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運動式評估是單一主體參與的非常態評估,具有政府主導、標準統一、過程封閉的特征,評估過程忽視學校的主觀創造性,無法體現學校專業特色,易滋生功利主義,消減學校辦學的主動性和靈活性,不利于實現成人高校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的辦學目標。常態化評估倡導構建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體系,關注學校自我評估;建立學校教學質量數據庫,實行教學質量的常態監測;構建政府鑒定、學校自評、社會評估相結合的教學質量評估體系。成人高校評估標準應“因校而異”,凸顯學校特色、專業特色,關注學校辦學目標與地方經濟的適應性,促進學校內涵式發展。
【關鍵詞】成人高校;評估;運動式;常態化;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7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8794(2016)04000704
【收稿日期】20151126
【基金項目】2015年河南省科技廳軟科學研究項目“河南省高等教育管辦評分離與聯動機制創新研究”,編號為152400410149;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從‘依附走向‘合作:‘管辦評分離視域下高校辦學與政府管理聯動機制研究”,編號為2016gh110
【作者簡介】趙傳兵(1967—),男,河南洛陽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課程與教學論、成人教育。高層指示、中層動員、基層加班加點,準備各種資料,整理或制造各種檔案……,這是很多成人高校迎接教學質量評估的校園景象。為達到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成人高校辦學指標要求,有些學校臨時“湊條件”,突擊建設,以使每個觀測點達到“合格”或“優秀”標準。如此教學質量評估帶有明顯“運動式評估”特征,容易滋生“走過場、湊條件”的功利主義現象,難以達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效果。如何使教學質量評估由“運動評估”走向評估常態化,使評估轉化為刺激學校發展的內部動力,這是成人高校辦學改革的重要問題。
一、基于運動思維的成人高校“運動式評估”評析運動式評估緣起于傳統的運動式管理和行政管理的運動式思維。運動式管理是指打破常規管理的節奏或狀態,按照政治運動的方式來進行的一種管理方法。[1]從其內涵來看,運動式管理是一種無規則可循、充滿“情緒化”的非常態化管理,常生發于權力高度集中的政治組織機構中。權力集中使得學校缺乏辦學自主意識;自主意識缺失又會使得學校習慣性的熱盼政府指令,而后開展轟轟烈烈的運動式評估。評估運動之后,又回到無所適從、缺乏主體性的狀態。其弊端主要表現在:
1運動評估中政府居于主導地位,學校主動參與度不高
“運動式”評估的發起者是行政部門。每次評估運動之前會發布一系列評估觀測點,并制定每個觀測點“合格”或“優秀”的標準。為了達標,或為了顯示管理力度,成人高校領導會把各個觀測點迅速“劃片包干”,指定具體負責人對照各觀測點標準一項項地“準備”,并制定相應獎懲措施,給予下屬無限壓力。為實現外在、物化、數字化達標,許多教師表現出非常態的緊張心理,甚至出現應付行為和對立心態。評估一旦結束,教師參與學校建設的積極性就會像松開壓緊的彈簧一樣,變得松弛而疲憊。
另外,運動式評估是政府實現對學校直接管理的方式。評估方案的制定、評估指標體系的開發過程由政府主導,整個過程體現著政府管控的意志。學校為了自身生存,只得被動地接受政府的評估指標體系和評估環節,運動式評估就演變成為政府對成人高校實施直接管理的過程和手段。運動評估過程中,學校和教師成了運動的“對象”,只能被動接受運動評估的安排,而無法在評估過程中發揮自己的主觀創造性,無法體現學校的特色,因此也消減了學校辦學的主動性和靈活性。
2運動式評估往往是日常不作為的表現,易滋養投機心理和功利主義
運動式評估往往是在管理問題過于嚴重、對學校發展產生明顯阻礙作用時才展開的。在日常管理中,相關管理部門不能主動地走向學校,診斷存在問題,幫助發現、分析潛在問題,而是任由問題孕育、滋生,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開展一場轟轟烈烈的評估運動,解決表面問題;而后重復孕育下一輪運動評估環境……。這其實是相關部門日常不作為的表現。
運動式評估程序幾乎已成為一個固定的模式,常會遵循“召開迎評動員大會—成立迎評領導小組—學習觀測點指標體系—自查自糾—迎接專家進校考察—反饋整改—復審”等若干環節,這種近于固定的運動式評估模式可能會助長投機心理:平時馬馬虎虎,評估時努力就行;對于學校來講,為了評估過關,會“認認真真走形式”,做足表面文章,忽略學校內涵發展,表現出明顯的投機心理和功利主義傾向。
3運動式評估關注“規定動作”和統一標準,忽視成人高校辦學特色
運動式評估要求評估專家一定要完成許多“規定動作”。如:聽主管匯報,形成整體印象;考察實驗室,評估實踐教學能力;隨機入班聽課,評估教師教學能力;召開座談會,評估相關利益人對學?,F狀與發展的看法;查閱檔案材料,評估學校檔案資料管理;還包括走訪管理部門以及意見反饋等環節。在有限時間內完成如此多規定動作,會使得某些評估觀測點被忽略,或者“走馬觀花”似的看一眼。記得某校評估時,一專家用一個小時聽主管系領導匯報,略提看法,而后說“我還要到另一個系去看看”,在一片“辛苦”的歡送聲中,專家匆匆而去,背后是一片“評估結束了”的歡呼聲和放松的情緒。專家根本沒有時間深入觀察學院專業特色,更無法提出建設性的發展建議。
運動式評估的標準體系是統一的。這會使得全國所有成人高校為了達標而建設,為了標準而發展,忽視了學校所在地的社會需求和經濟發展狀況,忽視了學校辦學應該具備的特色,從而導致“百校一面”,培養的人才缺乏適于地方經濟發展的專業技能,最終不能實現成人高?!胺盏胤浇洕l展”的辦學宗旨。
4運動式評估是一種封閉性評估,未形成多元、開放的評價體系
這主要表現在:一是評估標準體系的封閉性。在開發評估標準體系過程中,被評價學校沒有機會參與其中,只能被動接受評估“合格”或“不合格”的結果,而后依據專家建議做出被動的辦學調整。二是評估過程的封閉性。整個評估過程是由教育行政部門發起、實施的,評估結果是專家“閉門會議”的結論,社會因素、特別是與該校辦學息息相關的地方被避之門外,導致了學校評估與社會的隔離,不利于政府、學校、社會信息的溝通交流。三是評價主體的單一性。在整個運動式評估過程中,行政部門是單一主體,同時它又是管理權的壟斷者,因而處于監督之外,這樣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評估活動的主觀性、隨意性,特別是在對評估結果的處理和運用評估結果進行決策的過程中缺乏透明度,無形中弱化了成人高校的辦學積極性。[2]成人高校教學評估的初衷是促進學校的發展,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專門技術人才。要達到這一目標,應該開發具有地方特色、因校而異的評估標準體系,構建學校、社會、政府等多主體參與的評價體系。
總之,運動式評估是一種非常態評估,會攪亂學校常態的管理秩序,甚至出現相互抵觸的混亂現象。壓倒一切的運動評估工作結束后,個別教師和管理者會出現一些運動評估后遺癥,甚至把一些常規的教學管理工作(如試卷、教案類的檔案管理)留到下一次運動評估中來做:“加班加點、化新為舊”,緊張幾天,輕松幾年。形成了一些學者認為的管理工作“運動依賴癥”,就是放松或放棄正常的管理,把管理任務放到“運動”中去執行。[3]“評估就像一陣風,刮過就一切回歸原狀”,這是許多被運動評估過學校教師的感言。為解決運動評估帶來的后遺癥,使教學評估真正促進學校的發展,教學質量評估應該走向常態化。
二、由運動思維轉向新常態思維,促進教學質量評估常態化運動式評估迫使成人高校以“突擊制造”方式進行回應,領導取得了“瞬時”政績,傷的是廣大教師的教學積極性,管理工作者的管理積極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得學校各個個體失去積極自主的身份,消極地依附于政府的運動式管理,最終傷害的是地方經濟的發展。為此,學校、社會、政府應積極協同,在我國趨向“市民社會”的大背景下,由“運動思維”轉向新常態思維,構建促進學校發展的常態化評估體系。
1構建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體系,關注成人高校自我常態評估
教學質量是成人高校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也是學校綜合實力的反映。建立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體系,有利于加強教學常態管理、提高教學質量,推動成人高校內涵式發展。
(1)成立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中心。為有效加強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成人高校應成立與教務部門并行的行政部門——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中心。主要負責構建科學合理的長效教學質量管理與評估體系,實施教學全過程、全方位、全員性監控與評估;擬定各教學環節質量標準,收集、定期統計與發布教學質量信息,做好教師教學質量評估與信息反饋。
(2)構建學校教學質量信息發布平臺。學校應該開發一個實時發布教學質量信息的網絡平臺。通過網絡平臺及時發布學校教學質量相關信息,讓政府、社會及時了解成人高校發展的信息,接受社會的評價;同時,通過信息交流收集社會有關人才需求信息,并用于指導學校課程與教學改革。
(3)試行學校教學質量發言人制度,定期向新聞媒體通報學校教學質量狀況。傳統的封閉辦學拒媒體于大門之外,媒體只能從其他途徑獲得學校的消息并隨意公布,可能會對學校造成不良影響。為提高成人高校辦學透明度,保障公眾知情權,樹立學校良好形象,教學質量發言人可以向社會、學生及時發布學校發展的信息,接受社會的監督與評價。
2建立成人高校教學質量數據庫,實行教學質量的常態監測
2011年,教育部頒布了《教育部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評估工作的意見》(教高2011:9),明確要求“高等學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采集反映教學狀態的基本數據,建立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庫”。[4]這一要求同樣也適于成人高校教學評估的需求。成人高校的教學質量評估與監控中心應該建立教學基本數據的采集制度,定期對數據庫進行更新,并及時依據數據分析教學狀態,從而對教學質量進行常態監測;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對學校教學實行常態評估,減少“走馬觀花”似的運動評估帶來的管理慌亂、功利主義心態及其他負面影響,從而實現成人高校教學質量評估的數字化、日常化。同時,成人高校應對政府、社會、行業關心的核心數據借助適當的途徑向外發布,以利于政府相關部門監控教育質量,社會相關單位掌握學校人才培養狀態,以監督教學質量,從而實現學校、政府、社會之間信息的無障礙溝通。
3創新成人高校教學評估模式,凸顯學校特色、專業特色
成人高校主要是培養社會需要的技術性人才。由于社會分工不同,社會對技術性人才的需求是多元、有層次的,這要求成人高校的發展不應追求類似于綜合高校的“高、大、上”特點,應該著力發展學校特色,把特長專業做大、做強、做出特色。成人高校評估應該建立在這一基礎之上,關注成人教育質量的結構性指標,從而促進成人高校的特色發展、專業發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多層次需要。
在評估模式開發方面,應依據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揚棄整齊劃一的行政評估,改革目標既定的“合格或不合格”的二元評估模式,構建依據學校特色、專業特色進行分類評估、專業認證的有效評估模式。一些硬性評估指標應倡導多元化,不能簡單地用本科評估的指標來套成人高校的評估。如由于成人高校具有強化實踐教學的特征,18∶1的生師比要求是否適合成人高校狀況;由于成人高校辦學是市場走向的,大批量購置圖書資料、儀器設備應付評估,會不會造成資源的浪費等,都是教學評估過程中應該思考的問題。
成人高校教學評估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為社會培養具有專門技術的應用型人才。成人高校評估應該體現學校發展的內涵,如院校發展目標是否適應當地的經濟發展,是否符合高職教育的責任和使命;學院是否具備達到這些使命的條件和程序等。所以,某些評估硬指標要求應該彈性化,同時鼓勵同區域成人高校實行資源共建共享,提高資源利用率。所以,創新成人高校教學質量評估模式,倡導評估指標與標準“因校而異”,關注學校的專業特色,凸顯學校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以及社會用人單位對學校畢業生的評價,應是成人高校評估發展的趨勢。
4建立主體多元的評估體系,關注評估中介機構的作用
在運動式評估背景下,成人高校評估是單一評估主體的行政評估,是一種行政集權管理模式。為促進成人高校的特色發展,成人高校評估應完成從運動管理向常態管理的過渡。新型公共管理理論可以為此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新公共管理理論重新定位了傳統公共模式下政府與社會間的關系,重視政府活動的產出、公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主張實行嚴明的績效目標控制,廣泛采用私營部門的管理方法和競爭機制,倡導靈活、富有成效的管理。[5]依據新公共管理理論,成人高校教學質量評估應拋卻運動評估的弊端,建立政府鑒定、學校自評和社會評估相結合的教育評估體系,構建學校發展的內外質量保障體系,營造評估進行的法制環境。
新公共管理倡導具有獨立性、專業性的評估中介機構對成人高校進行辦學評估。政府、高??梢酝ㄟ^購買服務的方式邀請評估中介參與成人高校辦學評估,客觀地為學校發展提供可行建議。評估中介機構的建設應該堅持以下原則:“第一,評估中介機構必須堅持獨立性原則;第二,正確認識自身地位,切忌越俎代庖;第三,評估中介機構必須盡快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第四,加強工作規范建設,建立良好的社會聲譽?!盵6]只有健康發展的具有獨立性、專業性的評估中介機構才能為成人高校做出客觀、可信的評估,也才能為成人高校發展提供可行的、切合實際的建議。
5正確運用評估結果,促進成人高校內涵式發展
運動式評估具有封閉性、單一主體性,政府是單一的評估主體,單一評估主體的評估結果往往會缺失客觀性、公正性。一般來講,對成人高??陀^、公正的評估結果應反映出如下內容:院校目標是否符合國家教育目的的要求,是否體現成人高校教育的責任和使命,學校是否具備實現這些使命和目標的支持性條件,以及學校辦學取得的績效、畢業生的可雇傭性以及學生學習效果等。評估結束后,緊隨的應該是結果的正確運用。
學校依據專家評估之后給予的反饋和“把脈”出的問題,應更加明確學校的辦學定位和目標,從而制定中長期的整改方案和具體可行的整改措施,擴大評估成果的影響,發揮評估結果的長效機制,避免運動式評估過后又恢復原狀的“瞬間”效應,從而發揮評估促進成人高校內涵發展的功能。
三、結束語
成人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質量關系到國民教育的質量,進而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界定了成人教育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加快發展繼續教育。特別是成人教育活動,是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边@是構建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的基礎;“建立健全繼續教育體制機制。政府成立跨部門繼續教育協調機構,統籌指導繼續教育發展”,明確了教育行政部門在成人教育中的地位;同時倡導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所以,保障成人教育質量是國民教育發展的重要任務。但是,旨在促進教育質量發展的成人高校辦學評估仍然存在著“指導思想不到位、法律體系不健全、監管體系不完善、政府服務不到位”等問題,“運動”評估之風依然盛行,難以達到“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保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成人高校評估精神。
提高成人教育教學質量是成人高校教育改革的永恒主題,不是一件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事情,“就像由山坡向上推石頭,而且坡還挺陡,不僅不能松手,用力小了也不行”。[7]所以,積極構建常態化教學評估體系,建立以質量為導向的評估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樹立“面向人人、面向社會,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的教學評估理念,以利于實現“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成人高校辦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李正權.論運動式管理[J].世界標準化與質量管理,2006,(2).
[2]賀祖斌.高等學校外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中評估中介機構的建立[J].理工高教研究,2003,(6).
[3]謝攀峰.引導本科教學評估從運動式管理走向常態化管理[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09,(9).
[4]教育部.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評估工作的意見[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168/201403/165450.html.2015.09.18.
[5]陳華棟,等.新公共管理理論及實踐模式探析[J].求索,2005,(7).
[6]陳玉琨.論高等教育評估的中介機構[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1998,(2).
[7]張德江.論教談學話育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8.
(編輯/趙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