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華
機遇之城
日前,普華永道與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聯合發布了《機遇之城2016》報告廣州、深圳與杭州總分排名前三。報告稱,城市的綜合和均衡發展是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關鍵所在。
這項研究始于2014年,至今已發布了三期。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盧邁表示,“報告通過對中國城市的持續追蹤觀察,為中國大中型城市的發展提供了參照的標桿。在未來中國的城市體系中,大中小城市與小城鎮需要協調發展,但大城市在城市網絡節點中的中心和引領作用無疑需要強化而非弱化,惟其如此,才能形成空間布局均衡、資源配置高效、生態環境可持續、公共服務充分且優良的城市體系,從而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的保障。”
《機遇之城》系列是動態的報告。其對城市觀察的維度與變量源自普華永道向全球發布的權威城市研究報告Ⅸ機遇之都》。
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市場主管合伙人林怡仲表示:“城市的發展是個復雜的動態過程,不同區域的城市所處的發展階段和特點亦有所不同。變量的改進和城市樣本數量的變化,使城市在不同年份的排名不具有完全的可比性,但對正確把握城市發展的大趨勢至關重要。普華永道希望憑借我們豐富的城市調研經驗和全球視角的優勢,為中國城市發展提供有價值的觀察。”
《機遇之城2016》從“智力資本和創新”、“技術成熟度”、“區域重要城市”、“健康、安全與治安”、“交通和城市規劃”、“可持續發展與自然環境”、“文化與居民生活”、“經濟影響力”、“成本”和“宜商環境”共計10個維度55個變量對24座中國城市進行深入觀察。
與去年相比,今年報告觀察的城市樣本從20座增至24座,與前兩年相同的是,普華永道對北京、上海一直有密切的觀察,但沒有將其列入這份報告,主要是因為這兩座城市屬于超大規模的城市,放在一起比較意義不大。
優勢與挑戰
通過對公開權威數據的定量化梳理,可以發現,從綜合積分來看,位于前12位的城市,依次排序是廣州、深圳、杭州、南京、武漢、成都、蘇州、西安、廈門、天津、青島、長沙,沿海、東部城市相對多一些。其中,廣州以最高積分超過連續兩年位居榜首的深圳排列在第一位,其主要原因是,在“智力資本和創新”維度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員比例”和“重點大學的研究水平”兩個變量上,廣州大幅度超越了深圳合計35個積分;上年位居第五位的杭州今年躍升到第三位,主要原因是在“可持續發展與自然環境”、“交通和城市規劃”維度中表現突出,因此總積分的排位有明顯提升;而隨后的南京、武漢與上一年比較均向后挪了一個位次;蘇州是第一次列入研究對象,排在成都、西安之間,顯示出相當的競爭力;廈門的位次較上一年有所前移,與天津對換了位次;青島的位序基本保持不變;長沙緊隨青島之后居第12位,表明了綜合發展的實力。
普華永道中國戰略咨詢部合伙人金軍指出:“位居前列的城市顯示出社會與經濟優勢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但同時也面臨平衡發展與成本的巨大挑戰。”
排在后12位的城市依次是寧波、沈陽、大連、重慶、昆明、福州、鄭州、烏魯木齊、長春、蘭州、哈爾濱、南寧。具體看,有的城市雖然在綜合積分的排序靠后,卻在某個維度上積分靠前,也有些城市在某個變量上表現出色,展現出一個多樣性的城市格局。例如:沈陽在“居民住房保障”變量上位居第一;重慶在“金融從業人員數”變量上和描述銀行貸款質量的變量上得分最高;蘭州在“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員比例”、烏魯木齊在“醫護資源”、南寧在“文化活力”變量中排名榜首;大連在“交通和城市規劃”維度綜合排名與廣州并列第一;福州在“空氣質量”變量上位居第二;鄭州在“保護股東權益的能力”變量上緊隨蘇州排在第二,哈爾濱和長春在這個變量上排名也相對靠前;寧波在“養老服務”一項上緊隨深圳、廣州排列第三;昆明不僅在“成本”維度中表現最佳,而且在“飛機起降航班”變量上超越成都、西安、重慶排在第三。
普華永道中國公共政策與監管事務主管合伙人、北京首席合伙人吳衛軍表示:“報告結果表明,城市的綜合與均衡發展是打造‘機遇之城的關鍵所在;同時,行政級別對城市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小,市場化因素愈發明顯;城市的粗放型發展模式面臨轉型,以人為本的理念,信息、科技和創新是城市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