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方槐 張思琪
烏蒙山高谷深,氣勢磅礴。79年前,著名的烏蒙回旋戰在這里打響,紅2、6軍團在賀龍指揮下,勝利完成了回旋作戰任務,打破了國民黨軍重兵圍殲的計劃。79年后,同是在烏蒙山區,中鐵五局六公司鋪架王牌軍將士們持戈躍馬,足及崇山峻嶺,用精湛的技藝將鐵路建到了革命老區納雍縣,一舉結束了這里不通火車的歷史。
因地制宜握先機
2014年11月,項目經理曠天晃接到新的“軍令”后,立即作出作戰安排。作為先遣隊隊長——項目總工程師沈志偉,立即帶領他的“偵察兵”們開始了前期的偵查活動。
按照原來的施工組織設計,在織金地區只設一個鋪架基地,而這個基地由中鐵四局負責,也就是說中鐵五局在織納鐵路所需要的全部軌排拼裝全部由中鐵四局承擔,中鐵五局只負責鋪架作業。但實際情況卻與設計初衷差距很大,如此下去根本無法確保工期。“偵察兵”們迅速將這一軍情向項目部作了匯報。曠天晃得知情況后,很快想到了解決方案:自給自足進行軌排拼裝,如此不僅能保證工期,還能為項目增加近千萬的產值。
帶著共用鋪架基地的方案,春節收假后的第一天,曠天晃就和項目黨工委書記石建華一道在前往建設指揮部和成都鐵路局進行拜訪。三顧“建指”,頻頻建言,終于說服了“建指”和成都鐵路局領導,這項方案獲得了一致通過。
2015年3月15日,織金北鋪架基地大臨建設正式動工,經過一番努力,他們在短短一個月時間里就使場地達到了拼裝生產條件。“鋪架王牌軍”風采開始在這里充分展現。
妙手回春解難題
烏蒙山區的三月間,已進入陰雨季節,道路泥濘,行走困難。建設者們從貴陽運輸物資進入織金北站,遇到如此的氣候和如此的道路,如同雪上加霜。更為糟糕的是,在織金到織金北站的聯絡線中必經過元寶山隧道,可這條隧道尚未打通,如同扼住了咽喉。如果設備、物資遲遲運輸不到位,一切方案都成妄談。怎么辦?項目部連夜召開會議商量對策。
經過協商,項目領導班子決定幫助中鐵四局架設元寶山一段橋梁,早日打通戰略咽喉。說干就干,班子成員一邊輪番前往中鐵四局、建設指揮部等洽談架橋事宜,一邊組織人立即對架橋機進行拼裝。5月25日,白馬洞大橋第一片T梁穩穩地落在了橋墩上,合作取得了成功。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聯絡線的打通,使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架設屬于織納鐵路上線的第一孔梁,其意義不言而喻。架梁隊隊長徐明與大伙一起認真研究隧道口橋梁架設施工方案,琢磨如何保證TJ165架橋機內部有效提梁空間狀態下降低架橋機高度、保證0號柱順利直立等問題。預則立,不預則廢,對問題的早一步思考,為下一步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6月13日,織納鐵路開始了289孔橋梁的架設征戰。8月3日,首座橋隧相連大橋順利開架。8月24日,織金縣與納雍縣交界的縣界大橋——武佐河特大橋迎來了屬于它的最后一孔梁按號就座。
架設武佐河特大橋十分不容易,其全長586m的大橋離尖山隧道出口只有12.57m的距離,是典型的橋隧相連,—橋跨兩縣,跨武佐河的主墩跨度達152m,最高橋墩達103.5m。大橋主橋墩在懸崖峭壁上,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被中國中鐵股份公司列為一級風險控制工程,成為織納鐵路第一號重難點控制性工程。為了保證安全順利架設,架梁隊提前同線下單位進行溝通、進行基礎整治,提前進行鋪軌過度,確保軌道在隧道內外都完成“找平”,并且達到同—坡度水平高度。8月24日11時,當武佐河特大橋最后一片梁安全平穩架設到位后,徐明看著納雍縣政府、縣電視臺、公安干警及當地老凹壩鄉村民舉行的隆重歡迎儀式,這個眼睛布滿血絲的漢子跟著老鄉們一起綻開了滿意的微笑。
科技創新保工期
光陰潮汐不等人,年難留,時易損。這支曾經一次又一次與時間賽跑的勁旅,在織納線上再一次拿出了自己壓箱底的利器,就像《速度與激情》賽車中那枚氮氣加速系統的按鈕,盡管按下的時間只有分秒間的差距,但勝負卻已一目了然。
從織金北站至納雍西站這段全長59.1千米的線路,是鋪架王牌軍此次必須搶奪的“要地”。項目部開始制訂的在正線鋪軌時采用“換鋪法”這一作戰計劃,在此時因多種原因導致既費時又費工,很不適用,必須另謀他策。有小有著諸葛之稱的項目經理曠天晃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帶領科技攻關成員從施工現場就地取材,利用導軌、支架、電動葫蘆等材料組裝起一個移動式的簡易龍門吊,每次使用需人不多,用時僅兩分鐘,效率提高10倍,費用減少近12倍。這一成果,點燃了攻關小組所有成員的創新激情,大家伙通力合作,再接再厲,將小改小革推向了高潮。比如說為平整底碴施工,勞務工們聯想到農村犁田方法,于是在裝載機上安裝了“中線凹槽犁”,廣泛使用在施工工地上,此舉節約了成本50余萬元。他們還為順利進行隧道口架梁制作了“無砼枕鋼構架”、為解決現有固定結構的混凝土澆筑模具效率低下的問題而所發明的“砼速拆多用模具”,等等,一連串的小發明不僅工效高,更節約了大量成本,如今這些小發明已經通過審核申報了專利。
眾擎易舉譜華章
寒冬時節,有“溶洞王國”之稱的織金地區依舊山川秀麗,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呈現了不一樣的冬景面貌。美景壯人志,施工現場每一個員工都在奮力苦戰,頂寒前行。
按照建設指揮部的要求,參建單位務必要按時完成納雍西站正線鋪軌任務,可由于在搶架納雍西站六線大橋期間,架橋人員分為兩班進行24小時作業,鋪軌人員嚴重不足,雖然公司先后從滬昆、廣州地鐵、深圳地鐵、西寧站改等項目抽調出120余人來支援織納鐵路建設,可是人員大部分還在趕來的途中,遠水救不了近火。這一嚇可愁壞了大伙兒。
前方人手不足,石建華便將目光轉向了后方。很快,一支由黨工委書記和項目經理為隊長、項目部副經理、總工程師、各部門管理人員為隊員的黨工團突擊隊組建起來。11月8日,突擊隊開始行動。隊長曠天晃先根據隊員的年紀大小確定好各自崗位,年紀輕些的負責爬車掛鉤,年紀大的則在地面負責取鉤、刨碴、安裝夾板、配合測量人員放中線。當鋪軌機轟轟啟動后,全副“武裝”的突擊隊員在隊長的一聲哨響中行動起來。一時間,你起身我彎腰,掛鉤的、刨碴的、放線的各行其是,井然有序。有的隊員口渴了顧不上喝水,腿走酸疼了咬著牙繼續干。一直干到晚上,大伙兒已經累得快撐不起腰了。
3天的不辭辛苦,3天的不分晝夜,突擊隊成功搶鋪納雍西站正線軌道1000余米,完成關鍵道岔2組,為線路正線貫通節約了近5天時間。
6月6日,織納鐵路鋪軌全線展開;6月13日,T梁架設正式開始;10月18日,289孔T梁全部架設完畢;10月23日,鋪架到達織納鐵路終點站納雍西站;12月28日,織納鐵路具備通車條件,正式結束了納雍縣沒有鐵路的歷史。
這支披荊斬棘的勁旅,用智慧和汗水將一個個鼓舞人心的數字刻錄在中國鐵路建設的史冊上,他們用濃墨重彩書寫出了速度與激情的壯麗詩篇。站在高處極目遠眺,織納鐵路仿佛就像一條鋼鐵長龍穿越奔騰在群山之中,給美麗的貴州增添了又一道風景。美哉織納鐵路,美哉英雄的鐵路建設者!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