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禮林 王雷
1.江蘇省灌南縣湯溝中心衛生院 223500;2.江蘇省灌南縣碩湖衛生院 223500
肺結核的預防控制方法及效果觀察
徐禮林1王雷2
1.江蘇省灌南縣湯溝中心衛生院 223500;2.江蘇省灌南縣碩湖衛生院 223500
目的:分析肺結核的預防控制方法及效果。方法:選擇湯溝鎮自2010年7月至2016年5月期間發生的肺結核患者60例,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將臨床療效、并發癥和臨床指標予以記錄,最后對預防控制方法和效果進行總結。結果:肺結核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以呼吸短促、呼吸困難以及咳嗽為主,其中浸潤性較為常見,接受針對性治療措施后臨床癥狀改善顯著。結論:肺結核患者需對其疾病特征進行分析,而后結合實際情況予以針對性治療方案,與此同時還需將日常防范進行加強,從而使疾病防治率進行提升。
肺結核;預防控制方法;效果分析
在呼吸內科疾病中肺結核較為常見,該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生率,且傳染性也相對較強。該疾病的主要病原體為結核桿菌,據相關資料顯示[1],近年來,該疾病發生率逐年增加,一旦不能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因此,對該疾病急性預防和控制至關重要。此研究分析肺結核的預防控制方法及效果,抽取湯溝鎮近七年來發生的肺結核患者60例,現將具體過程進行如下表明。
1.1 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抽取的肺結核患者60例均為湯溝鎮2010年7月至2016年5月期間發生,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最大年齡為89歲,最小年齡為60歲,年齡跨度經計算后為(72.6±5.8)歲,病程均在1年至2年之間不等。所有患者均對該研究知情,自愿參與實驗調查后均簽訂了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回顧性分析肺結核患者60例的臨床資料,將療效、并發癥和臨床指標予以詳細記錄,最后將肺結核的預防控制方法進行總結。
1.3 數據檢驗
本次實驗中的所有數據均利用軟件包(SPSS19.0)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率%形式呈現后利用卡方檢驗方式,最終檢驗結果統計學意義形成,則表示P〈0.05。
通過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可知,肺結核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以呼吸短促、呼吸困難以及咳嗽為主,其中浸潤性較為常見,接受針對性治療措施后臨床癥狀改善顯著,具體數據參數見表1。

表1 肺結核患者的表現和改善情況
據相關資料顯示,肺結核近年來在臨床中逐年呈現上升發展趨勢,該疾病的病情具有隱匿性,且時間較長,引發因素與結核桿菌感染存在相關性。與此同時,該疾病的病程相對較長,病情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遷延不愈,若不能及時采取治療措施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為此,通過對肺結核患者的臨床特征進行分析后,提出以下預防控制方法,具體內容包括:
3.1 肺結核的預防控制方法
對病源進行控制。通常情況下,肺結核患者會自身攜帶結核桿菌,因此具有較強的傳染性。有學者研究后指出,患者臨床體征出現之前,肺結核傳染性會達到一定的峰值,且多數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其感染率較高。由此可見,對疑似肺結核患者而言,臨床需事先予以胸片檢查,一旦被臨床證實需進行隔離治療,從而對感染源進行有效控制[2]。
疫苗。若肺結核患者與易感人群接觸后,需接受卡介苗,與此同時,還需將日常保健工作進行加強,對患者的飲食習慣進行調整,結合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飲食指導,與此同時還需確保足夠的休息。除此之外,主治醫師需告知患者多進行戶外鍛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自身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進行提升。
傳播源需及時切斷。肺結核的主要傳播途徑為呼吸道,因此在日常控制工作和預防工作中,需將環境衛生加以關注,還需告知患者個人衛生需加強。將個人良好習慣養成,確保室內環境干凈整潔,日常需勤加通風,確保空氣流通。
疾病防治工作需加強。就肺結核患者而言,臨床需予以有效的治療藥物,從目前的藥物來看,臨床常選擇乙胺丁醇、利福平[3]、異煙肼以及吡嗪酰胺等。但是由于每位患者自身存在諸多差異,因此在治療前需事先對患者的臨床表現進行掌握,而后結合實際情況實施針對性治療方案,在治療期間需對患者進行全程指導,告知堅持用藥的必要性,禁忌擅自停藥或減藥,在一定程度上使用藥有效性得以保證。
3.2 藥物防治需要注意的事宜
雖然藥物可以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以改善,但是在藥物防治期間,臨床主治醫師需對患者自身實際情況加以關注,如:肝功能和腎功能,患者的體質和體重等,而后依據檢查結果實施個體化治療方案[4]。除此之外,在治療期間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患者在治療前,主治醫師需實現予以藥敏實驗,并將實驗結果相結合,對患者的用藥史進行詢問,而后進行綜合評估,將安全性治療措施予以制定。②患者在治療期間,主治醫師需對藥物的使用劑量嚴加關注,并合理控制,若藥物劑量過大,會引發多種類型的毒性反應,從而對患者的身體造成損傷。③對患者的病情發展進行了解,并結合實際情況選擇針對性治療方案,主要為不良反應小、較高的安全性等[5]。④若肺結核患者的耐受力相對較差,需予以化療措施,若肺結核患者具有一定的耐藥性,需在醫囑條件下配合抗結核類抗生素,若患者的肝腎功能相對較差,需予以利福噴丁膠囊和帕星肼。
結合本次實驗數據結果可以發現,肺結核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以呼吸短促、呼吸困難以及咳嗽為主,其中浸潤性較為常見,通過針對性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顯著改善。由此可見,肺結核在治療期間,臨床主治醫師需對患者的肺結核類型和臨床特征進行充分了解,并進行綜合評估,最后將治療情況予以記錄。除此之外,還需對患者進行叮囑,告知其日常防范意識需加強,這樣可以使防治效果進行提升,同時可以使肺結核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提升。
綜上研究可知,肺結核患者需對其疾病特征進行分析,而后結合實際情況予以針對性治療方案,與此同時還需將日常防范進行加強,從而使疾病防治率進行提升。
[1]唐靜,韓巧竹.肺結核的預防控制方法探討[J].飲食保健,2016,3(10):196-197.
[2]謝旭求.肺結核病的預防控制方法分析[J].現代養生B,2014(8):291-291,292.
[3]葉秀榮,黎正規.某縣2008-2011年肺結核控制效果及影響因素的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0):642-643.
[4]劉 瑜 老年肺結核的預防及控制對策研究[J].《內蒙古中醫藥》2012.11.102-103
[5]陳鐵柱 肺結核的發病現狀及預防控制方法研究 [J].《現代婦女:醫學前沿》2015.2.178-179
R755.3
A
1672-5018(2016)12-1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