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利利
新課程改革的進行,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素質,如何把握住時代的脈搏、更新教育理念、明確新課改目標,這需要有一個開放的獲取途徑,而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興起的以互聯網、多媒體等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為我們開辟了一條新路。
我們知道,互聯網、多媒體技術最直接產生的是眼球效應,以吸引關注來刺激行為,而美術作為視覺造型藝術也有著同樣的效果,所以美術與信息技術有著天然的聯系。那么將信息技術運用到美術教學中去,相對更占優勢,但是如何運用的巧妙,值得思考。筆者在實踐中進行了初步的探索,現就此問題談一些自己的見解。
一、教學內容的信息化
《美術新課標》中指出:美術教學要改變傳統的只注重技能技巧的培養,而轉向注重學生的美術文化層面學習。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美術課程的內容絕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本,要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情操,建立健康成熟的審美觀。如今有了互聯網這樣一個開放式的平臺提供的海量信息,美術學科內容呈現了更深更廣的挖掘潛力,我們可通過網絡,尋找有關的美術網站進行查訪,為學生的資料搜集鋪路搭橋。美術學科本就是學生比較受學生歡迎,如今又加上了信息技術,他們可以在網絡上查到許多不太了解的畫家、作品等,極大地開拓了視野,更是如虎添翼。如在進行教材中欣賞評析單元的課程時,筆者根據教材上提供的內容,指導學生通過網絡訪問網上美術館、博物館,在網絡上,學生們可以自由的出入盧浮宮、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等藝術殿堂,可以方便的欣賞《蒙娜麗莎》的微笑、齊白石獨一無二的《蝦》,查找與課本上作品相關的圖片、文字資料、視頻內容等,對查到的拓展資料進行分類細化,分組討論,并重點列舉中外各一名著名藝術家的的作品進行分析點評,對比研究,然后將本組的研究成果文字化,造成表格輸入計算機建立數據庫,然后各組資源共享。通過這一途徑,學生不但欣賞到了大量的美術作品,提高了美術知識的儲備,而且還獲得了大量計算機的知識,同時還潛移默化的對作品背后體現出的人文價值有了初步的了解,陶冶了情操。
二、通過電子教案展示造型過程
美術教學備課、教案的撰寫是通過計算機來實現的,實現了教師教學備課無紙化。用計算機備課可以改變傳統的為“案”而教,多從教學互動方面考慮。把一部份教學內容制作成教學軟件(課件),充分利用聲、光、色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以求獲取最佳的學習效果。這樣成為教師得力助手。例如在講授中國畫的繪畫技巧時,可以通過展示作品分析,播放名家繪畫錄象步驟過程,更深刻的體會用筆墨造型表現的技法,大大彌補了農村中學學生繪畫材料不足、練習不足的缺陷,可以用很少的材料完成繪畫體驗。
三、以設計的理念搭建創新平臺
計算機科學的發展為我們美術信息化平臺的搭建提供了便利的條件,眾多優秀設計軟件為開拓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打開了一扇廣闊的大門,也為農村學生彌補了繪畫材料不足的缺陷。通過教授學生Photoshop 、freehand、coreldraw、flash等軟件,鼓勵學生用電腦繪畫、設計,學生可通過電腦繪畫創作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受。電腦繪畫具有最環保、易復制、可模擬、好修改、好保存、好交流等優勢,為學生大膽、自信,藝術性創造性的展示自我提供廣闊的空間,利用電腦中各種特效工具,能讓自己奇異的幻想傾刻變為現實,大大激發學生的繪畫積極性。
四、將課程拓展網絡化,開辟學生美術網上論壇
為了內化美術教育教學內容,應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資源,查閱豐富的美術信息,開闊視野,展示他們的美術作品,進行交流,使美術課堂知識在網絡中延伸、拓展。通過學校計算機教室的服務器,設置校園局域網,開辟了美術論壇,學生可以在這一平臺上發表自己的作品,提出自己的觀點,組織有主題的設計活動。網絡使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景中認識藝術,使學生的審美欣賞能力得到提升,這也是新課標中對美術價值的要求之一。
通過一些實踐,筆者對信息技術與美術學科的整合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
(一)高度重視在信息技術教育中對學生進行人文、倫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尤其是美術教學,更應該體現出強烈的人文關懷。在推進信息技術教育的同時,不能忽視信息垃圾帶來的負面影響。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為教育的發展與改革開辟了廣闊的空間,但也帶來了令人不安的問題,不科學、偽科學、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泛濫。對此,教師更應該保持一顆強烈的責任心,通過加強教育以及運用“凈網先鋒”等屏蔽措施來防止學生受到不良的影響,培養學生鑒別信息真偽的能力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
(二)信息技術與美術課程的整合要有理論的支持。作為教師應該認識到整合是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科技成果,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促進教與學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評價和展示評價,以實現教學優化的理論與實踐,為美術教學改革注入新的生機,對技術層面向美術文化方面的轉化,最終還是要體現在整體的教育效果和效率上,因此理論的儲備和補充是必不可少的。
(三)信息技術與美術課程的整合對美術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時代的美術教師必須有全面的計算機技術、網絡知識。熟練掌握計算機應用、圖形軟件等,而且要對新出現的技術保持一定的敏感度,時刻緊跟時代的步伐,同時對美術新課程標準有更深更全更透的掌握。
(四)信息技術與美術課程的整合改變學生由單一向多元、邊緣、交叉學習轉變。信息技術與美術課程整合改變了以往為學美術而學美術的狀況,要將美術與文學、音樂、歷史、地理等相關學科結合,構成學科的多元化、邊緣化、交叉化,這樣提升的不僅僅是學生的美術素養,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五)信息技術與美術課程整合要特別注意傳統與現代的關系。教師更應重視傳統的“紙”上功夫,各種技能技巧的訓練不可忽視,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彌補農村學生繪畫資料的不足,例如可以多開設一些手工、泥塑、書法等課程,使通過多媒體了解到的知識能夠與傳統技藝相融合。
新世紀的合格公民需要獲得以下一些技能:①信息處理(組織、獲取、操作和評價)的技能; ②問題解決能力; ③批判性思維能力; ④學習能力,⑤與他人合作和協作的能力。這些目標將使人們對教師和學生的觀點產生新的變化。隨之,教育內容也必須作出相應的改革,傳統的教育觀念要進行革新,信息技術為學校教育提供了許多新的潛在可能性,為當代教育理論提供的許多實現的途徑。教育信息化并不是簡單的技術問題。要強調在科學的教育觀指導下,將信息技術的學習和應用與教育觀念更新有機地結合起來;應用信息技術對教育體系、內容、方法和手段進行全面的改革。筆者的實踐也只是剛剛開始,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但我們相信,通過對實踐與理論的進一步研究探索,信息技術與美術課程的整合,將實現美術整體教學的最優化,必定為教育開拓一片嶄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