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梅
【關鍵詞】 小學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提高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04—0106—01
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難點,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較多,在短期內也難以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教師應該參考人教版PEP《小學英語》教材的編寫大綱為思路,以交際功能和語言結構為主線,逐步引導學生運用語言完成有實際意義的語言任務,整合教學內容,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一、構建“有氧英語”課堂,促進兒童英語語言能力的覺醒
新課標下的英語教學提倡課堂言語的“張力”,講求“收”、“放”要和諧有度。課堂需要“氧”的活力,只有基于對學生的全面教育,源于對課堂教學言語活動的有效關注,多方位構建有氧課堂教學,學生的言語磁場才會被激起,才能夠自始至終地專注于課堂,課堂教學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呈現學生言語覺醒后的開闊場景。
有氧教學,讓學生在英語課堂自由地呼吸。尊重學生言語能力的自主覺醒,重視學生通過說將內在的精神、思想、情感外化。當英語課堂中學生不再是為教師而說,而是為自己而暢所欲言時,課堂就真正充滿了生命的氣息和言語創造力了。
二、創編英語兒歌,增強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
創編兒歌首先要有兒歌的原型,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如學生熟悉的中外兒歌。教師一開始可以選擇節奏比較簡單,歌詞比較少并且同學們比較熟悉的歌曲去教,如,《兩只老虎》《賣報歌》《鈴兒響叮當》等孩子們耳熟能詳的歌曲,以熟悉的曲調套唱英文兒歌,別有一番風味。此外,要注重學生生活的興趣。學生生活中的音樂、兒歌、游戲、競賽或者是感興趣的事或者物,日常禮貌用語,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縮寫詞等都可以運用到兒歌的創編中,讓我們的英語兒歌融入生活而更加精彩,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發展。
教師在教歌謠時,還可以加入一些圖片說明,一邊慢放圖片,一邊放錄音,做到聲形同步,圖文結合,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也可以在創編兒歌中突出學生的“無意注意”,讓他們律動起來,師生可以共同創造出一些生動、形象的肢體語言,并用肢體語言或表情表現出來,讓學生在邊說邊做中感受音樂的美和英文的美。
三、運用話題描述,話輪意識,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教學中教師若是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對某一事物或事情從各個方面去加以闡述、說明,使之形象化、具體化,即進行話題描述,養成話輪意識,會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可以表達的東西,開口表達也不會那么困難。
學生對話題進行思考與描述的時候,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這樣會讓學生有更多的話想說,也會聽到不同的回答。經常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描述,激活他們已有的知識,久而久之,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以及語言的運用能力一定會有更大的提高。
教材雖然給學生提供了最基本的知識,但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表達更加合理、更加順暢,很多地方需要教師整合學生的知識水平進行適當拓展,以增加知識,使描述更加生動、具體。例如,在教學Love Animals時,筆者和學生進行了如下話題:S1:Which animals do you like?
T:I like monkeys .Do you like monkeys?
S1:Yes ,I do . I like monkeys .
T:Why? Why do you like monkeys?
S1: Because monkeys are very clever and they are very fun.
在這段對話中,教師通過話題“Do you like monkeys ?”來轉換引出新的話題,通過“Why do you like monkeys ?”再一次轉換話輪,使話題引向深入,會話內容更加具體,語料更加豐富,信息更加全面,并通過重復學生的答案,自然、巧妙地糾正了學生話語中的錯誤。
四、在閱讀中提高兒童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在小學階段開展閱讀教學是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發展的一種途徑。開展閱讀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還要將閱讀教學與學生的聽、說、寫等能力的發展結合起來。朗讀是學生口語表達的基礎,學生的眼、口、耳、手等多個器官全部參與被調動起來,并在清晰、洪亮的朗讀過程中進行。朗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還能對口語表達中所需要的語氣、語調、情感的腔調等進行很好的練習。在指導學生進行朗讀練習時,要讓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有充分的聽的輸入,即通過教師泛讀或者利用錄音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示范。在充分輸入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多種練習形式指導學生細致模仿,在潛移默化中培養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