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麗
【摘 要】社會責任感是記者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記者來說尤其是對民生記者來說有著更深刻的意義和價值。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記者以點帶面地去解決問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記者透過現象看本質地來解決民生問題的實質,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記者讓愛在社會傳遞,這就是一名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記者產生的社會意義和價值。
【關鍵詞】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意義和價值 以點帶面 透過表象看本質 讓愛傳遞發酵
所謂社會責任感,即是記者的報道要具有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對整個社會安定負責;為推動社會進步負責;對人民利益、對黨的忠誠負責。一名新聞記者,尤其是民生新聞記者,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推動社會進步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一、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記者以點帶面地去解決問題
民生新聞記者,經常面對的是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大事小情。群眾利益無小事,簡單地解決人民群眾生活中存在的表面問題,已不適應新的歷史時期下對一位民生記者的要求,而應該是以點帶面地去解決、根治人民群眾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否則,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會按下葫蘆起來瓢。2006年,盤錦廣播電視臺的一檔民生類廣播節目《行風熱線》中,接到一位學生家長反映,他的孩子是一位小學生,中午、晚上放學孩子不愛回家,常到學校附近的商網玩賭幣機,不僅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嚴重地影響了孩子的學習,而這種情況不止在他家孩子一個人身上發生,希望能引起記者的關注,治理這種不良現象。于是,《行風熱線》記者到學校附近的一家家商網進行暗訪調查了解情況。調查發現,事實的確像學生家長反映的那樣,每一家商網不管是經營什么的,都迎門而立一臺或兩臺以上賭幣機。放學后,很多學生結伴沖進一家家商網,玩起賭幣機,直至上學時間快要到了,才買起香腸和面包草草充饑跑回校園。為何如此整齊設置、家家都有,引起了記者的疑問和關注。經深入調查,原來這是當地具有黑社會性質的組織人員統一放置的。記者對這一問題發出調查采訪報道后,引起當地警方高度重視,并出重拳立即給予打擊收繳。校園附近恢復了應有的安寧平靜,學生家長拍手稱快。問題到此,作為一名普通的民生記者采訪調查任務本可以收官結束,但是,作為一名優秀的、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民生記者絕不會停止調查的腳步。其他區域的校園附近,會不會也有類似情況存在呢?于是《行風熱線》節目組在全市的校園周邊商網展開大調查,果不其然,個別學校附近商網真有類似情況發生,最后當地警方給予了全面的收繳和清理。從此,再沒聽到類似問題的反映聲。以點帶面地去采訪、解決問題,使社會存在的弊端、惡習得以及時控制或治理,無形地推動了社會文明的進步和發展,這是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記者去以點帶面地解決問題而產生的意義和價值。
二、強烈的責任感使記者透過現象看本質來解決民生問題
透過現象看問題的本質去采訪,在新聞中被稱作是深度報道。深層次報道,能揭示事物本質和事物的內在聯系,挖掘社會熱點,并向縱深方向發展。讓人們透過種種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當前,新事物、新現象、新問題層出不窮,熱點和難點問題越來越多。聽眾要深入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要從事件的表面,了解到事件的本質。在民生類的廣播新聞節目中,如何透過問題的表象看本質,做好深度報道,是民生記者具備強烈社會責任感的又一體現。2015年9月的一天清晨,一位八十多歲的孤寡老人,在盤錦廣播電視臺門前截住了記者,說鄰居占據了他的房基地,狀告到法庭后,法院不給審理,鄰居也不給退還土地,現在要找個說理的地方,并從懷里掏出厚厚的一沓訴狀,要求記者給找個說理的地方,并以死相逼。記者來到老人所在的鄉村,找到當地土地所確認老人家的房屋四至和房基地面積,結果老人家的房基地并沒有受到侵占。那老人家到底打的是什么官司、告的什么狀呢?坐在老人家的炕沿兒上記者拉著老人家的手說:“老人家,您一個人是不是挺孤單啊?”一句話,老人深深地低下頭,眼里淚光閃動。通過和老人的溝通,記者明白了,老人是孤獨寂寞!通過打官司,尋求說話的人!記者看到勤快的老人家里種了滿院子的玉米和蔬菜。便問他,“這些玉米和蔬菜您吃不了給村里人送點兒,他們會不會高興?會不會愿意和您聊天?”老人連連點頭,開心地笑了。他告訴記者,多少年了,沒人和他嘮這么長時間的嗑兒,也沒有這么開心過!臨別時,老人一直將記者送出村口,拉著記者的手說:“孩子,我不會再告狀了!”通過問題表象看本質,才能在根兒上解決百姓的訴求,記者通過深入到老人家里、到村里調查、又通過與老人交心,才知道老人總打官司告狀背后的本質是借此與人交流,排解孤獨。只有記者具備強烈的責任感才會發現挖掘這一問題本質,才能讓這個社會一點點凈化、和諧、進步。
三、強烈的責任感讓愛在社會傳遞
每一種職業都需要有愛心,但作為一名記者,強烈的責任感會促使愛心在社會上更好地傳遞和發酵。2007年,盤錦市盤山縣太平鎮東五村的肢殘低保戶張麗萍家里的房子就要倒了,無處安身,反映到《行風熱線》后,經過采訪、協調,民政部門一個月就給建起了救助新房。搬進新家的前一天,張麗萍拎著一大袋子東西,來到臺門口答謝記者,并高興地流著眼淚告訴記者:“明天就搬進新房了,特意來看看記者,實在不知道該咋感謝好,這是我親手腌的咸菜疙瘩!”第二年,汶川大地震,張麗萍聽到記者在《行風熱線》節目中呼吁為災區捐款的活動時,她又來到臺門口找到記者,她說:“我從低保金中節省出來的50塊錢,你替我捐給災區。政府給我建房,又給我低保,現在國家有難了,多少是我的一份心意!”記者被這位心懷國家大愛和感恩之心的聽眾感動了。這是愛的循環,這是愛的傳遞!正是當初記者鍥而不舍、克服百般困難為其尋求幫助建房的一股強烈的責任心打動了這位聽眾的心,從而使其感受到政府的關愛和溫暖使她住上了新房,而在國家有難之時,盡她微薄之力,彰顯出了可貴的大愛之情。因此說,記者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推動社會的進步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作者單位:盤錦廣播電視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