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麗
【摘 要】近些年來,全球報業都處于衰退狀態,地市級報紙更是發展乏力。面對著生存困境,各地市級媒體都在探索改革發展之路,多年來,阜新日報社一直致力于改革創新發展,多措并舉,激發媒體活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關鍵詞】地市級報紙 改革創新 調整結構 融合發展
改革開放三十余年,我國報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隨著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全球傳統媒體普遍式微,尤其是地市級報紙受新聞資源、體制機制和新媒體沖擊等因素的影響,更是陷入生存困境,讀者大量流失,廣告收入斷崖式下滑。那么,該如何突破困境,在艱難中生存和發展呢?作為地市級紙媒,近年來,阜新日報社通過新聞改革、調整經營結構和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等方式探索報業轉型發展之路,取得了一些成績,有效提升了報紙的影響力、傳播力和競爭力。
一、推進新聞改革,各媒體不斷迸發活力
阜新日報社現有《阜新日報》、《阜新晚報》、《阜新廣播電視報》三張報紙,承辦《阜新新聞網》。多年來,阜新日報社整合“三報一網”資源,加強新聞策劃、清晰媒體定位、增加媒體互動,大大提高了媒體的輿論引導能力和公信力。
1.整合媒體資源,圍繞中心,加強新聞策劃
雖然,受地域限制的影響地市級報紙的新聞資源有限,但是策劃地方新聞地市級媒體卻有著獨一無二的優勢。多年來,阜新日報社始終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結合阜新實際情況,緊緊圍繞全市開創轉型振興新局面和“穩增長、保發展”的總基調,超前運作,精心謀劃,集中優勢兵力深入采訪,以專版、專欄等形式進行大規模報道,新聞宣傳捷報頻傳。針對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策劃實施了“縣區經濟系列報道”、“經濟社會發展系列述評”,有效提振了全市人民加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為推動全市示范帶建設有序開展,開設多個專欄,策劃推出百余篇相關報道,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及時跟進、全面記錄阜新萬人坑維修保護工作。推出三期特刊,加報一期,并在重要版面刊發相關新聞,多角度介紹這項全國矚目的重點工程。不惜筆墨報道重大先進典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在全社會掀起學習先進模范的熱潮。
2.強化特色立報,各報進一步清晰媒體定位,精耕細作打造精品
《阜新日報》由“政經大報”向“政經文大報”轉變,強化對文化建設的報道和版面的設置;《阜新日報·周末》立足主流媒體、文化盛宴的品牌發展定位,重點做好熱點新聞、民生新聞和輿論監督報道。
《阜新晚報》加大民生類稿件選擇力度,每期必保一塊《民生新聞版》。與市政府辦公室12345電話熱線聯合開辦《熱線》欄目,每兩周一期,將一段時期以來市民訴求熱點予以公開報道,并追蹤報道,推動問題解決。《阜新晚報·祥宇社區版》“深耕”社區,深挖社區新聞資源,點燃社區居民讀報熱情,受到廣泛好評。
《阜新廣播電視報·快樂老年周刊》2015年1月實現改版,創辦多個民生服務板塊,關愛老年讀者,實現貼心服務。
3.堅持活動策劃,使媒體的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阜新日報》、《阜新晚報》每年都會策劃推出幾十個大型熱點話題互動活動,如倡導市民、商家關心環衛工人,引導市民關注環境等等,在弘揚社會美德、傳遞正能量的同時,拉近報紙與讀者的距離,提高媒體品牌影響力。《阜新廣播電視報·快樂老年周刊》以“小眾化”為目標,采取“朋友圈”式互動模式,每期推出一個主題策劃活動,與讀者群互動。目前,已成立多個讀者聯盟俱樂部,成功開展多項活動。
二、調整優化增長結構,不斷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全國報業經營“斷崖式”下滑的背景下,阜新日報社不斷優化經營結構,打造多個贏利平臺,探索經營收入新增長點。
1.廣告部以活動策劃為依托,深挖廣告增點
在報業展示性廣告逐漸走向衰微的背景下,阜新日報社堅持策劃撬動、平臺吸引、服務增值的營銷戰略,以活動為依托實現多媒體運營新格局,為廣告客戶搭建起了一流、立體的展示平臺。目前,已多年成功舉辦房交會、車展、婚博會等大型活動。去年,在全市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背景下,阜新日報社進一步整合資源,搭建平臺,依托多年辦展的專業團隊,首次實現本市汽車行業與婚慶產業同臺共舞的完美融合,推動阜新會展業由單一模式向多元模式邁進。在有力撬動廣告增量和品牌建設的同時,也為推動全市轉型振興和經濟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2.發行公司策劃活動,拓展發行渠道,提高經濟效益
近年來,阜新日報社報刊發行公司通過策劃“爭當小記者”、“讀者節”、“送溫暖”等活動,不斷拓展發行渠道,有效開拓了報紙的發行渠道,增加了經濟效益。
3.運用無界思維,探索多元產業化發展
為進一步擴展傳播媒介,2012年,阜新日報社在全市重要街路安放了30個閱報欄,在方便市民閱讀學習的同時,上方的電子屏還為商家提供了發布廣告的平臺,當年就實現廣告收入60萬元。與此同時,在阜新日報社靠街區一側的墻體安裝LED顯示屏,廣告收入可觀。2014年末,成立遼西地區首家具有國家航空管理部門正規審批飛行資質的航拍工作室。不僅為我市重大露天會議和項目工程提供全景式新聞素材,還與政府機關和多個企事業單位進行項目合作,為報社帶來不菲的收入。 2015年下半年,建成“報為媒”大賣場,通過招商等形式購置貨源,并將報社廣告頂賬物在賣場銷售,盤活資金,進一步擴展了報社的盈利渠道,也為跨界經營涉足零售業積累了寶貴經驗。
三、加快媒體融合步伐,實現紙媒價值再造
一直以來,許多報紙在探索融合發展時仍舊以傳統媒體的思維經營新媒體,效果不盡如人意。真正意義上的改革應該是運用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媒體,在互聯網的框架下實現傳統媒體的價值再造,阜新日報社對此進行了大膽嘗試。
1.不斷搭建新媒體平臺,提高媒體傳播力
2004年,正式開通阜新地區唯一綜合類門戶網站《阜新新聞網》。定期舉辦相親、戶外等活動,與網友線上線下互動交流,提高媒體影響力,增加經濟收入。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廣泛應用,應時而動努力打造全覆蓋的新媒體平臺。2012年,開通阜新手機報,為用戶精心編輯、篩選阜新本地熱點和國內外熱點新聞及生活資訊,深受市民青睞。2015年,隨著微信業務的普及,手機報發展空間逐漸萎縮,手機報停刊,開始推出《微阜新》,打造阜新地區第一個媒體微信官方平臺,繼續搶占第五媒體空間,并與商家合作定期舉辦網友參與性強的互動活動,提高微信平臺關注度和影響力。
2.加強融合發展,初步建成“中央廚房”運行模式雛形
從2011年起,阜新日報社便不斷壯大“網絡部”,從內容、渠道、平臺等多方面實現真正融合。成立“FBN多媒體采訪組”,由文字、攝影、攝像多種媒體記者組成。通過多個媒體同步刊發及報網互動、媒體與讀者互動等形式,實現新聞的一次采集,多渠道發布,做活本地熱點新聞。
多年來,阜新日報社一直致力于改革創新發展,效果顯見。特別是在全國經濟下行、報業經濟“斷崖式”下滑的狀況下,阜新日報社仍能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穩步前行。今后,我們還將以此為基礎,繼續改革創新,探索出更廣闊的多元化發展之路。
(作者單位:阜新日報社)
【參考文獻】
[1]陳國權.《報業轉型新戰略》[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4年4月
[2]梁衡.《新聞原理的思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5月
[3]薛耀晗、張國凡、楊秀榮.《媒介批評的實踐與探索》[M],陜西,陜西科技出版社2008年
[4]李萬華、滕范杰.《淺談地市級黨報理論版的現狀與出路》[J],《新聞傳遞》,2003年第11期,第52頁
[5]王珊珊.《地市級黨報的發展策略》[J],《青年記者》,2008年8月第24期,第8-9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