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問:寶寶突然大哭,而且聽不下,抱哄都沒用,這是怎么了?
嬰兒腸絞痛是指有些小嬰兒會出現突然性大聲哭叫,可持續幾小時,也可陣發性發作。哭時寶寶的面部漸紅,口周蒼白,腹部脹而緊張,雙腿向上蜷起,雙足發涼,雙手緊握,抱哄、喂奶都不能緩解,最終以哭得力竭、排氣或排便而停止,這種現象通常稱為嬰兒腸絞痛。
這是由于嬰兒腸壁平滑肌陣陣強烈收縮或腸脹氣引起的疼痛,是小兒急性腹痛中最常見的一種,常常發生在夜間,多發生在4個月以內的嬰兒,并多見于純母乳喂養、易激動、興奮煩躁不安的嬰兒。約20%的3月齡之內的嬰兒可發生腸絞痛。
WESSEL醫生在1954年提出嬰兒腸絞痛的定義:當沒有疾病的健康嬰兒每天啼哭的時間超過3小時;持續超過每周3天;持續超過3周。而最新的羅馬III標準中提出從出生到4個月的嬰兒,必須滿足以下所有條件:
1. 煩躁的發作,掙扎,或者沒有明顯緣由的哭鬧以及沒有明顯緣由的停止。
2. 每日啼哭時間持續3個或3個小時以上,每周至少3天,并且持續至少一周。
3. 沒有生長遲滯。
就可以診斷為嬰兒腸絞痛。其實,大家對于嬰兒腸絞痛并不陌生,傳說中的“夜哭郎”就極有可能是嬰兒腸絞痛哦。
腦腸軸是將認知和情感中樞與神經內分泌、腸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相聯系的雙向交通通路。在人的腸肌間神經叢內存在著自己的神經系統,它分泌的神經遞質也同時存在于大腦皮層神經系統內。這種神經遞質是一種肽類激素,故也叫做“腦腸肽”。它具有神經遞質和內分泌激素的雙重身份,也承擔著人體的免疫作用。人體這個巨大的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系統,就叫做“腦腸軸”。腦腸軸的穩定與嬰兒腸絞痛、功能性胃腸病等均密切相關。
嬰兒腸絞痛是可以自限的,往往在4月齡后就會明顯緩解。以前醫生基本是不干預的,隨著對于腸道菌群以及腦腸軸的認識,現在知道嬰兒腸絞痛與成人后的一些功能性胃腸病比如腸易激惹綜合征等有關聯。因此,對于嬰兒腸絞痛也需要進行醫學干預。一些益生菌,如羅伊氏乳桿菌,還有西甲硅油等對于嬰兒腸絞痛均有較好的作用。
作者簡介: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