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位于陜西省禮泉縣的袁家村,所呈現出的高效益的產業經營模式與空間發展狀態,為當前盲目“趨同”發展的鄉村空間建設提供了優良模板。本文著力研究袁家村“民俗旅游產業帶動型發展”的空間發展模式,為西北地區的鄉村空間建設提供具有價值的參考,也為當前鄉村建設尋求既符合鄉村個性又滿足時代發展需求的空間建構形式提供借鑒。
[關鍵詞]:空間模式;鄉村;袁家村
[引言]:時下中國已經走向城鎮化的發展道路,中國的眾多鄉村是城鎮化的對象。在響應號召積極發展的過程中,許多鄉村已經迷失自我,在建設過程中盲目跟風城市,不假思索地照抄照搬,鄉村完全淪為城市的復制體或附屬品,喪失其原本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導致鄉村建設千村一面,失去了“鄉愁”的味道。鄉村居民在社會主流文化價值觀念的影響下產生了不同程度的鄉村認知偏差,導致鄉村社會內部的價值取向發生分歧,鄉村發展難以得到足夠的重視與認同。被人們稱為"關中印象體驗地”袁家村的成功建設如一縷清風,給眾多迷茫的鄉村建設者們帶來陣陣愜意。筆者通過實地調研、采訪及查閱資料的方式對袁家村的“民俗旅游產業帶動型發展”的空間模式進行研究。
1、袁家村歷史及概況
1.1地理位置及氣候條件
袁家村坐落在陜西省咸陽市禮泉縣煙霞鎮北面的舉世聞名的唐太宗李世民昭陵九嵕山下,此地屬于陜西關中平原腹地。“關中”在歷史上是一個地區名稱,所指范圍大小不一。當代所說的“關中”,即關中平原。它東起潼關,西至寶雞,南接秦嶺,北抵陜北高原,號稱"八百里秦川",包括了寶雞、咸陽、西安、銅川、渭南五個地市,屬麥粟文化地帶,是組成歷史悠久、光輝燦爛的黃河中游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關中地區屬大陸性氣候,年均溫6~13℃,年降水量500~800毫米,其中6~9月份占60%,多為短時暴雨,冬春降水較少,春旱、伏旱頻繁。
1.2發展歷史概況
上個世紀70年代以前的袁家村,是當地出了名的貧困村。在改革開放的初期,由郭裕祿帶領全村村民,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和村辦工業,當時在全國都出了名。1993年,袁家村成立了農工貿為一體的集團型企業袁家農工商聯合總公司,下轄12個子公司,在西安還有這個村的房地產公司。目前有400多口人的袁家村,村資產已達到1億多元,村民家家住上了小洋樓,人均住房52平方米,家家生活得很滋潤。從“貧困村”到“億元村”,其發展中每一步的實踐與創造,離不開鄉村發展模式的不斷改革與深化。
2、袁家村空間發展模式
本文研究的袁家村空間指:袁家村的物質實體空間以及物化型社會空間,而物化型社會空間可以包括生產空間、居住空間、日常活動空間等。袁家村的整體空間結構具有清晰明了、完整統一等特征,主要分為三大片區:關中印象體驗地、農家樂區和古鎮區。這三大片區又由幾條道路主軸線貫穿起來。而三大片區內部又各自具有主要的空間軸線。每個分區內道路軸線密集度不同,但是各分區都是以道路為軸線將各個商戶及院落串聯起來,方便游客到達。下面筆者將從袁家村三大片區的建設規模、空間結構、空間構成、使用情況這四個方面分析。
2.1三大片區的建設規模。這三大片區中,關中印象體驗地的建設規模最大,單體數量最多并且其院落種類也最多。其次是農家樂區,其院落數量最多。最后是古鎮區,其單體建筑體量最大。這三個分區各有建設特色,因各自功能不同。
2.2三大片區的空間結構。關中印象體驗地的空間結構相對較復雜,其集小吃特產、手工藝品、酒吧、茶樓、住宿、娛樂休閑于一體,因功能的多樣性而形成豐富的空間結構。農家樂區功能性相對簡單,主要向顧客提供餐飲和住宿,進而空間結構也相對簡單。古鎮區功能多樣,但空間結構未形成趣味性,比較單一,因此此處空間對游客吸引力不是很大。
2.3三大片區的空間構成。關中印象體驗地的空間結構十分靈活多樣,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傳統鄉村聚落的自由靈活多變的特征。而農家樂和古鎮區的空間構成較單一,繼承了傳統鄉村聚落簡單的特征。
2.4三大片區的使用狀況。目前關中印象體驗地和農家樂區均呈現出良好的空間使用狀況,具有很高的人氣與空間活力度,而關中古鎮的空間使用狀況與其他兩區尚存在較大差距,缺乏對游客具有吸引力的亮點空間。
3、袁家村空間建設成功經驗與啟示:
3.1敢于創新的領導與團結一致的團隊
縱觀袁家村的發展史可以發現,袁家村空間建設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主要歸功于敢于創新、大膽嘗試的領導人郭裕祿。他不畏艱辛、不怕失敗帶領袁家村的民眾在不同的時候進行不同嘗試,袁家村民眾也積極跟隨郭裕祿同志,最終探索出一條屬于袁家村的發展道路。現在他的光輝歷史已被寫進袁家村村史館,被袁家村村民以及前往袁家村旅游度假的游客們銘記。
3.2有遠見的鄉村規劃設計者。
袁家村空間具有規劃與自然發展相結合的特征。這也是現在普遍鄉村空間建設中所缺乏的。袁家村空間邊界不是規整的,而是自然狀態的,不規整的。但袁家村內部空間功能布局清晰,軸線結構明確,是典型的規劃模式。
3.3回歸鄉土,重塑鄉村生機。
袁家村空間定位準確,回歸鄉村本色,大力發展原汁原味的鄉村景觀及美食,將袁家村經營成“關中印象體驗地”。這使常年在喧囂的大城市的人們如口渴的人見到一泓清泉,紛紛涌入袁家村來體驗鄉村的氣息。這也是袁家取得重大成功的原因所在。
結語
袁家村空間建設的成功帶給我們很多啟示,但如果村村都建成“袁家村”,那也就沒有所謂的“袁家村”模式了。因此我們在學習袁家村的成功經驗時要積極探索屬于自己鄉村發展的道路,不能盲目照搬,要結合自身情況,合理利用已有資源和優勢,創造屬于自身的有個性和特色的發展道路。
[ 參考文獻]:
[1]姚朋,李雄. 本土的場所與鄉愁——城鎮化中的風景園林現象學設計策略探討[J]. 中國園林,2014,12:36-39.
[2]李露,張玉鈞. 村鎮景觀建設途徑研究:以湖南長沙喬口鎮為例[J]. 中國園林,2015,12:18-21.
[3]吳珊珊. 鄉土的重構—袁家村“關中印象體驗地”空間分析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
[4]劉書特. 袁家村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基于調研的分析[J]. 商場現代化,2015,16:164-165.
陳彥彬(1991.5),女 籍貫:河南省濮陽市學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歷:2014級碩士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