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范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制定,強調從以獲取知識為數學教育首要目標轉變為,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的終生可持續發展是學校數學教育的基本出發點。所以, 課堂教學中運用什么樣的策略指導并開展課堂教學, 對教學價值的體現,學生成長的方向, 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
一、激發學生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所學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采取哪些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呢? 首先, 巧設導入語激趣。上課伊始, 教師應根據該節課的教學內容、教材重難點, 設計一段能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激發學生思考探究的導人語引入新課,以激活學生學習動力, 點燃學生思維火花。其次, 設計擂臺賽出情趣。小學生表現欲強, 愛爭強好勝, 喜歡受人夸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如能抓住小學生這一年齡特點, 有意識地設計競賽題和競賽形式, 學生會興致盎然,熱情高漲, 學習空前活躍。如把基礎數學知識或口答題設計成搶答競賽形式, 把中等難度題設計成限時必答競賽形式, 把難度較大的題設計成小數奧賽形式, 讓學生以賽激趣, 以賽促學, 以賽提效。總之,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 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年齡特征, 選用科學靈活的教學手段, 不斷創新激趣方法,會使數學課趣味盎然, 高潮迭起; 會使學生在學中玩, 在玩中學, 學得有趣, 學得愉快, 學得輕松, 學得主動, 學得深刻。
二、靈活運用教材
教材是落實教學大綱、實現教學計劃的重要載體, 也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 善于運用教材是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第一,領會編者意圖,提高駕馭能力。是否領會編者的意圖是衡量教師對教材內容理解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教師在教學之前應從小學數學教材的整體入手, 通讀教材和與之配套的教學參考書, 全面了解小學數學教材的編寫意圖,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個小學數學教材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第二,結合教學實際,適當調整內容。總之,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既要做到尊重教材, 又不局限于教材, 同時也要注意改革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不合理因素, 對教材內容有所選擇、補充或調整, 進行教學再加工, 從而真正達到優化教學之目的。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不僅關系到數學的教學質量, 而且關系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人才素質。那么,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 如何把學生培養成為不僅具有扎實的科學文化知識, 更具創新、探索意識的新世紀人才, 就成為我們數學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問題。第一,樹立創新意識,著眼創新培養。課堂教學作為教師施教、學生求學的主陣地, 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主渠道。而在以往的教學中, 大部分教師都忽略了知識、技能以外的各種品質的培養,特別是學生的創新、探索意識、創造精神, 造成學生“高分低能”、只是學習的機器, 不能實際運用的不良后果。因此, 教師在教學中不光要注意落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應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學生素質能力,著眼于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結果是不是唯一的、能否找出新的方法和手段, 能否有更簡便、快捷、方便的途徑。第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啟發創新。現代教育論的思想主張“以學生發展為主”,在數學教學中要真正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 教師的教就應轉移到學生的學上面去, 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中。只有學生主動地學習了, 才能使教學落到實處, 創新思維才能得以發展。第三,鼓勵質疑, 培養創新思維,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 數學課課堂教學必須著眼于學生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培養學生能發現問題、大膽質疑,獨立思考和發表創造性見解的能力。教學過程中, 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激發他們主動創新的能力。
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關注小組合作的有效性
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要通過一定的方法適時地引導,學會合作使學生意識到: 一個小組就是一個獨立的群體, 每個小組成員都是這個小組的一分子, 小組的健康成長需要每個成員自身的努力, 也需要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幫助、支持、合作、促進。小組的點滴進步是小組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 是大家共享的榮譽。這樣, 學生的團隊精神就會逐漸得到培養和加強。教會學生合作的方法: 教師必須明確這樣一個道理合作能力不是與生俱來, 自然生成的, 它與其他技能一樣離不開后天有意識、有計劃的訓練與實踐。
五、充分利用多媒體
多媒體創造了圖文并茂、聲色俱佳、動靜皆宜、生動活潑的學習情景,為教學提供了先進的手段和方法, 使教學更加充滿活力。在這種環境下, 學生能產生一種積極的心理體驗, 并迅速轉化為求知欲望。運用多媒體教學,能調動學生多感官參與學習, 幫助學生克服學習的認知障礙, 加速學習的進度, 提高學習效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比傳統的教學手段更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 在學生的知識建構過程中能變抽象為具體, 變靜止為動態, 變復雜為簡單, 變枯燥為有趣。一旦知識為學生理解和掌握, 形象化、具體化、感性化的信息又逐步被深化為抽象化、概念化、理性化的濃縮信息, 運用多媒體教學, 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學生提供有力的認知工具, 有效地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發展學生的智力, 培養學生的能力, 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益。
總之,我們要在教學過程中, 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 結合小學數學學科特點, 采取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形式, 努力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讓學生的數學素質在和諧、民主、快樂、平等的課堂氛圍中得到全面、有效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小林.讓數學智慧之花在啟發中綻放[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2(02):444-445.
[2]宋衍.高越.互動反饋系統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研究及策略建議[J].文教資料2012(22):658-659.
[3]謝景欽.小學教學中的班主任任務與職責分析[J].東方青年.教師2013(02):120-121.
[4]謝宏偉.淺談小學數學教學[J]學周刊.2013(12):586-587 .
[5]韓翠香.淺談小學數學教學方法[J]科學之友.2012(03):715-716.