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洲民
加薪期盼“夢想成真”
按照市場慣例,除非出現特別嚴峻的經濟停滯或全球性“金融風暴”,打工仔對加薪的期盼會在每年年初“夢想成真”。
雖然今年全球經濟發展放緩,但人事顧問公司Adecco調查發現,香港雇主招聘意欲審慎樂觀,42%香港雇主計劃在今年聘請新員工,當中88.5%計劃增聘1人至20人。另外,86%香港企業會加薪,78.8%香港企業表示會加薪3%至5%;15%雇主會加薪6%至10%;5.6%雇主會加薪1%至2%。個別行業及職位人手短缺,雇主愿意付較高薪酬請人,包括彳言,息科技、醫療服務、工程技術等。
國際人力資源公司Robert Waiters亦在今年發表全球薪酬調查報告,香港全年經濟預測仍有2.4%增幅,較其他發達國家和地區好,料今年平均加薪為3%至5%,“跳槽”人士則平均加薪10%至15%。雖然,市場上新增職位數量減少,但報告指市場上個別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仍然殷切,當中以會計及財務、信息科技、法律及合規三個行業的人才最為“吃香”。金融科技將會是其中增長最快速的領域,大型企業主要會招聘銷售專才去推動業務發展,而中小型或創業公司則傾向尋求能全面掌握金融科技技術及市場發展的人才,
建筑業工薪連漲八年
除了上述通常被外界認為比較“高端”的行業外,因平均起薪高、晉升階梯清晰,香港的公務員職業也頗受大學生歡迎。根據香港公務員事務局提供的薪資表,公務員從0級到最高級,月薪從1萬多港元到11萬多港元不等;從現有政府空缺崗位的薪資看,各個職位工資從每月8000多港元到5萬多港元不等。如果把這些數據與香港月平均工資1.2萬港元對比看,在香港,為政府打工的工資待遇不算低。最近,香港公務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薪常會)向港府遞交《2015年公務員入職薪酬調查報告書》,調查發現公務員資歷組別1至7,其入職薪酬與市場相差正3.6%至負5.2%;資歷組別8的入職薪酬較市場高15.3%,多3915港元,建議港府維持所有職位級別的入職薪酬。
此外,香港電力及燃氣供應和教育行業亦并列“收入冠軍”,月人中位數達24500港元。緊隨其后的是金融及保險業,為23800港元;另外,專業科技類工種也可拿到20000港元人工。排名墊底的則是保安及清潔服氖月人中位數僅為10000港元,飲食和零售業也收入欠佳,分別為10500港元和11500港元。
以教育行業為例,去年10月,一家在香港上市的補習公司在報紙上刊登全版廣告,希望以年薪8500萬港元聘請明星導師。雖然此位明星導師拒絕了邀約,但不可否認的是香港的明星補習導師的工資確實很高。有數據顯示,52%的學生每人每月的補習費達到1000港元以上,還有6.7%的學生每月補習費用達到了3000港元以上。因此,最頂級的明星補習導師月薪能達到450萬港元,不過由于行業周期性,一年只能計算八個月,這樣計算,明星補習導師的年薪達到了3600萬港元,更有優秀的導師年薪達到4000萬港元。
香港少有的保持每年都有加薪的良好前景行業還有建造業。最近,香港建造業總工會公布2015/2016年度薪酬調整方案,16個工種加薪6%至17%不等,平均加幅10.3%。模板工人日薪加幅最高,由1750港元增加17%至2050港元;混凝土工加后日薪最高,為2300港元,加幅15%。
依照慣例,初入行的建造業工人經一年學徒出師成為“大工”后,即可享受如此“優厚待遇”。如果按每周工作五天計算,他們的月薪可達40000港元上下,遠高于具同等職場年資的大學畢業生。
而這已是香港建造業界自2008年之后連續第八年加薪,從而吸引了一些年輕人加入建筑行業。27歲的阿彭現為南豐集團深水灣項目工地的一名扎鐵工人,他曾在香港專上學院修讀市場營銷學,畢業后做保險代理,收入不穩定,月入最多也就14000港元。兩年前他毅然轉行成為一名扎鐵工,經過學師和訓練后,如今已升遷至管理崗位,月入60000港元。
除了這些行業外,近年來香港的最低工資也是“兩年一檢”。2010年7月,香港法定最低工資在立法會三讀通過。2011年5月1日,每小時28港元的最低工資正式實施。2015年5月,最低工資漲至每小時32.5港元,累計升幅16%。
“兩極化”趨勢擴大
不過,雖然香港大部分行業工資會有所上漲,但薪金分布不均,造成香港打工仔收入“兩極化”趨勢逐年擴大。
2015年,香港勞動人口約為360萬。有一部分人群則常年清貧,靠微薄底薪勉強度日。截至去年,香港“在職貧窮”人口已達64.7萬,其中絕大部分從事漁農業、保安或飲食業。
在最新統計出的課稅年度中,收入在750萬至1000萬港元的組別及1000萬港元以上的組別,每名納稅人的平均稅款為126萬港元及310萬港元;這兩個組別的納稅人共有約3900人,占整體工作人口的0.1%。這其中不能不提“打工皇帝”霍建寧。據不完全統計,自1985年他出任李嘉誠旗下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的“長和系”董事以來,至少已“袋走”25億港元的人工,是名副其實的“打工一哥”。和記黃埔有限公司最新的年報更顯示,2014年霍建寧年薪總額為1.963億港元,月收入1600萬,如果按每周工作五天、每天工作八小時計算,他的時薪9萬多,抵得上一個工薪工人一年的工資了。
雖然“打工皇帝”令人羨慕,但大部分人畢竟是普通打工仔。最新調查顯示,香港的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約為月薪12000港元。如果在內地,這一薪資應該算不低的工資。但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的資料顯示,月薪12000港元在香港僅屬中下水平。
生活成本太高
如果一名單身人士每個月收入12000港元,在香港會過一種什么樣的生活呢?有人算過一筆賬,假設你順利通過試用期,扣除強積金(5%利率)以及薪金稅,你拿到手的工資實際上只有11360港元。如果你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就意味著你要自己租房住,毫無疑問,你工資的一半就要奉獻給房東了。而且不要妄想你可以住得多寬敞,現在,天水圍一套350平方英尺的房子就要差不多10000港元
的確,衣食住行中,占最大消費比例的是住。根據政府提供的數據,全港約有一半人租住房屋,在已購住房的人群中,也有七成背負貸款。粗略統計,每人每月平均花費5000港元用于住房。可即使花了這么多錢,租住的空間也極為狹窄。具有香港特色的“房”(業主或二房東會將一個40平方米單位的內部隔成三至四個小房間),面積從幾平方米到十平方米不等,每個月租金則要4000至7000港元。據調查,“房戶”中有28%的人月收入在15000港元以上,更有14%月收入在20000港元以上。
另一個“大頭”是飲食。適合工薪階層的連鎖餐廳比如說大家樂或美心,一餐午飯至少45港元,晚飯55港元。以九龍塘為例,一碗最普通的皮蛋瘦肉粥就要50港元,又燒飯70港元,如果加一碟白灼芥藍,再計入茶位費和10%服務費,一頓簡單的午餐就要100多港元。上些檔次的壽司或者牛排店,一餐人均300港元屬平常。不管怎樣,你每天為吃的就至少得花130港元,一個月就得4,000港元。
去年,一則《21世紀,月入三萬的港人》視頻在網絡迅速躥紅,戳中了無數香港年輕打工仔的心聲。片中主角安仔為結婚和買房存錢,過上“煙要戒、飯要帶、擠巴士、吃翠華(平價茶餐廳)”的生活;買房后,每月供房開支更占掉收入大半。外人眼中,安仔事業、愛情“雙收”,卻沒人發現他“眼含心酸和無奈”。
對此,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副會長孔于人在接受有關媒體采訪時認為,衡量薪金水平不能單看數字的絕對值;香港生活成本高,所以按照物價比例,香港薪金在亞太區內屬于合理及中等水平。孔于人更坦言,香港給予“高、精、專”等“食腦族”的薪金,相比內地一線城市低,刨去行業生態環境,香港在“薪金方面并無優勢”。因此,是否需要增加工資來留住人才,將是未來政府與企業必須考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