒己見,集思廣益,很快各種正確的接法全都找出,比老師直接給出答案的效果要好得多。接著讓他們總結不能改變燈泡亮度的接法、特點及原因,在探究中掌握故障分析。在探究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培養他們的探究方法、物理表達能力和合作探究的團隊精神。
總之,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真正做到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這一點,使學生真切地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從而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