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殿勝
維穩信訪工作關系到企業和諧、社會穩定,關系到進一步深化改革發展的大局。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企業必須樹立依法維穩的理念,將法治作為維穩的基本方式,真正轉變維穩理念、思路和模式,堅持依法依規和以人為本的原則,最大限度化解各種不穩定因素,確保企業健康、和諧發展。
當前維穩信訪工作分析
多年來,企業一直都高度重視維穩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然而穩定形勢并未得到根本改善,還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事實證明,脫離了法治范疇的維穩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形勢下維穩工作的現實需要。
從信訪人角度看:由于少數人法律知識不足,法治意識淡薄,仍存在著違背《信訪條例》和法律法規的行為。有的走訪反映問題,不是依法逐級有序,而是越級上訪;有的不是到有權處理的機關或指定的信訪接待場所反映問題,而是采取非正常上訪方式反映問題,進行纏訪鬧訪;有的反映問題缺乏事實依據和法律政策根據,主觀臆斷,憑空想象,不能實事求是反映問題;有的人不計危害和后果,利用手機信息、QQ群、微信、微博等方式,散布傳播不良信息,組織、煽動、串聯群眾集體上訪;甚至還有的非法聚集、打條幅、喊口號、圍堵企業機關、影響道路交通等。這些行為都違反了《信訪條例》和相關法律法規,既不利于問題的解決,又影響了正常的社會秩序,違法者還要受到法律的懲處,需要引起信訪人的高度注意。
從維穩信訪部門角度看:一些系統工作人員將穩定曲解為“太平無事”的社會狀態,從心理、行為上排斥矛盾糾紛的存在,視群眾正當的利益表達為對社會穩定的破壞,壓制群眾訴求,將群眾正當的維權行為與維穩工作對立起來。一些系統工作人員法治意識淡薄,用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既不能事前預防矛盾糾紛,也不懂得用法治方式解決矛盾糾紛。
依法依規維穩勢在必行
要解決維穩信訪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有效化解矛盾糾紛,就必須樹立依法依規維穩理念,運用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將維穩信訪工作納入法治范疇,使維穩工作走上法治化軌道。
法治維穩是加強維穩工作的必由之路。注重于強調法律的權威性,目的在于打破權大于法、以權壓法的傳統習慣,這是我國法治建設進步的體現。作為化解矛盾沖突、維護穩定的維穩信訪工作,是法治建設的環境保障,構成了依法治企的重要組成部分,必然要納入法治軌道。
法治維穩是加強維穩工作的根本保證。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實現公平正義是維護穩定的根本。法治的普遍性、原則性、穩定性、可預期性可以為群眾的行為提供可靠的指引,進而通過它的規范、指引、教育、強制作用將人們的行為納入法律的軌道,減少矛盾沖突的發生,為糾紛的解決提供明確可預期的操作規則。
法治維穩是加強維穩工作的應有之義。之所以要用法治途徑維護社會穩定,不僅是因為法治維穩有其合理性、可行性,更重要的是維穩與法治在本質上是相通的。維穩就是維持穩定的法律秩序,使社會生活在法律范圍內有序運行,法治所要求的普遍遵守與其內在良好品格正是群眾所追求的,法治維穩也必然會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與支持,離開法治談穩定就使穩定成為“空中樓閣”,離開穩定談法治也會使法治喪失價值基礎。
實現法治維穩有效途徑
積極暢通信訪渠道。對來訪人員隨訪隨接,對反映問題首問負責,及時就地解決上訪問題;定期調研,變上訪為下訪,變接訪為走訪,與群眾勤溝通、勤聯系,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充分利用員工懇談會、民主聯系人、微信、QQ群等創新方式,及時協調解決員工反映的問題,防止矛盾上行。
積極推進陽光信訪。為減少群眾走訪,避免越級上訪,開通網上信訪,信訪人可以通過網絡反映問題,網上查詢信訪事項的辦理情況等。實踐證明,網上信訪減少了信訪人的奔波之苦,降低了信訪成本,已逐漸成為信訪人反映問題的主渠道。
積極推動聯合接訪。對群眾反映的問題,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認真落實辦理責任,嚴格依法按政策辦事,對于需要多部門聯合辦理的事宜,充分發揮協調聯動作用,共同推動疑難復雜特殊信訪事項的解決。
積極推進惠民工程。高度重視民生工作,大力實施民生實事,將改革發展的成果普惠群眾。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在政策允許范圍內,盡最大努力幫扶救困,使群眾充分感受到企業的溫暖。
積極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利用新聞媒體和多種形式,深入宣傳《信訪條例》和法律法規,信訪部門把接待信訪人的過程與宣傳法律法規相結合,對信訪人開展面對面的教育引導,依法規范信訪秩序,推進信訪法制化建設。
(責任編輯: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