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間微信的高職《三維制作》課程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張 敏 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網絡空間教學的興起與發展,為信息化教學帶來了巨大變革。本文以“世界大學城”網絡平臺為出發點,探討了基于空間微信的高職《三維制作》課程的改革與實踐。
三維制作;空間微信;空間教學
“世界大學城”的目標是使每個教師、職校學生、高校學生和初、高中學生基本實現每人擁有一個實名的網絡學習空間環境,真正把技術和教學實踐的融合落實到每個教師和學生的日常教學活動與學習活動中。為了加快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我院的老師和學生都積極投身于這樣一場空間建設革命中?!笆澜绱髮W城”網絡平臺的搭建為高職類各種專業課程提供了新載體,拓展了新空間。
世界大學城是一個網絡虛擬的綜合性大學,以網絡交互遠程教育為核心,綜合了個性化數字圖書館、遠程教學、及時通訊、全民媒體等功能,是一個既虛擬又真實的大學社區平臺,空間微信是于2015年大學城空間開發的新欄目,空間微信是基于學習交流分享的應用,匯集了優質的教學資源,記錄了師生工作生活感悟,將各種學習資源集中存放在微信空間相應欄目中。
空間微信使用的具體方法是,打開中國高職院校云平臺-世界大學城,點擊“管理空間”,在導航條的“功能導航”- 通知管理工具,具有“空間微博”、“空間微信”、“空間消息”等通知管理工具,點擊“空間微信”,系統提示使用手機下載空間微信,具有Android版和iPone版兩個版本,并可通過兩種方式下載空間微信,方式1:用手機打開瀏覽器,輸入網址http://app.worlduc.com/ android.apk,方式 2:掃描空間微信的二維碼進行下載安裝。
《三維制作》課程是使用3ds max軟件制作三維模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應用學科,要求運用3ds max二維圖形、修改器工具、放樣、布爾等制作三維變形造型,并運用材質編輯器為物體賦相應材質,創建環境燈光和攝像機,并使用相應工具及參數制作簡單的三維動畫。它是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和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性較強的必修課,大多數授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以教材為主,只注重傳授給學生3ds max軟件中各個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參數的設置方法,最終考核方式也只是以選擇題、判斷題和填空題等客觀理論題方式,和平時上交的實驗作業考核學生對3ds max軟件的熟練程度為標準,這樣學生也只是學會了3ds max軟件的使用方法,并不能靈活地將該軟件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同時另一個制約因素是,高職院校動漫和數字媒體專業的大多數學生,入校前沒有美術功底,對三維制作課程所涉及的透視、平面色彩構成、速寫、素描等課程沒有任何基礎,對人體結構和空間感無法建立意識,因此就造成了學生在學習《三維制作》課程時難以入門,即使會用3ds max軟件,也無法利用軟件去進行靈活設計,從而使得學生畢業后很難用途三維動畫制作相應崗位的工作。筆者利用“世界大學城”的空間,創建了《三維制作》課程欄目,有效地整合了該門課程的教學資源,學生不但在電腦網頁上可以進行學習,還可以使用手機等移動設備的空間微信進行實時學習,大大提高了《三維制作》課程信息化教學的實用性和有效性。
筆者根據當今較為流行的翻轉課堂的教學改革方式,結合高職學生特點,利用網頁版的“世界大學城”和手機版的“空間微信”有效地整合了本課程的網絡教學資源,使之與《三維制作》課程教學相融合,基于空間的翻轉課堂教學大致可以分為“課前準備”、“課中教學”和“課后提升”三個階段。
3.1 課前準備
翻轉課堂對于課前準備要求非常嚴格和詳細,加長老師的備課的時間及強度,要求提供充分的教學資源供學生課前學習,而且形式多樣,特別是視頻、圖片、音頻要求短小清晰,這就需要在空間教學欄目中創建豐富的教學資源,并進行資源優化整合,還需要創建空間班級群對學生進行監督。
(1)教學資源優化與整合
《三維制作》課程的網絡課程資源包括:授課計劃、表格化教案、微課視頻、教學課件、實驗指導、學生作業、考試題庫、應用推廣、課程成果、教學總結、形成性考核、試卷分析共12個欄目。在每個欄目中都將《三維制作》課程按課程教學的具體課時劃分為15個課時,每課時4節課,其中2節理論2節上機實驗,具體章節為八部分:二維編輯、基本幾何體建模、編輯修改器的使用、三維放樣、燈光攝像機與環境的設置、標準材質與貼圖、復合材質與貼圖、基礎動畫。在課程的12個欄目中“表格化教案”又將每課時的內容重新進行優化與整合,詳細介紹了每堂課的教學目的與要求、教學準備、教學難點與重點、教學環節、教學課件、實驗指導、課堂作業、課程標準、參考書籍、教學或學習指導、授課計劃、課程介紹、考核要求,并將學生較為重視的學生考勤記錄進行匯總,這些全部以表格的形式將這些內容以鏈接的形式進行表示,在某種程度上,表格化教案起到了課堂學習導航的作用,它必須涵蓋當前課堂學習所需要學習的全部內容,而且方便學習搜索點選,有助于學生針對性地進行個性化選擇地學習。
(2)微課視頻的錄制
空間微信與世界大學城網頁版是相關聯的,但世界大學城·空間微信只有空間、微信、好友和動態,其中空間內有文章、視頻、相冊、微博和留言五大版塊,其功能沒有網頁版的詳盡,對于視頻需要將其進行歸類,一般將課程設置為一級欄目,比如“三維制作”課程,再將課堂設置為二級欄目,比如“1 二維編輯”,這樣方便學生快速搜索當次課所需要學習的微課視頻,另外視頻制作時要求具有暫停、播放、定位等按鈕,大學城自帶的worlducmedie player,可以直接在手機的空間微信中播放,其次swf格式的視頻文件也可以播放,《三維制作》課程將每個案例做成一個微課視頻,筆者從“問、教、測、引”四個步驟進行內容編排,具體如表1所示。
《三維制作》課程中的案例大多引用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在案例引入和案例拓展中盡量根據實物圖片來展示,以提出問題的形式,引起學生關注,再將案例進行講解和操作,精煉有效地將知識點進行重點分析,選擇有代表性的選擇題或判斷題,鞏固學習效果,最后給出與本案例相關的拓展練習,做到活學活用。
(3)空間群組
世界大學城的“管理空間”右側“自定義快速導航”中有“好友管理”欄目,在“好友管理”欄目中選擇“好友分組管理”選項卡,點擊“創建分組”按鈕,可以將事先加入的班級學生歸到新創建的班級組中,這個工作必須在第一次課前就將準備工作做好,以便于分發課堂作業和考試試卷。另外添加好友后,必須編輯好友信息,備注好友的學號和姓名,這樣方便老師對學生進行考勤和批閱作業。由于老師所授班級較多,為了減輕作業批閱的工作量,及對學生答疑解惑,挑選學習優秀的學生安排具體工作,負責課堂考勤、平時作業批閱,將形成性考核的評分細則在老師的個人空間中進行公示,以方便學生對照學習和自我評價。
3.2 課中教學
下面以“二維編輯”一課為例,介紹本課教學的課堂教學過程。
“二維編輯”主要內容是介紹二維線條的編輯,重點在于掌握頂點的四種編輯狀態,角點、平滑、貝塞爾、貝塞爾角點,通過制作酒杯圖形來掌握頂點的四種編輯狀態的知識及操作要點,教師首先展示出各種不同的酒杯實物,分析酒杯的造型,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接著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將操作的過程中引入知識點,這樣學生不會覺得理論知識的枯燥與乏味,在完成一個主案例的講解后,讓學生按之前分好的組要求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模仿練習,抽取個別學生的作品進行點評,之后,按組推出相關拓展案例,再分組形式進行協作學習,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按組互相交流討論,激發學生協同創新思維,活躍課堂,最后,將學生完成的拓展練習再次進行點評和講解,并提出2-3道客觀題,如選擇題和判斷題,將知識點進行鞏固。
在大學城空間中,老師在“課堂作業”欄目中,將“1.1酒杯造型”的圖片和作業要求提交到課堂作業,按班級進行分發,再交“1.2酒杯造型拓展作業”的作業要求提交到課堂作業,按班級組進行分發,老師當堂課不能全部批閱完,但在講解過程中,可以選擇最先做完的兩個學生作業進行講解。在拓展練習中,要求組長在其個人空間創建討論組,直接在課堂上學生就能在大學城空間進行交流,盡量不在課堂上大聲喧嘩與嬉鬧,個別學生的問題也可以在本組中進行提問并由組長解答,如果組長或組員也無法解答,可由組長將問題提交給老師,老師在當堂課就將有代表性的疑難問題進行解答,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罢n堂測試”可使用大學城測試平臺,老師在課前就將本次課相關的測試題輸入到系統中,對于選擇題、判斷題等客觀題,學生完成測試提交即可評出分數,并可直接查閱題目解析,從而鞏固所學知識,提升操作技能。
3.3 課后提升
(1)網上作業
在課堂上學生提交的“課堂作業”,老師需要在課后進行批閱,批閱以留言的方式與學生互動,老師賦分后,還可以對學生作品進行個別點評,提出如何修改和潤色,為避免學生之間相互抄襲,按上交時間順序制定評分標準,發現雷同的,即可留言給上交時間滯后的學生給予警告,所有作業要求學生進行標簽分類,也可方便快速查閱學生作品。每堂課作業規定作業提交的截止日期,一般設定為下一次課前2天,老師需要1-2天的時間進行作業的評閱,并將評閱結果在下次課課堂上進行點評。這項工作既可在電腦上完成,也可以在手機的空間微信上完成,學生將作品發布到個人空間的課程欄目中,老師可在任何時候看到學生作品完成的情況。
(2)網上輔導
學生在課后完成課堂作業和拓展作業時會遇到很多問題,有時老師不可能即時回復,學生可以通過空間的留言、評論、寫私信的方式進行提問,老師也可盡早回復,另外創建一個空間群,學生在群中提出的問題,其他同學能夠解答的,也可以給予回復。

表1 微課視頻設計環節表
在微信空間沒有群聊的功能,所以在添加好友時需要編輯好友信息,在學生姓名前添加班級學號,這樣在手機的空間微信中顯示出的好友將按班級歸類顯示,對于需要個別聯系的學生可以通過空間微信發信息交流。
(3)自我測試與評價考核
大學城空間的考試系統可以錄入各種題型,其中包括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填空題等,《三維制作》課程是以操作為主的專業課,為了鞏固知識點,教師將每堂課所學的知識點以選擇題、判斷題的形式輸入,題號命名以“課堂號”+“題號”,以方便老師從題庫中選題,并按題量進行隨機抽題,要求學生在課后完成自測,將生成的分數記錄形成性考核的平時成績,課堂作業和拓展作業的分數計入項目考核分數。
“世界大學城”的宗旨是為了方便學生學習,也為教師提供了信息化的教學改革工具,我們要充分應用大學城空間的優點和功能,豐富個人的大學城空間資源,讓大學城空間豐富我們的生活,進一步推進“大學城空間”的教學手段,為其他課程教育教學改革積累教學資源和教學經驗。
[1]羅薇,彭兵.基于空間教學的CorelDraw平面設計課程教學研究與實踐[J].科技信息.2013(10):52,55
[2]張敏,楊加.提升教師、企業、學生資源空間的應用效率研究——場景建模課程資源建設為例[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2):104-107
[3]張敏.實驗探究型微課的設計與制作——以高職動漫專業“三維特效“微課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1):14,16
湖南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學會科研規劃項目“基于微信的微課程建設研究——以三維制作為例”(XHB2015058);2016年湖南省職業教育名師空間課堂建設項目“三維制作”。
張敏(1972-),女,漢族,湖南長沙人,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工程碩士,研究方向:三維展示、云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