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寬紅

【摘要】 目的 對影響腦卒中偏癱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復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探討, 為今后的臨床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方法 55例腦卒中偏癱患者, 對其治療前后上下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相關因素展開評定分析。結果 康復治療后, 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除大、小便)評分較治療前有顯著升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復的有利因素為肌張力、患肢腱反射, 家庭人數多則會阻礙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復, 臨床應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
【關鍵詞】 腦卒中 ;偏癱 ;日常生活能力;上下肢功能;肌張力;恢復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9.202
臨床上, 腦卒中是指因急性腦血管循環出現障礙, 從而導致持續性大腦半球、腦干局灶性功能缺損, 臨床表現多為偏癱。由于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患肢長時間制動, 因此很容易出現肌萎縮、足下垂、關節痙攣、足內翻、肩手綜合征等功能障礙, 嚴重影響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因此, 對于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治療而言, 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為主要原則。曾有研究報道[1], 影響腦卒中偏癱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復的因素相對較多, 若是能夠針對相應的影響因素展開有效的干預處理, 對于改善患者預后意義重大。本次研究中出于對影響腦卒中偏癱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復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探討, 為今后的臨床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的目的, 對本院收治的符合臨床診斷標準的腦卒中偏癱患者治療前后展開了日常生活能力影響因素評定,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55例腦卒中偏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男28例, 女27例, 年齡45~83歲, 平均年齡(62.6±12.8)歲, 病程5~32 d, 平均病程(16.7±5.1)d。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CT、MRI診斷標準, 入院接受康復治療。包括腦梗死37例, 腦出血17例, 蛛網膜下腔出血1例。右側偏癱32例, 左側偏癱23例。
1. 2 方法
1. 2. 1 研究方法 對患者治療前后上下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相關因素展開評定分析。
1. 2. 2 評估方法 本次研究評估內容有上肢功能評估、簡易智力評估、下肢功能評估、日常生活活動(ADL)評估等, 同時設定了病史、檢查等, 共計20多項變量。所有評估項目均在患者入院治療前、住院前展開評估。簡易智力評估方法:采取MMS-NE測評量表進行, 滿分30分;軀干和下肢功能評估:采取運動能力檢查測評項目進行, 滿分70分;上肢功能評估采取MFT-2測評量表進行, 滿分32分, 日常生活能力評估采取Barthel index 進行, 滿分100分。
1. 2. 3 康復訓練方法 依據腦卒中康復程序, 對患者實施康復訓練, 2次/d, 45 min/次, 其余時間家屬協助進行訓練。康復措施具體內容:①遲緩期。床上良姿勢擺放, 患者取對抗痙攣體位, 在患者卒中未發病、發病后2 d, 展開偏癱肢體關節康復訓練, 包括有無痛范圍的屈、伸、外展、內旋等被動活動。②痙攣期。對患者實施上肢分離運動, 對能力訓練進行控制, 同時展開健側肢體的訓練, 逐步開始體位轉換, 被動、主動翻身訓練, 坐位、立位平衡, 進行軀干控制, 并適當開展患側肢體負重運動[2]。③恢復期:四肢精細協調訓練、步行訓練、上樓與下樓訓練, 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等。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前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 康復治療后, 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除大、小便)評分較治療前有顯著升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通過研究不難發現, 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實施早期康復治療, 可以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高, 盡管本次研究中并未設置對照組, 但是目前國內已經有大量研究和報道, 證實早期康復治療和護理, 能夠有效提高腦卒中偏癱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促進恢復, 效果明顯。在影響日常生活能力恢復因素的研究方面, 目前相關報道較少[3-5]。
肌張力為患者在安靜狀態下, 肌肉保持緊張狀態的程度, 肌張力可以對身體各種姿勢進行維持, 同時也是正常活動的基礎。腦卒中偏癱患者發病早期, 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肌張力降低, 而神經功能在得到恢復后, 可使肌張力逐漸增高。
本次研究中出于對影響腦卒中偏癱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復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探討, 為今后的臨床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的目的, 對本院收治的符合臨床診斷標準的腦卒中偏癱患者治療前后展開了日常生活能力影響因素評定, 結果發現, 康復治療前后, 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發生很大的改變, 總結分析發現, 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復的有利因素為肌張力、患肢腱反射, 臨床應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這一結果與文獻[6]報道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 在今后的臨床腦卒中偏癱治療中, 應注意開展早期康復治療, 以促進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早期恢復, 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平.超早期良肢位擺放防治偏癱患者關節攣縮的康復護理. 海南醫學院學報, 2011, 17(12):1729.
[2] 吳欣楠, 沈顯山, 吳建賢.康復護理在肩手綜合征康復治療中的應用.安徽醫學, 2011, 32(8):843-844.
[3] 劉蘇京. 70 例恢復期腦卒中患者康復護理的臨床意義.安徽醫學, 2010, 31(8):994-995.
[4] 江鐘立, 勵建安, 王翔, 等. 影響腦卒中偏癱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復的因素分析. 中國臨床康復, 2003(5):726-727.
[5] 肖玉華, 徐玲, 葛美紅. 三級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影響的研究. 護理研究, 2010, 24(2):149-150.
[6] 佟劍平, 韋晴霏, 周麗芳, 等. 綜合康復治療提高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中國臨床康復, 2003(31):4284-4284.
[收稿日期:2015-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