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晨霞
【關鍵詞】 中國風歌曲;音樂;實踐;延展
【中圖分類號】 G633.95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04—0115—01
“中國風”歌曲,是流行歌曲的一種,是新時代的中國音樂。何曉亮在他的《中國風音樂史》中是這樣定義的:“中國風”就是三古三新(古詩詞、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編法、新概念。)結合的中國獨特樂種。歌詞具有中國文化內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編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圍,歌曲以懷舊的中國文化背景與現代節奏的結合,產生含蓄、憂愁、優雅、輕快等歌曲風格。
一、“中國風”歌曲融于音樂教學的必要性
音樂教育所呈現的特點應是強調學生的民主和開放意識,要維護學生在音樂學習方面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愛好,真正把學習音樂的幸福和歡愉帶給每一位學生。 “中國風”歌曲是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元素的流行歌曲,具有所有流行音樂的特點。她的節奏之美、旋律之美、歌詞之美、意境之美,給人以特殊的審美享受,青少年在聆聽的過程中,在身心放松和愉悅的同時,在最激進的青春期能喚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因而,挖掘“中國風”歌曲中的傳統文化元素,讓“中國風”吹進中學音樂課堂顯得尤為重要。它既符合了新課標的理念“弘揚民族文化”,又遵循了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爸袊L”流行歌曲作為補充、附加,可以使課本中的民族音樂以另一種形式出現在學生面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中國風”歌曲融于音樂教學的課內實踐
1. 以熟帶新,引發興趣?!芭d趣是成功的一半”。流行音樂以其新鮮的感覺吸引著學生,使學生能積極且精神飽滿地去學習,如果在這個狀態下結合教材講授一些重點內容和音樂基本知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音樂課中,節奏教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可以培養學生的節奏感,進而促進學生對歌曲及音樂作品的理解與掌握。
歌詞是歌曲的眼睛,“中國風”歌曲的歌詞采用中國的古典詩詞。古詩詞本身就具有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很適合吟唱。古意繚繞、清新飄逸、韻味獨特、內涵豐富、曲調流暢、易于傳唱,是中國風歌曲之所以能夠雅俗共賞的重要原因。課堂中,單純的節奏教學顯得很枯燥,不能深入進行。許多說唱風格的“中國風”歌曲如《霍元甲》等,鮮明的節奏感、獨特新鮮的風格韻味,很容易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另外中國樂器的使用技巧也博大精深,在課堂上可以恰如其分地利用“中國風”歌曲中的民族樂器,作為學生學習民樂這一內容的切入點,在清新優雅的“中國風”歌曲的格調中輕松地展開“認識樂器”的教學。總之,利用“中國風”歌曲的魅力和特點讓音樂課堂的內容豐富而生動,讓學生的學習變枯燥為興趣,變被動為主動,變消極為積極。
2. 以情促情,尋找共鳴。旋律和意境是歌曲的靈魂。古旋律的巧妙運用是“中國風”歌曲的又一個特點,其大多來源于我國戲曲和民歌,《梨園擷英》這一單元的主題是感受我國的戲曲音樂。在學習中,可以用“中國風”歌曲的片段作引子欣賞與戲曲有關的知識和唱段,用《在梅邊》導入戲曲,用《蘇三說》引入京劇,用《新貴妃醉酒》介紹京劇大師梅蘭芳。通過對這些歌曲的分析和了解,同學們對戲曲產生了相當濃厚的興趣,戲曲唱段的學唱就容易多了,整個單元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順利地學習并達到了理想的效果。同時,在課堂上利用傳說故事加強學生對古典樂曲及戲曲欣賞時代背景及情節的理解,這些都是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學生從中既受到文學、傳統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同時也有助于他們對歷史、地理等文化知識的了解,更加提升了他們欣賞音樂的品位。
三、課外延展與思考
從音樂教學的角度看,學生隨著年級的升高,其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也進一步擴展,感受體驗與探索創造的能力也不斷增強,其音樂學習領域有必要拓寬,接觸的音樂曲目需要更加豐富。為此,在課堂教學之外,運用新課程理念,挖掘和開發推出了“中國風歌曲欣賞”的拓展性課程,讓學生了解更多的“中國風”歌曲。把流行歌曲中很多能夠反映現實生活、愉悅身心、激勵人們積極向上的作品引入課堂,激發學生們學習經典音樂和傳統音樂的欲望,讓流行歌曲真正成為促進中學生音樂素養的“藥引子”。
《中國風》歌曲引入課堂對音樂老師來說,自身必須要有較高的教學藝術來吸引學生。引入不是簡單的移植,而是有選擇、有目的地將那些適宜中學生年齡特點、身心特點的“中國風”歌曲引入課堂。同時,作為教師了解、重視學生的興趣愛好只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還必須培養、發展、拓寬學生的興趣愛好,逐漸將他們的興趣愛好引導到更廣闊的領域。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